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黄翠清(1977~),女,汉族,福建宁德人,宁德市古田县玉田第一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摘 要:量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量感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做好动力调动以提高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以充分渗透量感,转变评价方法以促进有效反思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量感”培养路径展开探究,旨在更好地落实以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的理念,切实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量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6-0076-0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否立足核心素养转变教学和评价方法成为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量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指对事物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认识。其要求学生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能针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度量,初步感知度量工具造成的误差,形成定量认识事物的习惯。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对测量工具和度量单位有正确的认识,也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全面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实践中有效培养自身量感。
一、 做好动力调动,提高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教学的重点也从知识的学习转移到学科能力的培养上来——这对学生的充分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生量感的培养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动力成为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如今,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教师能运用的导学激趣方法越发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有关量感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方法创设趣味的情境,切实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优质素材
教育信息化是如今教学的重要趋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结合也是如今教学理念的重要要求。相比过去以语言为主的素材,信息技术提供的视频素材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形式更加新颖,还能连接有着海量资源的网络,内容也有所创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信息技术引入优质的素材,教师能更加快速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在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导学激趣环节。
例如,在“图形与几何”这一模块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借助以信息技术录制的微课进行导入。实景微课中有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且由多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组成。而在导入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生活中的各种物体都由图形组成,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图形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列出思维导图,继续询问:“这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都有什么属性呢?”让学生回答体积、周长、面积等内容。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入各种常见的图形,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大致的周长与面积。而由于前面视频素材的导入,在这一环节,教师明显发现学生积极性更高,在充分的参与中有效培养了自己量感。
(二)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如今的教学理念倡导构建情境化、活动化的教学模式,而在学生兴趣的调动中,单单重视情境导入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能否做好情境的创设工作,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成为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很多人第一个兴趣与游戏相关,而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这让游戏在学生兴趣的调动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在有关量感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这对充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情境,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在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构建游戏活动以取代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练习。如结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开展森林运动会游戏,以小老虎和小狮子代表两个学生进行对抗。其中有着各种与体积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判断正误,如:“底面直径为8cm,高为1米的圆柱体积大于底面直径为1米,高为4cm的圆柱。”“底面面积为4cm2,高为一米的圆柱体积为400cm3”等。学生正确回答,则代表自己的动物露出笑脸,回答错误,则受到惩罚。相比单纯的习题练习,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教师明显发现学生参与度更高。这样,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地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二、 优化教学方法,充分渗透量感
如今的教学重视学生中心地位的突出,倡导构建探究式、活动化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要充分融入学习活动。而具体到量感这一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需要转变师生定位,突出学生主体,发挥教师导向作用,还需要基于量感提出的多项要求设计问题、任务和教学活动,从多个方面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联系生活,加强直观体验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要求教师以生活为教学的内容,以社会为实践的场所,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以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以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也是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而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能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常见事物的大小,这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以直观的体验有效培养量感这一素养。
例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数字的大小。如教师可以引入常见的应用负数的情境,即天气预报中关于中国北方温度的播报。在天气预报中,哈爾滨为-15~-5摄氏度,北京则为-5~3摄氏度,针对这一情境,教师可以提出“哈尔滨和北京哪个城市温度高”这一问题。而在学生认知中,哈尔滨在北京的北边,因此,很多学生都能了解到北京温度更高,从而认识到-5比-15大,3比-5大。在各种应用负数的场景展现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在上述的情境中,你们是不是见到了之前我们未接触的数字,它代表什么意义呢?”引导学生对负数的概念进行探究。而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负数概念之后,教师则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将哈尔滨冬季的温度与液氮的温度对比,其中,哈尔滨冬季的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而液氮的温度则以华氏度为单位,以让学生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这样,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教师有效加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二)精心设计问题,强化问题导向
如今的教学理念要求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导学法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高质量的问题设计不仅能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更好地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而在培养量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各个知识点中加入与量感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大与小、度量单位的转化、测量方法的应用方面展开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的量感。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不同图形的面积进行对比。即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准备以四个小木棒围成的可活动的小木框。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前,教师可以可活动的小木框展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询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哪个大吗?”而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则可以逐渐将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再逐渐变成一条线段,询问:“这样呢?”而在最后,学生能明显感受到,四边接近重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小于长方形面积。之后,教师则可以提问:“在这一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确定教师展现的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正式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同样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小于长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通过四个小木棒围成的可活动的小木框、硬纸片和剪刀完成实践操作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剪切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而转化成的长方形长与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宽相等,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为底与高相乘。这样,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了解了各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切实培养了量感这一素养。
(三)重视学生估测,增强学生认知
在数学学科教育体系中,估算是相当重要的一项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计算问题。而在长度、重量等相关的问题中,估测能力也是学生量感表现的重要途径。在相关的题目中,如果学生不能对不同事物的长度、重量做出准确的判断,会很大程度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率。因此,在长度、重量有关的教学活动和题目练习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与估测相关的活动,以增强学生对长与短、轻与重的认知,在切实培养学生量感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加入多个充分考查学生估测能力的题目。如:“小明周末坐火车去北京,他用软件查阅了一下,路程长为360.8( )。”“亮亮今年过年暴饮暴食,胖了不少,去药店的时候,他测了一下,为50.6( ),胖了5.3( )。”等。这样,通过在练习活动中引入估测题目,教师有效增进了学生对重量、大小的认知,这对更好地培养学生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立足学科综合,开展实践活动
如今的教学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数学能力的培养中,能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活动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高质量的实践活动,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感受量感的价值,这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生活中的实践情境往往是复杂的,很难以单一学科知识解决。学科融合是如今重要的教学理念,跨学科学习活动也是如今数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与语文、科学等多门学科结合,教师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将量感这一能力充分应用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践中。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与测量相关的学科融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充分体会量感的价值。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校园人均绿地面积”的实践调查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要充分掌握数学知识,一方面要正确测量校园绿地的长度,另一方面要以各种图形的正确计算方法得出校园绿地的面积,还需要掌握足够的语文知识,通过口语表达学校内的人数。当然,根据不同的长度和情境,学生在测量校园绿地的基本信息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较小的绿地,学生可以直接以卷尺测量。而有的绿地长度超出了卷尺的长度,学生就需要结合生活经验,采取新的测量方法。如有的学生利用线先将绿地的长转化,再将线对折到合适的长度,以直尺或者卷尺测量。这样,通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将量感这一能力应用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量感的重要价值,这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转变评价方法,促进有效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促教和促学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反思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的方法也趋于多样。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以正确的方向反思,通过评价促学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合适量表
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落实。而如今教学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量感也正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延续过去以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并不合适,能否将核心素养合理渗透到评价环节,引导学生从核心素养出发,从量感出发进行反思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量表是如今重要的评价方法,相比其他评价方法,其更加灵活,在展现核心素养多样化指标方面有着重要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框架构建量表,并充分应用于与量感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进行反思,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
例如,在“圆锥的体积”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习活动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放量表。量表以核心素养为框架,而就本课涉及的部分,教师都可以设计合适的指标。如具体到量感方面,教师就可以设计“能否大致估算生活中各种圆锥体积的大小”“能否了解面积和体积正确的换算方法,计算包含多个长度单位的圆锥体积”“能否充分认识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正确理解其大小”等指标。通过这样的量表,教师能引导学生从量感方面正确反思,这对发挥评价促学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实践成果,做好展示工作
相比过去,如今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实践活動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引导学生从实践应用方面进行反思也成为进一步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因素。成果展示是如今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高质量的成果展示,教师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动力,还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与所学量感知识,从实践应用方面进行反思,这对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评价方法的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成果展示方法,有效引导学生从度量单位、测量方法的应用方面展开反思。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开展了校园人均绿地面积的实践调查活动,最终的成果为调查报告,其中量感能力在测量方面的分享中有所体现。为应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于墙面,让其他学生观看。在结合科学开展的电动小车制作活动中,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测量的知识。而应对电动小车这一实践成果,教师则可以开展比赛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精确的测量对电动小车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这样,通过多种成果展示活动,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通过反思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将量感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的能力。
四、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全方位优化教学和评价的方法,也只有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认识量感,并反思自己学习到的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这一素养,满足如今教学理念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以苏教版“厘米和米”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2(35):52-54.
[2]王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22(35):85-87.
[3]杨静.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的教学途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11):83-85.
[4]李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量感的思考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2022(5):223-225.
[5]赵青.聚焦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探寻——以“1千米有多长”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2(29):60-62.
[6]叶剑波.立足单元整体教学 深度培养量感——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