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拓展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

2024-04-27 10:07范伟忠
考试周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少年参与度校本课程

作者简介:范伟忠(1989~),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摘  要:随着摔跤校本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体育拓展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为一部分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研究中,我们构建了拓展课程活动的目标体系,探索拓展课程活动的有效实施,研究拓展课程的指导策略,建立拓展课程的评价体系,逐渐深化了学校体育特色文化,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关键词:《摔跤吧·少年》;校本课程;拓展课;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3-0110-05

一、 研究缘起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参加摔跤活动,能在对抗的过程中发展力量、速度、爆发力和灵敏等素质;能在复杂多变的比赛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意志品质;能够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审美情趣。《摔跤吧·少年》拓展课程的开发旨在对传统摔跤的弊端加以破解,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从而让学生不仅喜爱摔跤运动,还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摔跤运动中来。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学是学生接收运动知识与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感兴趣、愿参与的教学内容。《摔跤吧·少年》的课程开发是弥补学校体育课程的单一性问题,是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是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路径。

(三)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名体育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与具体路径,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笔者的专项就是摔跤,10余年的理论与实践磨合,对摔跤运动有了一定深度的认知和感悟。在完成日常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承担了学校摔跤社团的训练与指导任务,带领学生参加了多次省、市摔跤比赛。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深深认识到需要开发一本立足初中生、立足学校发展、立足自身发展的校本课程。

综上所述,《摔跤吧·少年》课程的开发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二、 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高效率地开发好《摔跤吧·少年》校本课程,笔者借鉴了相关研究的做法,选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三、 课程设计

基于课程开发的“人性化,可实施;常态化,可评价;多元化,可操作”开发思路,笔者拟从《摔跤吧·少年》课程设计理念、目标体系、活动内容与形式、教学策略等方面予以实施研究。

(一)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课程学习方法上要重视训练与比赛相结合;二是课程学习中要以学生技术动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三是參与过程中要能够让参与者感受对抗比赛中的乐趣;四是课程内容的编制上要体现出动态化过程;五是课程资源的生成要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性特点。

(二)目标体系

具体目标:(1)增进学生对摔跤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团结友爱、不怕困难、奋勇拼搏、勤学苦练的品德。(2)以摔跤技术为主线,以锻炼身体素质为副线,了解和熟悉技术动作要领,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3)创设实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实战欲望,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技战术能力与拼搏向上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4)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小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内容

《摔跤吧·少年》校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理论篇);第二章(技术篇);第三章(力量篇);第四章(展示篇)。具体如下图所示: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即,观看与激趣、选取与体会、实施与沟通、评价与总结,各步骤之间坚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基本教学原则。

1. 观看与激趣

通过观赏,帮助学生感知摔跤运动的魅力,体会摔跤运动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摔跤并不难。

2. 选取与体会

完成第一步学习后,学生已初步发现了一些方法,并寻找到了一些小窍门,随之自身的观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 实施与沟通

作为授课教师,在引导时可适当地寻找相关的素材、图片和学生交流,布置学生课外时间完成资料查阅,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评估与总结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熟悉动作要领,要求每堂课后每位学生写一篇本课体会或课后小结,这也充分体验出学生的真实感受,从侧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进取心。

(五)教学策略

基于《摔跤吧·少年》课程的整体目标,笔者设计了“看、学、练、演”四种形式的操作策略。

1. 形式一:畅游摔跤世界

学校一直提倡学生将时间“化整为零”,积极阅读或观看有关摔跤书籍与视频,学生每天阅读、观看时间不少于一节课,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学生午间观看摔跤视频、睡前阅读摔跤书籍、自修课完成作业后应如此……真正做到与“摔跤”为友。

(1)实施方式

①主题摔跤。年级组推荐每个班级每学期开展“阅读与欣赏”,由班主任选择主题,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条件进行各类书籍与视频推荐,开展小组阅读竞赛、视频有感等。可选择的有:急救知识、规则与裁判法认识、基本功竞赛、精彩摔跤集锦、中国摔跤文化等。

②选读摔跤。学校自编课程《摔跤吧·少年》,分为理论篇:摔跤起源、摔跤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应急救护等;技术篇:站立与跪撑、抓握与移动、过肩摔、拉臂转移、抱腰折、过胸等;力量篇:单人力量(头撑、跪跳起、屈肘爬行),双人力量(肩扛、侧身收腹、推小车)等;展示篇:观摩与欣赏、考核与交流等。

(2)指导策略

①量的积累。每个月年级组对学生阅读摔跤书籍与视频进行推荐,利用学校宣传栏进行摔跤书目与经典视频介绍,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定期存储”每天记录情况,阅读一块内容或观看一个动作视频分别记一分,实施积分奖励制度。

②质的提升。当学生阅读书籍与观看视频数量在逐渐递增时,教师要想办法提升学生阅读与观看视频动作的质量。开展的活动形式有班级阅读交流会、观看视频动作演练达标比赛等。学校层面开展的活动有“摔跤运动答辩比赛”“动作模仿大赛”“师生共武”等,凝聚老师的力量一起激励学生。

2. 形式二: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看”不断地“输入摔跤世界”。如果说“会看摔跤”是学生“输出”的一种形式,那么说明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输出,因为会看摔跤只是把现有的摔跤知识、技能表现出来。而学“摔跤”,是学生将原有脑海记忆中的内容结合现有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带有鲜明的“原创性”。

(1)实施方式

①急救小能手

通过“摔跤世界输出”后,让学生明白在摔跤世界里急救的重要性。急救时先分组把各自选择的急救部位分成躯干、四肢两块内容,并注明每块部位所受伤的原因,用简短的文字呈现。再通过相互的配合进行基本的一些应急包扎与急救,完成后并进行展示,也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裁判小能手

作为摔跤入门的基本要求是熟悉摔跤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只有吃透规则与判定尺度,在比赛场上才不会吃亏。那么首先学生要会裁判工作,应深入学习裁判法,特别是摔跤动作的分值判定尤为重要,并激发学生对裁判内容的兴趣。其次,安排学生争做小裁判,统一制服,细化打分动作,把握打分尺度,记录每场比赛的评分,并把最终的记录表交至专业教师处进行评比。

(2)指导策略

①选材指导。初学者以开展讲解摔跤故事为主,入门者以学会摔跤急救(自我保护)为主,熟练者以实践摔跤裁判工作为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安排,以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摔跤课程的效果。这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到摔跤课程。

②表现指导。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到课程中,但是要把每个层活动内容做得“精”、专业,有模有样,还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如从裁判方面来说,打分的手势、裁判的站位、计分表填写要求等需要进行指导。

3. 形式三:“摔”出精彩

如果说“学以致用”是学生开展的“摔跤初级成果”,那么“摔”出精彩是真正意义的“入门成果”。它呈现的是学生不断通过“输入”后,那么思维的形成、动作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一次“输出”。

(1)实施方式

①眼疾手快

每周年級组在大课间期间都会组织一次摔跤徒手技能练习,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区域,有过肩摔、夹臂摔、拉臂转移、抱腰折等,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每班由校摔跤队员进行打分,内容包括整齐度、速度、爆发力以及班级的气势程度,并在期末时评选出优胜班集体。真正做到人人会摔跤、人人懂摔跤,让本校的摔跤课程得以更好地延续与发展。

②力拔千斤

基于学生兴趣,学校根据学生课程的分类,按男女、体重、年龄等进行技术动作的选择,制订学生的练习技能方案,同时每周安排技术(摔布人的过肩摔技术、摔布人的夹紧背技术、摔布人的过胸技术等)达标测验,在教师指导合格后才能继续下一个内容的学习。既激发了学生对不同技术动作的兴趣,也培养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指导策略

“眼疾手快”的指导可落实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但是对“力拔千斤”的挖掘,还急需老师花更多的精力,还要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并有一定课时量保证开展实施。以“摔跤吧·少年”为主题特色活动操作流程为例:①前期准备;②申报组队;③方案制订;④实践研究;⑤演练评估;⑥交流展示。

4. 形式四:展示自我

通过多种系列的形式活动,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到了积累,能力得到了升华,可以说顺利完成了“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可是,我们不能仅此停留在现在,当学生们在比赛舞台上展现这华丽的战绩与成就时,我们就能感受到摔跤运动所在的魅力。“展示自我”是对现有摔跤课程再创作,实现最终成果。因为学生同时做着“裁判”“运动员”的双重角色,通过丰富的经验,肢体的技能,让摔跤运动呈现其真正的价值。

(1)实施方式

①裁判展示

学生通过前期的观看、中期的实践及后期的指导,已经能胜任摔跤的一些基本裁判工作。裁判工作的形式有多种,主裁、场上裁判、侧裁等,每个位子的裁判任务与职责也不相同。通过组内配合、课堂演练,最后在实战比赛中向大家展示,并且让每位学生在每个不同的裁判位置上进行轮换、体验与展现,直至比赛结束。参与人员不限。

②呈现比赛

比赛形式包括校摔跤技能大赛、校际友谊赛、市级比赛等,指定每位学生一个项目,针对不同层次的比赛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以柔克刚、以智取胜的效果,提高学生自信心。从中也锻炼了学生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随机应变的能力。

(2)指导策略

①一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摔跤裁判层次,首先从基本的侧裁做起,要会记录、打分与判定,其次是场上裁判应随机应变、掌握局势与把握节奏,手势果断等,再者是主裁的审视能力与判断能力。裁判位置的选择要适宜不同的学生。

②二评:比赛的评价标准比较难定,可采用现有的各种社交媒体,比如视频媒介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相互学习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评价

1. 评价原则

(1)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程度的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

摔跤学员技能的评价,必须以学生个人的基本功水平为基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综合评价主要以训练态度、技能发展、实战效果、动作创新、力量展示等为依据,对学生作出客观性、激励性的评价。

2. 评价策略

(1)评价的多元化

《摔跤吧·少年》课程的评价将评价作为由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分析与评估的过程。从而促进教师、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主动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自觉改进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实现自我发展。

(2)评价的多样化

《摔跤吧·少年》课程的评价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既要有行为观察,又要有成长记录;既要有表层的学习内容,又要有深层的学习日记。

(3)评价的综合化

综合性评价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评价《摔跤吧·少年》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丰富、补充课程的方案。另一层含义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摔跤吧·少年》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估。

3. 具体方式

评价方式可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队内交流赛、对外交流赛、市比赛、省比赛等成果展示等。通过各种比赛途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常用的方法如下:

(1)学生自评。在课程实施的学生评价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个体有差异,在参与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体验,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在学习与实战活动中,可通过引导自评来让学生不断地自我肯定、反思与总结。

(2)组内互评。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我们采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的方式,将评价标准等制成表格形式,由学生互助评价后填写;或是由组长主持互评活动,并结合实战或比赛时的观察记录,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师生合作,完成评价。

(3)家长或教师评价。初中生开展课程活动时,除了指导教师进行了全程的参与、指导,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因此应当把家长加入评价。由学校或老师提供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和具体要求,由家长对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

四、 研究成效

《摔跤吧·少年》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和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对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培养意志力、丰富创造力、提高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并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以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成就感和激发自信心。

(一)特色教材培养特色学生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为: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与学校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因材施教,转变育人模式,每一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开发,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人人成才。从显性的表现来看,《摔跤吧·少年》是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平台,学生在市、区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隐性角度看,学生生命的拔节生长,因为有了摔跤课程而更健康、更精彩。或许在他遇到困难面前,会因为经历过摔跤运动而感悟、充满活力。

(二)特色教材助推特色课程

我们以“摔跤”为切入口,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基于《摔跤吧·少年》的校本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教材。经过学校摔跤社团的不断努力与创新,2011年至今,摔跤社团多次获得杭州市青少年摔跤锦标赛团体第一名、杭州市运动会摔跤比赛团体第一名、浙江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团体第一名等好成绩。我们希望《摔跤吧·少年》开放在每个班级中,以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作支撑,让摔跤活动的品质得到提升,焕发新的生命力,提升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三)特色课程打造特色学校

我校的摔跤课程开展时间比较长,学生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力较大。将该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精品课程,不仅是指拓展课程中亮点,也是体现我校每位学生的一种自信与素养。

摔跤课程已定位成我校校园體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体育特色初显,成功推动了体育教学的其他环节,得到了外界的一致认可与大力支持。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摔跤特色课程让学校在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华丽的转变。

五、 实践反思

《摔跤吧·少年》作为一种强调行思合一的实践课程,它主要具备以下“三有”特性:首先,有层次。对每位不同学生的身高、身体条件及身体素质等方面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应适当降低要求,做到因人而异,能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其次,有推进。对摔跤的评价规则、课堂教学与奖励等方面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对摔跤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性,从而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最后,有起点。指摔跤的教学及活动方式有着多种多样形式去展现,从而更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让学生所喜爱。

《摔跤吧·少年》课程系列教材已经编写完成,合理推广至其他中小学等拓展课程中,真正把《摔跤吧·少年》课程有效地利用起来,并以此为校本教材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课程的模式长期学习需要漫长的路要走;理论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该课程教材还需要一个试行到修订再到完善的过程,这亟需各学校去实践与操作。任何一门课程,要想真正地贯彻落实必须进入常态化的管理。《摔跤吧·少年》校本课程作为我们学校自主独立开发的一门课程,就更需要学校进行常态化的管理。为此,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长效管理机制,还要建立实施成效的评价体系等,为其他课程树立发展方向,这也是我们最终希望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朱志辉,颜红.农村学校进行摔跤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09-210.

[3]陆军.农村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苑教育,2011(22):80-81.

[4]郭露露.摔跤运动的特点及教育价值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少年参与度校本课程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少年》改档12.16对撞张艺谋《长城》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少年铁饼运动员常犯技术错误及纠正分析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少年”古永锵 新的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