竹笛曲《沂河欢歌》的演奏技法和学习方法

2024-04-27 00:29王小睿毛云岗
艺术大观 2024年3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

王小睿 毛云岗

摘 要:竹笛曲《沂河欢歌》富有浓厚的山东地方特色,表现了沂蒙山地区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本文将对《沂河欢歌》这首乐曲在基本功训练、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段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研究观点,让大家通过歌曲看到沂河的壮丽景色、了解熟悉曲目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以及体会它丰富的情感色彩。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每个乐段所展现的音乐场景。对于想要学习这首作品的竹笛爱好者,笔者也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首美妙的乐曲。

关键词:竹笛曲;《沂河欢歌》;演奏技法;学习要点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3-00-03

竹笛,作为中国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艺术价值。这不仅代表了民族乐器的发展水平,更是一种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竹笛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特点,为音乐家和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现天籁之音的平台,让听众沉浸在美妙独特的音乐中。

自1953年起,竹笛独奏曲目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兴起,各地竹笛演奏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以家乡为创作背景,用竹笛演奏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方式迅速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许多专业作曲艺术家也开始涉足竹笛创作领域,他们不仅对传统竹笛曲目进行改编,还为竹笛演奏带来了独奏、协奏和重奏等多种表演形式。这一变革使得竹笛演奏艺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

一、竹笛的艺术概述

竹笛在我国拥有着悠久历史,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我们的祖先便开始利用这种天然材料制作竹笛。竹笛作为江南丝竹主奏乐器之一,以其饱满、流畅的音色著称,其音色柔而不暗、明而不刚,高音明亮,低音圆润。

在演奏过程中,竹笛常运用各种技巧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在民族乐团中,竹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的竹笛可分为南派和北派两大流派。南派曲笛以柔婉、秀美、细腻为特点,主要技法包括“颤、叠、赠、打”,其代表人物有赵松庭、陆春龄等。而北派曲风则以刚劲凶猛、粗犷广大为特点,主要技法包括“吐、滑、剁、花”。两大流派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竹笛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2]。

二、《沂河欢歌》乐曲解析

《沂河欢歌》是一首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竹笛独奏曲,以《赶牛山》等山东民歌为基础音乐素材。《沂河欢歌》以饱满热情描绘沂蒙山区秀丽的自然景色,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这首曲子也表现了欢快热闹的劳动场面,呈现沂蒙儿女淳朴善良、改天换地、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他们用勤劳双手,为家乡美好未来付出了辛勤努力,抒发出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情感,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聆听这首曲子时,人们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来自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以及沂蒙儿女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一)A部主题

《沂河欢歌》这首乐曲结构严谨,由引子和三个段落组成,展现了丰富的音乐层次和情感内涵。引子部分以一段节奏自由的散板开始,輕盈、自由,为乐曲奠定了基础。随着一串清丽、流畅的音符滑落,一个长音缓缓出现。这个长音的演奏非常有特色,先是由弱渐强、由慢渐快地运用指颤音,营造出一种悠扬、辽阔的意境。随后,气震音的运用使得笛声更加悠扬,仿佛将听众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引子的结尾部分,通过运用极快速的连吐技巧,旋律更加流畅、甜美,仿佛一股清澈的泉水从人们心田流过,为乐曲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A部主题的快板部分是乐曲的主体部分。这一段由山东民歌《赶牛山》的主体音调发展变化而来。通过对原民歌的重新编排和演绎,竹笛曲《沂河欢歌》欢腾跳跃的快板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段音乐充满了活力和热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将人们带入一个欢快、热烈的场景之中(见谱例1)。

这一对答式乐句充满诙谐与活力,仿佛是民间锣鼓节奏,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紧接着,非常有特色的乐句出现。原始民歌中整句只用一个虚字“溜”来演唱,轻巧而流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4”音出现,使得音乐的色彩对比更加丰富,令人耳目一新。四分、八分附点节奏和旋律的缠绕式上行级进极具个性。

(二)B部主题

B部主题音乐是一段抒情慢板,具有深沉、浑厚的音色特点。这一段旋律如同一位老人在回忆和诉说沂蒙山区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的英雄故事。慢板主题先后出现了两次。慢板主题(a)以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显得非常规整,具有中国传统诗文的起、承、转、合的布局特征。这种平直与变化的结合,使得慢板主题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3]。

当慢板主题(a)第二次出现时,竹笛与乐队进行了卡农式轮奏。竹笛旋律部分前三句是原样重复,而第四个乐句则在原来音调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延伸。特别是“4”音的出现,为旋律注入了离调的元素,使得音乐更加富有活力和变化。附点节奏的推力和音区的渐高、音量的渐强,使得音乐迸发出激情,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而紧随其后的弱奏和琵琶间奏,则给人们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对比手法使得人们可以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情感。

(三)A部主题

乐曲的A部主题段是A部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再次带我们回到了欢快、热烈劳动场景。与第一段相比,这一段的主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发展,因此情绪更加欢快,气氛也更加热烈。特别是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交替奏鸣,打破了节拍的方整性,使得旋律起伏跌宕,更加富有动感。在这一段中,音乐主题在不断变化中得以发展和延伸。音区的逐步攀升,将乐曲的情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人感受到劳动场景中的激情和活力(见谱例2)。

在乐曲中音乐高潮出现是一次震撼心灵的体验。通过运用颤指及大段吐音技巧,这一乐段在高音区展现出惊人的表现力。特别是乐队间奏过后,旋律波浪式进行和连续大段十六分音符吐音,犹如沂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高超的吐音技巧,使音乐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颗颗明珠,坠落玉盘,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三、竹笛曲《沂河欢歌》的演奏技巧运用及学习要点

(一)“吐音”的运用

在山东竹笛独奏曲《沂河欢歌》中,吐音技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吐音是北派竹笛曲在创作和演奏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技巧,作曲家所运用的吐音吹奏被称为“曲式”吐音。在吹奏时,需要特别注意舌头的力度要适中,动作幅度要短促而敏捷。与悠扬婉转的南派竹笛曲相比,北派竹笛曲更加注重吐音的刚劲有力。在《沂河欢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单吐、双吐和十六音符双吐等不同吐音方式,使旋律呈现螺旋式的进行模式。这一独奏对演奏者的吐音技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二)“浅气震音”的运用

在作品的演奏中非常注重气息的控制与运用,通过运用气息的强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作品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技巧被称为“气震音”。“气震音”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自己对于气息的掌握和控制,来表现乐曲的演奏技巧。《沂河欢歌》的慢板中,运用到了极具特色的浅气震音。这种表現形式的加入,需要演奏者不能让所有的气息像洪水一样一涌而出,应该让气息像涓涓溪水一样缓缓流出,且幅度变化不宜过大。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沂河欢歌》自身的旋律美感。在演奏中,这种技巧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展现出了对气息控制的精湛技艺和对乐曲情感的深刻理解[4]。

四、掌握不同风格竹笛作品的途径

(一)学习不同地区民族的民歌

为了更好演奏竹笛作品,演奏者需大量学习并吹奏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歌。通过这种方式,让演奏者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风格。例如,在演奏《沂河欢歌》这首竹笛作品之前,演奏者应该先学习并吹奏一些具有山东地方音乐风格的民歌,如《沂蒙山小调》和《送郎参军》等。通过学习这些山东民歌,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山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从而更好地演绎《沂河欢歌》这首作品。因此,演奏者应该注重学习并吹奏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歌,以提高对作品风格的掌握程度,为演奏出更动人的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5]。

(二)大量训练练习曲

为了更好地掌握竹笛作品,演奏者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曲训练,以熟练掌握各种特色技巧。这些特色技巧是竹笛作品的独特之处,也是演奏者表现乐曲的关键所在。练习曲的训练是掌握竹笛作品风格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演奏者才能真正掌握各种特色技巧,从而更好地演绎出作品的精髓和风格。竹笛曲《沂河欢歌》演奏技法具体如下。1.滑音。滑音是该曲中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手指在笛孔上的滑动,产生流畅、优美的音色。在《沂河欢歌》中,滑音被广泛运用在旋律的过渡和情感的表达上,使得音乐更加流畅自然。2.吐音。吐音在该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舌头的前后动作,使气息在笛孔中产生断续的效果,形成清晰明亮的音符。在《沂河欢歌》的快板部分,吐音技巧使得旋律更加有活力和动力。3.颤音。颤音是通过手指在笛孔上的快速颤动,产生连续的、波动的效果。在《沂河欢歌》中,颤音技巧被用来强调旋律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使得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4.气息控制。气息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在《沂河欢歌》中,演奏者需要掌握良好的气息控制技巧,以产生饱满、纯净的音色。通过调整气息的速度和力度,演奏者可以表现出乐曲中不同的情感和氛围[6]。

(三)反复观看作品视频

通过广播、音像等媒介手段,让竹笛演奏者反复视听各种原版竹笛作品的音像,是提高他们掌握作品风格的有效方法。在学习演奏某一作品时,演奏者应始终保持多听、多看的习惯。反复聆听和观看,才能深入感受作品的韵味和风格。

在学习过程中,演奏者要善于分析作品的音调结构特点,边听边思考,深入挖掘作品的风格和韵味。可以将作品分解成段落或句子来学习,逐一揣摩和练习。特别是刚开始学习演奏竹笛作品的演奏者,更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掌握作品风格的准确性。

(四)真实体验民族生活

有条件的竹笛演奏者可以深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去体验当地的生活,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化特征和生活习俗。这不仅是丰富个人经历、拓宽视野的方式,更是掌握竹笛作品风格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许多竹笛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作曲家对生活的实地体验。以《沂河欢歌》为例,这首作品是在沂蒙山区采风和演出时创作的。这充分说明了作品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生活对作品风格的影响。因此,演奏者如果能亲身去体验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生活,将更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基础,感受作品的音乐基调。通过这种方式,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将其在演奏中展现出来,为观众呈现更加真实、生动的音乐表演[7]。同时,这也是对作品和作曲家的一种尊重,有助于推动竹笛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五、结束语

竹笛演奏者掌握《沂河欢歌》的作品风格和演奏技巧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学习过程,是演奏者音乐修养和人生阅历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这首竹笛作品。此外,演奏者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和艺术修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演绎各种风格的竹笛作品。只有这样,竹笛演奏者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作品风格的掌握程度,提高演奏的艺术水平,为观众呈现更加完美、动人的音乐表演,这也是对竹笛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广.论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笛乐艺术[J].学术与实践,2023(01):12-18.

[2]李贤康.浅析传统南北派及新派竹笛的艺术风格[J].明日风尚,2023(22):43-45.

[3]黄宇琨.对比分析:古典与现代竹笛技法的融合与变革[J].艺术品鉴,2023(32):181-184.

[4]徐宗科.论竹笛演奏技巧与地域音乐语音性特点融合[J].艺术研究,2023(05):142-144.

[5]孙步.浅谈竹笛协奏曲《楚江开》第三乐章的音乐特征及演奏诠释[J].艺术评鉴,2023(18):76-81.

[6]罗珣.“笛王”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与技巧研究[J].艺术评鉴,2023(16):98-103.

[7]丁俊铭,任俊文.浅析竹笛独奏曲《幽兰逢春》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3(08):86-88.

作者简介:王小睿(2002-),女,浙江长兴人,本科,从事音乐教育和竹笛研究;毛云岗(1970-),男,河南洛阳人,本科,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竹笛专业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
萨克斯演奏技法探讨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南北竹笛乐风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钢琴作品《筝萧吟》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技法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绚丽技法的完美诠释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