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2017-05-31 06:34严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量感创设情境教材

严红

[摘 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量感的培养没有得到教材编者和众多教师的充分重视。因此,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切不可机械地照本宣科,应深入教材的内核,挖掘和拓展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使量感的培养变得清晰可辨、鲜明具体、易于操作。

[关键词]知识形成;创设情境;紧扣联系;量感;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72-01

所谓量感,是指人通过视觉或触觉对相关物体的规模、质量、速度等方面获得的整体性感觉。量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能力,便于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精简数学检验的时间,强化数学运用的意识。

一、体验知识形成,促进对量的铸造

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编排了内容丰富的“量与计量”,但由于内在原始经验及实际生活的严重脱节,学生对教材中已经形成定论的知识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吃透教材特点,紧扣计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去历练学生的量感。

如,教学“认识厘米”时,为了揭示应统一测量工具,教材中编排了三幅图片。第一幅,小朋友在课桌前用手指比划,旁边嵌有批注:“大约有8拃长。”;第二幅,小朋友运用文具盒来测量课桌长度,批注:“大约有4个文具盒长。”第三幅,小朋友运用铅笔来测量课桌长度,批注:“大约有5支铅笔长。”根据教材的设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同样的课桌,为什么他们测量得到的数字却完全不同呢?”从表面上审视,教材都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情境测量的,展现了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其根本用意在于为学生制造认知的内在冲突:虽然测量的对象一样,但由于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这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借助相同的计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给测量带来便利。这一教学让学生历经了计量单位的统一过程,有效地引领学生借助直观现象进行归纳、探究,经历重新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对量的认知实现了由表及里的飞越。

二、创设可感情境,深化对量的认知

对学生而言,计量单位是一个相对枯燥的概念,必须借助相应的情境才能真正洞察其所承载的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极具生活气息且富有挑战性的认知情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与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对量的感知。

如,教学“认识吨”时,虽然“吨”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对于学生而言相对陌生。鉴于此,教师先借助学习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体型,估测教师的体重,初步感知克与千克的区别;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鲸鱼和鲨鱼的图片,并适度拓展和补充这些动物的知识介绍,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对于特别重的物品,如果还使用“克”或者“千克”去表示根本不方便,进而顺势向学生揭示“吨”的概念;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搬大米等实践活动来感知“吨”的概念。如此设置情境,借助教师教学中的设问,让学生从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计量单位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为下一阶段的实践运用奠定基础。

三、紧扣知识联系,引领对量的内化

数学知识之间是彼此关联的,学生量感的培养并不局限于量与计量这一板块的教学中,也蕴藏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探寻计量知识在其他内容中的交融点和链接口,扩大量感培养的范畴,在强化量感估测的训练中,促进学生对量的内化。

如,教学“认识多位数”时,教师出示问题一:100张打印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计算,则10000张打印纸的厚度大约是1米,那么10000000张打印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呢?问题二:1枚1元硬币重约5克,则1000枚1元硬币重约5千克,1000000枚1元硬币重约5吨,那么1000000000枚1元硬币重约多少吨?这些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其情境创设涉及“量与计量”的相关知识,是引导学生进行“量与计量”学习的有效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换算后引导学生对其中的计量单位进行深入感知。以米的认识为例,学生对于1米的概念相对熟悉,而对于千米的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对操场上的跑道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高楼的对比,建构千米的概念表象。教师正是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展开关联知识的教学,促进了学生量感的训练。

其实,这种彼此关联的内容在每册教材中都会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弱化这种练习在自身单元体系中所承载的目标价值,同时还要将其与量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在找准连接点的基础上进行量的再训练、再内化,让量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不再孤立,真正拓展量学习的外延,让学生的量感真正形成。

总而言之,量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范畴,是核心素养发展内涵的补充,更是将数学学习引向社会生活的直观载体。教师应从教材入手,通过优化、挖掘、扩展,为学生制定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從而让量感以直观、鲜活的方式拔节生长。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量感创设情境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静待“量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