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学习路径研究

2024-04-27 02:39田立栋
考试周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路径初中地理融合

作者简介:田立栋(1966~),男,汉族,山东青州人,青州市职工子弟学校,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教育领域。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涉猎广泛、实用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地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信息技术,探索“地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必要性和价值,提出学习路径实施原则以及“地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学习路径,旨在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学习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1-0135-04

学习路径是为了达到特定学习目标而规划和设计的学习过程,可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目标而制订。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实现信息技术课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渐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课堂师生互动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力工具。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而信息技术则是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处理和传输信息的领域。探索“地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学习路径,可实现地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信息技术能力。

一、 “地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必要性

(一)满足新课程改革和标准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和标准的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结合是必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而地理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对地理学科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满足新时期教育和教学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将初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其中,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新时期教育和教学的现实需要。第一,通过将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可视化、互动性的教学素材和资源,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同时,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例如GIS、遥感、数据库等,学生可以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地理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转化为数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共享,方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优化教学环境和资源。第三,通过将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綜合素质和能力。例如,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地图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第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数字地图、三维模型等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过程、演变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例如反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 “地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价值

现阶段,教育领域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信息化变革,要求各学科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推陈出新。

(一)增强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点较多,涵盖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实现“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与规律,营造出新颖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设计,使得学习内容变得易于理解与掌握。例如,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和动画效果,生动地呈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自然现象,以及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地理现象,通过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促进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书本获取知识,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例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我测评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提升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地理概念时,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相关的图表和数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四)培养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学习路径实施原则

初中阶段的地理課程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的学习路径,实施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和深度融合原则,二者相辅相成,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与应用地理学科知识。

(一)主体性原则

将学生作为主体,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种原则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模拟实验等方式,主动获取地理学科相关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二)深度融合原则

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内容深度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更是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用于辅助教学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展示功能,呈现地理学科的内容和实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地图绘制、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原理和规律。

四、 “地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学习路径

(一)学习路径起点:基础性学习

在学习路径的起点,教师可以将基础地理知识引入课堂。当前初中地理课程中,基础类概念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气候气象、自然资源、主要产业、地域差异、环境发展等,通过讲解这些概念,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的内容,例如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查找地理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和地理学科的专业网站来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时,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等,传统位置描述、知识讲解等教学手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纸质地球进行描述,简单重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也因此失去兴趣。对此,在本环节,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空间感的3D地球模型,设计一系列观察和分析活动:一是观察分析地球模型的结构特征;二是观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过程;三是观察分析地球的形状及地球表面的相对位置。在完成本节课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地球表面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如何?”“地球是如何运动的?”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基础性知识点,并形成区域认知。

(二)学习路径发展:实践性学习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学习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能力。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区的限制,学生无法实地观察和体验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地理现象和原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形象、具体、可感知的内容,构建递进式、层次性、具象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在实践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或任务。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气象资料,进行全球气候分布的自主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类型、分布区域等知识,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绘制全球气候分布图。学生可以通过搜索世界气候类型图例和中国气候类型图例,将全球气候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在绘图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全球的气候分布规律,并分析产生这些规律的原因。在学习路径发展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气候现象,如当地的气候特征、气候变化等,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气候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具体要求学生调查所在地三个月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应用计算机技术画出图表。学生可以通过气温变化和降水量图,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调查和保护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GIS等技术手段分析环境数据和问题,并制订可行的保护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习路径提升:拓展性学习

拓展性学习是地理学科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应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对更复杂、更综合的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其综合思维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深入学习地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等,掌握相关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在学习路径提升阶段,通过拓展性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这一章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世界人口稠密地区,让学生思索为什么这些地区的人口格外稠密。要求学生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在小组间进行讨论,总结出从分布图和地形图中,可看出人口聚集高的区域主要是一些地势较为低平的地区,大多分布于平原地带,而且离海较近,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与生活。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录制人口与分布的微课视频,在课后将相关习题发送到学生平板上,当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后台管理系统中统计和分析学生习题正确性和答题准确度,了解每一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并结合反馈结果进行下一步教学计划。

(四)学习路径终点:综合性学习

学习路径的终点是综合性学习,这是地理学科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项目可以涉及多个地理要素、现象或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或得出结论。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这一章时,关键在于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地理区域的教学中。在前三个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并且对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学习路径的终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引导学生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从网络平台上收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和建设成就等信息,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成就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北京市山地图、某一年的气温变化和降水量图,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市的地理特征和发展情况。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比如绘制地理分布图、制作图表等,以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北京市的地理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北京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项目,如“为北京市制订可持续发展方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通过GIS等信息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提出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五、 结论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教学过程离不开信息化,“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的学习路径更加清晰与明确,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细洪.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J].新课程,2023(11):31-33.

[2]李静,李宁.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新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1):248-251.

[3]鲍彤.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2(10):45-47.

[4]張悦桦,邢晴晴.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4):27-29.

[5]李煜.信息技术融入地理课堂的实践路径[J].初中生世界,2021(48):47-49.

[6]李艳丽,李玲玲,李嘉玲.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以衡阳县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25):31-32,92.

[7]王旭东.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整合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153-154.

猜你喜欢
学习路径初中地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气体的等温变化中两种实验数据处理路径的比较
协同推荐:一种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的新视角
数形结合,创建数学学习新路径
微信架构下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路径设计与实现研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