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继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既能展示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也可以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与认知,可以提升欣赏者自身的艺术审美层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新时代,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日益高涨,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国画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人们对国画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关从业者也应积极做出转变,积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传统国画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变革,突出国画创作的多元性,促使国画实现真正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就国画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制作风格进行研究,列出具体优化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国画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国画艺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3-00-0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就我国而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国画便是颇具代表性的一项文化事业,需积极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本文以国画为主体进行深入研究,其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极其久远的历史传承和积淀,能对从事有关工作的从业者有所助益。但是,在新时代中,由于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冲击,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思潮,也将给有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困难。
目前,我国国画艺术已经站在国际艺术的巅峰,进一步体现出我国的文化自信。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结晶,但是在当前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将其内涵和外延结合起来,才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进一步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从而确保国画艺术在新的时代里,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这也是新时代下,广大国画从业者要努力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向。
一、国画艺术概述
(一)国画的艺术特点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有绢本绘画的问世,进一步标志着国画的初步萌芽。在汉朝和唐代的历史变化中,涌现出很多典型的传奇作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故事背景,为国画的发展提供更为深厚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两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山水画等许多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被添加到国画的创作中,此后的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及创作方法,使得传统绘画的包容性更强。在各种文化艺术的冲击下,国画也越来越有吸引力,富有独特的艺术思想。
国画与西方画家创作的油画不同,不追求客观的科学,而更注重对象的艺术。通过线条的布置,确保各种元素都可以在观众的眼前呈现出来,而时间、空间等要素与人文自然相结合,这也是国画的基本创作特征。我国国画在突出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凸显其美学张力,无论创作者处于哪一时代,都在积极彰显时代特色及国画风格,国画创作过程中积极融入人物、景物、动物等相关主体,注重时间及空间的融合,认真勾勒出国画的每一笔。
就国画来说,尤其是整个作品的艺术元素,更是凸显出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层次上,笔墨晕染非常丰富,有助于创作者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与西方油画不同,国画更注重整体的高饱和度,更注重简约。简约主要体现在国画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表达和积累,融合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思想、时代的发展等因素,也是作者在作品中创造出使用笔墨和精神达到共振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能够创造出一种极为深远的意境,相较于西方文化更具突出优势。而且,国画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散逸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借助毛笔,能够将画面衬托得更加突出,又有着刚柔之感。在我国多数国画的艺术表达中,也存在着留白的特征,在发挥“空白”这一功能载体时,需要创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道德修养与知识背景,将整个画面平面化。同时,留白更能凸显作者的内在情感,这样既能达到中华文化“以虚胜实”的意象表达,又能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自身对作品的认识和留白部分能更好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国画的创作是富有神韵和灵性的,就像学者们说的,欣赏中国画犹如观赏一幅具有高度神韵与深邃特质的画作。
(二)国画的艺术构成
国画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以笔墨为主要手段,以颜料为主要材料,在绢纸上作画,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国画的题材很广,有人物、有风景、有花鸟、有写实、有写意。
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国画所创造的空间形式是多样的,而在这些空间中,有三大类:全景空间、分段空间和层次空间。
全景空间是指在作品中,人物、景物、建筑等要素都有一个整体的形式,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分段式的空间,就是把画面分割成几个片段,每一个片段既有各自的意境,也有各自的主题。层次型的空间,就是用层次的变化来表达远、高、低的差别,使得作品更有立体感,更加生动。
国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壁画、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到汉代的画像砖、唐代的壁画、宋代的工笔画、元代的文人画、明代的院体画、清代的宫廷画等,都对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国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行广泛的吸收与整合,从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理念。总之,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典型代表,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技法、题材、构图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实际中,国画可以将传统的特点很好地表达出来,特别是每一代的创作者都能保持相似的创作特点,主要是因为其构造比较特别,国画在“留白”以外,对笔墨的运用也非常注重。這也凸显出其与西方艺术之间的巨大差别。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不仅是最根本的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最直接的外部表达方式。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应按照自己的构思,采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方法,使笔墨与画本的真实状态统一起来。既是其艺术手法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其表达情感的根本途径,达到“以画代情”的效果。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冲击力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艺术风格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自己特有的东方美和内涵。但因为国画的审美要求比较高,而且流传的范围也比较小,导致青少年在美术鉴赏方面存在较大的疏离感,对其以后的发展有一定阻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西方的文化和新的思想潮流源源不断地涌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年轻一辈,使得年轻一辈对于传统绘画的认识产生极大的偏离。中国传统艺术在迈向现代的过程中,也遇到相同的困境,有时,甚至处于边缘地位,面临着消失的危机[1]。当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日益饱和,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产生强烈的冲突,随着西方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带来的冲击,这一传统的继承人将面对史无前例的挑战。无論从科研、教学、传承、保存等方面,都要将其魅力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使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及其艺术价值,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新时期的传统绘画能够跟上时代,保护传统绘画,发扬传统艺术的魅力。
二、国画的艺术传承元素
(一)国画的艺术造型元素
“线”作为国画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表现。与西方美术绘画的区别在于,从古至今,中国传统绘画一直秉持着一种“一画一美”的观念,在艺术表现方式、艺术结构手法和艺术组织上,都有着许多特点。国画在各种组合技法的作用下,具有强烈的个人美学因素,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国画是以造型为基础的,尤其是在多元的大环境中,要突出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先要将自己的主观创造观念通过强烈的客体表达出来,从而扩大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领域。绘画是建立在“形”之上的,“形”在“画”的过程中是不能离开“线”的。设计者通过线条来勾画出物品的外形,也可以通过线条来表达物体的外部构造,并将物体自身独特的节奏和气质等元素表现出来,以此来传达创作者的艺术情绪[2]。
(二)国画的艺术色彩元素
墨作为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色彩的运用中,“墨”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笔墨的普遍运用,不但使“墨”在书法及其他方面得以发展,而且在传统绘画中也可见到“墨”的影子。在“墨”观念的影响下,在中国绘画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色彩美感。从色彩学上讲,墨是中间色。墨是中间色,它可以起到调和色的作用,墨置于相近的两种颜色之间,可以使相邻的两种颜色产生一种融洽的感觉,所以,中国水墨的作用就是为了使整幅画协调一致。色调、明度和纯度是构成色彩的三大基本元素,色彩的使用,不仅能表达人们的创作情感,而且能体现出艺术的形式美。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墨的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降低画的色彩饱和度。
(三)国画的艺术审美元素
国画的艺术要素是美学的表现,而绘画语言则是其外部的一种表现方式。“意境”是国画艺术审美的核心,在国画创作的过程中,要用“意”去表达,才能体现出国画强大的艺术魅力。传统绘画的审美要素是“造境”,即通过各种笔墨技法,把作者的情绪和色彩融合到笔墨中,达到借物抒情、言志的目的,形成一种梦幻般的审美体验。在欣赏一幅精美的传统画作时,人们很容易沉浸在创作者营造的那种艺术氛围中,在意境的营造中,可以体验到“情”与“画”的交融,从而体验国画的“意境”,引发观者和创作者的精神共鸣。齐白石提出的“妙在有无”思想,正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元素的集中表现。传统绘画艺术并不只是简单地描绘和再现相关艺术情景,更多地是一种通过绘画技巧,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表现情感,从而表现出中国传统美术的美学个性。
三、国画艺术传承的策略
(一)国画艺术要素,打造多元载体
在新时期,伴随着多种文化背景的持续碰撞,国画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与当前流行元素相结合,满足年轻一辈的需求,扩大其受众群体,促使其更快更持久地发展与延续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其运用于传统绘画中。在传统绘画的创作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画作的视觉冲击,也可以用艺术的传播方式,来丰富和表达人们更多的人生理想和生活内涵,从而缩短国画与人民生活的距离,作为一种很好的继承方法,既能让国画更有时代感,又能让国画更接近生活[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画美学也应该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观,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就传统的美学艺术来说,其并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应该被新时代的人所认识和接受。所以,在美学上,特别是在观念上,要努力把握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将其审美价值传递给大众,使大众对国画有更深的理解。
(二)突破传统,取当代之长
在国画艺术的创作上,要与社会和经济相适应,特别是在当今的多元潮流下,使各种色彩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在实际的创作中,应该与色彩概念的革新相结合,对传统保守的部分进行突破,满足时代的新需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创作观念,将色彩中的鲜活元素表现出来。努力在色彩的创作中融入新的风格,新的特点,既可以突出文化内涵,又可以突破传统限制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持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让中国画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创新得到切实的落实。在传承国画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鼓励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技术,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国画,使国画艺术保持活力和魅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国画的创作和传承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对国画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国画。相关单位可以建立国画数字库,收录各种国画作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推广国画艺术和文化。
(三)积极推动国画艺术的普及工作
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有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进中国传统绘画的普及工作,为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尽一分绵薄之力。一方面,有关政府部门要对国画艺术进行引导,抛弃传统的继承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如新媒介等,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传承,对传统的国画进行创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掘更多的潜能。另一方面,应该把国画艺术与现行的教育系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国画艺术的学习,通过本课程,让学生能够与国画进行亲密的接触,领略国画的独特美感,同时,也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出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对于有志于从事国画创作的人,可以提供专业的艺术教育和培训,帮助其深入学习国画的技巧和理论,提高其艺术素养。此外,还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国画家进行授课和指导,使相关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国画创作理念和技术。
四、结束语
在传统国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中,要想解决由传统创作风格产生的种种问题,就必须把多文化背景下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结合起来,在对艺术特征、艺术风格、艺术表现力等多维研究的基础上,将大众的生活以及人们的喜好与之相融合,以提高其生命力,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国画艺术在新的时代中得以更好的继承,为其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杨露,黄蓉.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0):87-89.
[2]马修·兰普利,孟凡君,卢幸妮.论美学和艺术史探究的多元文化立场[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2(12):87-97.
[3]龚余辉,程雨琦.中国画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传承和应用[J].新美域,2023(11):147-149.
作者简介:熊曦(1964-),男,江西丰城人,本科,三级美术师,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