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学忠(1969~),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上新沟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阶段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德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新时期教育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要让学生在提高自身智力的同时,顺利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将中华美德薪火相传,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实效。文章基于此点,对小学数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价值、现状及策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6-0088-04
在當前教学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其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索,以更好地挖掘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知识。数学知识具有加强的逻辑性,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知识,还需要探索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为他们后续的多元化实践及探究提供有力的支撑。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推动学生实现身与心的健康成长及发展。
一、 小学数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价值思考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将小学数学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充分凸显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效力。首先,德育作为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已经被广泛融入小学各学科。所以,将德育与数学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他们从德育的视角去解析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及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正确理解思想道德的相关内容,养成更为优良的道德品质。以文明约束并规范自身,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新课改不仅强调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与发展,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实践、探究,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富有趣味性色彩的教学活动。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实践探究活动,辅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自身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实践探究活动中树立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养成更为优良的道德品质。并且能够在后续的生活与学习中继续延展美好品德,最终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
最后,数学学科与德育的有机融合,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指示。它能够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打破单一化的桎梏,引入相关的德育元素。让学生能够针对德育内容进行简单的探究及分析,最终让他们在更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实现对数学知识与德育知识的深度探究,提升思想及文化价值观,达成有效学习的目的,助推他们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
二、 小学数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现状思考
(一)德育意识及认知不完善
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德育融入其他学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旧有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德育内涵的理解不够完善,也不够重视德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因为教师的德育意识较为淡薄,对德育的认知不是很完善,使得德育在数学课堂中的融合及渗透极为困难,无法正常、高效地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中就无法针对德育的渗透做好相应的规划,只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随意地讲解德育知识,整个渗透的过程不系统、不完善,影响了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此外,因为教师对德育知识的认知不完善,缺乏对德育内涵的深层解剖,就会让德育的渗透始终存在不完善之处,很难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方面地渗透德育知识,使得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始终无法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点的领悟与思考,最终将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实效。
(二)内容衔接与融合不恰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德育与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是要实现教学内容与德育元素的衔接。只有将德育内容嵌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然而部分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注重对相关德育知识的挖掘。即使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相应的德育元素,但是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支撑,无法从理论层面将德育知识嵌入数学教学中,让二者之间的衔接过于生硬,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最终抑制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严重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三)教师未能发挥榜样作用
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借助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机的渗透,还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榜样引导。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德育知识加以内化,借助言行举止加以外显,让学生对德育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投入其中,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当前,德育教育无法在日常的生活及教学中将德育的知识加以外显,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典范和榜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无法从教师身上认识到更多的德育行为,也难免会学习一些与德育内容相悖的行为,不利于德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最终影响了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 小学数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思考
(一)挖掘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渗透
1. 挖掘教师资源,实现榜样教育
将数学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价值及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自身存在的德育资源,因势利导,正向教育,言传身教,躬亲示范,实现对学生的榜样教育,带动学生品析正确的道德行为,实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展开实践探究的时候,同桌之间极容易发生矛盾冲突,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纪律,破坏了教学计划。而每一个问题都具有两面性,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在三观尚未形成的时候,往往容易受到不良言行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表现,要通过亲身示范来整合道德教育的内容,实现榜样教育。再比如,教师要多多使用礼貌用语。在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手势做出邀请的动作,然后微笑着面向学生说道:“请这位同学起来回答一下。”当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还要说一声:“谢谢你的回答。”在与学生展开交流的过程中,眼神要温柔,要有善意,不要说一些粗鲁的语言,以免对学生形成不良的引导。当学生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也要善意地引导,鼓励他们,并表示期待他们下一次的表现等。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表现出负面情绪,要以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去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指示。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积极行为的指引下产生积极的反应,塑造并教育学生,彰显德育的目标。
又比如,当学生产生矛盾的时候,以往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会严厉批评学生,这就很可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矛盾点,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要避免干巴巴地说教,尝试将这一问题拿出来,让全班学生来思考怎样避免发生这种矛盾。比如,两个同学打架,彼此争闹不已,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想办法,怎样避免或者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其他学生就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比如和前后同桌换座位或者将桌子拉开一点点等。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提出了不良的解决对策,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对策,作合理的评估,然后进行评价,采取最为恰当的对策来解决这一场矛盾。以这样的方式,便能够有效地解决课堂危机,也能够顺势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这种讨论的形式教育学生正确处理问题,不仅能够对当事人实现有效的教育,也能够对全班学生实现德育教育,整体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及处理矛盾的能力,以此来实现他们的深远发展。
2. 挖掘教材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教师应该深度挖掘、精心研究、综合利用课本教材,实现德育与数学课堂的有机融合。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立足于教材中的某一个德育节点,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拓展。从一个点衍生出一个面、一个体,将其与教学主题遥相呼应。在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与德育知识的有机融合。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涉及“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内容。教材中对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有一定的介绍,而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积极地延伸德育面、德育体。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补充祖冲之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其中重点论述祖冲之在“圆周率”发现上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比如祖冲之是第一个将π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的,他提出的圆周率要比荷兰工程师安托尼兹早1000年。并且他在天文方面也有杰出贡献,编制了《大明历》。又曾改造指南针、做水碓磨、千里船,著有《缀术》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拓展相关的文化,为学生展现中国古代的数学文化成就以及西方的数学文化成就。从横向及纵向出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认知相关的数学史。在为学生补充了相关的文化知识之后,学生能够明白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是遥遥领先于西方古代的数学文明的。数学文明仅仅只是璀璨辉煌的华夏文明中的一小部分,而祖沖之则是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代代杰出人物中的某一个小点,他在数学领域中所做出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借此让学生感知中国古人的勤劳及智慧,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借此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强,彰显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民族自豪感。以此为基准点,便能够让德育文化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在让学生学习“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内容时,也能够让学生从祖冲之身上看到更多的数学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史,获得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他们在探究这些丰富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也将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认知与感悟,充分彰显德育的实效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德育思考
在实施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以情景为引导,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最终加深学生对德育的思考,提升德育的效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涉及学生对物体重量的测量。由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故事——孔融让梨,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一大一小两个梨,让学生评估两个梨的重量。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猜测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具体的故事内容。在讲完故事之后,询问学生:“故事中的孔融最后是将图片中的哪个梨让给了自己的哥哥?你是怎样判断的?”由此便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顺利导入。而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也能够进一步懂得谦让的美德,借此便实现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又比如,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中种植树木的经历,让他们对应思考,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当学生完成了这一节知识内容的学习之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展开种树实践,并且还要以照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视频中,学生还要表达自己的劳动感想,要展现他们对劳动的思考,从中反映他们劳动精神与素养的生成过程。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劳动实践,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认知劳动的辛苦,进而学会尊重社会中的每一个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专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从多个方面着手,实现学生对德育的深入思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这样不仅能够培育高素质的人才,也能够满足当今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整体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彰显德育的效力。以此为基础展开的数学课程教学效率也将得到大幅的提升,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结合实践活动,延展德育效果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就应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及多方面的教育教学,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促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层探究,达成他们对知识内容的迁移应用。而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也能够实现对相关德育知识的深入理解及摸索,充分彰显德育的实效性,达成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及引导。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探究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自身所居住的小区为一个点,进行实践探究。记录本小区生活垃圾每日清理的频率、垃圾分类的情况、各种垃圾所占的比重等。甚至可以记录本小区每月的用水总量、用电总量等,将本小组所记录的数据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或者分析条形统计图等,从中让学生认知到大量产生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水资源、电量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等,借此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后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表述,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探究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比如和同组成员发生矛盾和分歧的瞬间、与成员获得成果的瞬间、与成员互相理解后重归于好的喜悦瞬间等。从他们的实践经历着手,凸显实践活动的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进而彰显学生的合作学习实效,延展德育的内容及效果。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德育教育发展基本思路,与时俱进,多元化地渗透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指示,秉持着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原则,提升德育的实效性。文章从价值、现状及策略等三点做出了思考,旨在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同步推动学生道德与素质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分析[J].求知导刊,2022(20):104-106.
[2]庄晓铭.学必以德为本——浅谈德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试题与研究,2021(26):137-138.
[3]张恒山.德育融合,立德树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7):71-72.
[4]伍庆.学必以德为本——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34):133-134.
[5]康剑平.试论小学数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J].吉林教育,2019(4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