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2016-09-28 10:50叶蕾
戏剧之家 2016年16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

叶蕾

【摘 要】Op.8,No.3《b小调练习曲》属于斯克里亚宾早期的作品,将技术训练与音乐表现融为了一体。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此首练习曲中若干重要的创作特征、技巧难点及演奏方法,对于把握斯克里亚宾练习曲的音乐语言和基本弹奏技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音乐语言;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74-02

斯克里亚宾(1871-1915)是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一生共写作26首钢琴练习曲,分属六个作品号、四个创作时期:第一阶段的Op.2第一首(1887),Op.8十二首(1894-1895);第二阶段的Op.42八首(1903);第三阶段的Op.49第一首(1905),Op.56四首(1908)以及第四阶段的Op65三首(1912)。

斯克里亚宾练习曲的每一首都规定着明确的技术要求,他将技巧训练绝妙地融入扣人心弦的乐句之中,使人无论是聆听还是演奏他的作品,都会忘记这是为训练手指而创作的作品。可以说,他将李斯特超技练习曲中追求的炫技训练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中追求对音乐本身的感悟二者融为一体,把每一首练习曲都发挥到了极致。

Op.8是斯克里亚宾第一阶段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钢琴作品风格主要分为两大类:1. 精炼,着重技巧;2.爆发式的热情、戏剧性的风暴式行进,充满斯克里亚宾式的“无穷动+歌咏”的激情。Op.8,No.3《b小调练习曲》属于后者,是上半集规模最大的一首。

斯克里亚宾早期钢琴练习曲所用的曲式结构都十分短小,创作中严格遵循着古典传统作曲的对称平衡原则。涅高兹曾评论说:“斯克里亚宾的旋律总是很短,具有片段性,音乐思想的横向发展或水平发展对他似乎并不重要,由此产生了斯克里亚宾作品曲式小而精和精细的风格。”

此曲为复三部曲式,曲式结构图如下:

此条练习曲声部进行分为诸多层次,各旋律线线条与每小节的和声声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斯克里亚宾特有的隐伏旋律线条。由于这些音符的线条和和声声部的音符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我们能清晰地辨析出主旋律来。

左右手双音相互配合,烘托出全曲的和声声部,同时又分别与左右手弹奏的每个三音组的八度音形成的隐藏旋律线条交织在一起,且左右手旋律线条呈反向进行,八度旋律又多处在后半拍,因此动力感十足。

单音和八度像震音一样律动,左右手单音和八度交替出现,当右手演奏单音时,左手则是八度弹奏,使人产生一种波动向前、摇摆不稳的音乐感。每个八度音程之间横向上形成线型的旋律联系,多大小二度级进,弹奏时小指尽量弹满全部时值,一、五指八度这个手型要足够得坚固,其余手指尽可能放松,手腕找到放下去的感觉,尽可能地保持平稳。当音程间出现跳进时,需要合理编排指法,手指提前做好准备,依靠手腕水平方向的转动,在第二小节b1下键的同时,手型迅速到位。踏板一定要踩得轻巧而短暂,避免旋律伴奏混杂的情况。谱例如下:

第16小节左手跨十度音程,此时上方音可以由右手帮助完成。到第十七小节,再次出现乐曲开始处A的主题,这时候右手保持原有的节奏型,左手变成三和弦接八度双音的八分音符小跳音,打破了之前一气呵成的律动,使得左右手形成了大拍子三对二的节奏,旋律线在右手的八度处。演奏时左手需要运用前臂的力量弹奏八分音符的跳音,避免弹得笨重,找准向上抓的感觉,用整个手臂的力量弹奏标有重音记号的四分音符。右手保持之前的律动,突出旋律线条。

第23-26小节的右手需要在保持6/8节奏的同时弹出二连音的效果,心中既要保持三拍子的律动感,又要奏出每组二连音第一个音的重拍,并与左手的八分音符调音保持节奏上律动的交错感。谱例如下:

第29小节再次回到A主题,达到第一部分的高潮,左手音区扩展,八度主持续,双音接三个八度单音的大跳,需用连奏的方法使四个音像一个整体。右手依旧为八度旋律线。

第41小节,乐曲进入B乐段,像一束阳光,抚平了之前所有的躁动。右手歌唱般地奏响长线条的旋律,抒情动人,大量运用附点四分音符加上二连音,给人以2/4拍的错觉。演奏时力量应偏向小指方向,点亮旋律。A段不安的节奏型此时交给左手完成,变成阴柔的伴奏音型。两手再次交错演奏重音,把握好此时的波动感。调性经过D大调、e小调、#f小调、D大调等一系列离调,最后回归b小调。其中第45小节右手以细腻的方式连奏左右手交换之前的节奏型。踏板一小节一换,踩一半为准,踏板之间要换干净,可以在柔和之处适当地运用左踏板,以丰富段落音色。谱例如下:

第81小节,再次回到焦虑徘徊的主题A,两手出现新的八度组合,反向向外。两个音为一小组(踏板亦是两个音一换),三小组为一大组,演奏时注意节奏重音的同时,必须强调大拍子中的节拍重音,需要反复慢练,加强左右手小指触键深度、力度,找准律动感觉。踏板仍需要在起到烘托不安氛围作用的同时保证清晰的旋律线条和轮廓。

第109小节,进入结束乐段,再度回到A的律动形式至曲终。

总结一下此条练习曲的技术要点:

1.重视八度的演奏技巧,八度中间夹单音、八度各种节奏转换练习。

2.左右手差异型律动练习,二拍子与三拍子感旋律(重音)交错与同时弹奏练习。

3.隐伏旋律线条。

4.大跳与两手扩张练习。

5.连奏、断奏练习。

……

作为斯克里亚宾早期创作的作品,全曲和声仍以传统的三和弦、七和弦为主,大多采用平行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交替或纯五度关系、大二度、小三度关系的转调手法,反映出他早期遵循浪漫主义传统的音乐风格。斯克里亚宾的早期作品多以肖邦风貌的浪漫风格起步,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手法上,在一些细节上也能找到二者的相似之处。如Op.8,No.3的再现部分中,第81-99小节的重音标记与肖邦练习曲Op.10,No.10写法十分相似。学者麦当劳(Hugh MacDonald,1978)曾提到:“肖邦的音乐可以说是斯克里亚宾的圣经,肖邦式的节奏、标题、音型和装饰句都能经常在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中听到。”

参考文献:

[1]钱亦平,邹彦.音乐分析学海津梁:钱亦平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91-96.

[2]余方.斯 克 里 亚 宾 钢 琴 练 习 曲 研 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2006.

[3]Lin,Wen-Ching.The Scriabin sound and style:An analysis of Twelve Etudes Opus.8[J].Coral Gables,Fla.:University of Miami,1994.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演奏分析
论舒伯特《G大调钢琴奏鸣曲Op.78》(D.894)的音乐特征与技术分析
《花鼓》的演奏分析
古筝重奏曲《沙漠玫瑰》的演奏分析
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KV370第一、二乐章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