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研究

2024-04-27 08:43黑主次力
考试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课堂构建问题导向小学数学

作者简介:黑主次力(1982~),男,藏族,甘肃迭部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多儿乡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问题意识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的数学知识会具体化,这能使学生在思考中深刻理解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文章概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构建以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最后论述了以问题导向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057-05

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同时又具有抽象性,小学生难以理解。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转变了授课模式,不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具体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深入思考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提出问题的导入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追求学习,将学生的思维活动与老师的授课内容融为一体,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 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且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增强学习效果。部分教师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轻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素质。所以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意味着教师应该科学设定教学内容,并组织各种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基于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制约,有的教师仍未意识到设计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未能通过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课堂上仅是学习理论知识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学习过程非常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对数学课产生厌烦、抵触、畏惧的情绪,然后产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闲聊、打瞌睡等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发展。

二、 构建以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来解决。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学生需要思考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尝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同时运用数学概念和原理来验证他们的想法。这种思考和探索过程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激发其思考和探索欲望。另外,这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可能需要寻找非传统的解决方案或者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展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理解、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导向的数学课堂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导向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分析和评估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擇较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这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并做出正确决策。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面对各种挑战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能够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自主思考、独立探索,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经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学习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长期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仅在数学领域,而且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都受益匪浅。

三、 构建以问题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丰富问题情境

为了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能在切身体验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投入度,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这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趣和生动,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应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课时,许多学生对圆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以及圆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其次,向学生展示一些带有圆形的图案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找出所有带圆形图案的元素。学完圆的基础概念后,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视频中的这些物品是圆形的呢?”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如果将车轮设计成方形可以吗,有什么问题吗?”同时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圆引入课堂中,让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圆形的?以此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助力。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诱发学生自主思考

设计启发性问题对小学数学课堂至关重要。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增强其学习动力。它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多种解决途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在数学领域展现独特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合作与独立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思考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现在教室是一个大商场,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同学作为商场的售货员,再选择另一位同学作为顾客去购物,商场上的商品标价都标明折扣的百分比。教师可以先问扮作顾客的学生:“假设你有300元,你能买到什么价格的物品?为什么?”另一位扮作销售员的学生,就可以说:“我们这件羽绒服原价是800元,现在打75折,这件毛衣原价200元,现在打九折,这双鞋子满一百减50元。”此时教师要向课堂上的其他同学进行提问:“打折后羽绒服的价格是多少?这双鞋子打几折?”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发现百分数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调查他们班级或学校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并问:“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用百分数表示该比例。”学生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并计算出比例后用百分数来表达。

(三)以问题为驱动,鼓励小组合作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探索,学生可以共同研究问题、分享观点、协作解决难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实际的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小组合作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引导来确保每个小组都得到平等的参与机会和指导。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调查班级中喜欢不同类型体育运动的学生比例,并提出“班级中喜欢哪一类型的体育运动的学生比例最高?试分析一下原因”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并鼓励他们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和交流,让学生们可以有效地完成调查任务。由一个学生负责制订调查计划,两个学生负责在班级内收集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的偏好,记录每位学生的回答,其余两名学生负责整理和归纳收集到的数据,他们可以使用表格或图表呈现不同体育运动的喜好人数,并计算出比例。最后小组成员一起绘制一份扇形统计图,并互相检查错误和遗漏。在课堂上再选择一名小组成员分享小组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合作过程和汇总遇到的困难。这样的分工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和沟通技巧。同时,学生们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和观点中学习,共同提升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针对学情,设计分层次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礎上,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问题,以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帮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性问题,带领学生对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逻辑性和发散性较强的复杂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

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数学问题时,可以把问题分成两个不同层次。首先是基础层问题,它注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掌握计算小数乘法的基本步骤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提出“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5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4.5小时后,剩余油量为18.75升。如果这辆汽车的油箱容量为60升,那么行驶5小时后剩余的油量是多少升?”这一问题,让学生可以挑战自己,提高对小数乘法的掌握程度,并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对进阶层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可以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如提出“假设当前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6.5元人民币,小明有1000美元需要换成人民币。请计算他能够换得多少人民币?”这一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将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转换为小数形式,并使用小数乘法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小数乘法与货币兑换问题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汇率概念的理解。

(五)鼓励提出质疑,锻炼问题提出能力

学习来源于思考,而思考又来源于问题,这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质疑,并积极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能力。通过质疑,可促使学生感受到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或课题进行质疑,传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主动探索答案,解决疑惑。

首先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以调动学生提出质疑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对很少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问题意识。其次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会因为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就批评他们,不要让他们产生畏惧的心理。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观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流传达鼓励和认可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和努力是被重视和赞赏的。而对不擅长表达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提出疑问,且给予充分表扬,使学生缓解畏惧的心理,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与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圆规、量角器等工具在纸上绘制圆形,并观察和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关于圆的性质和特点的问题。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如:“为什么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的两个点?”或者:“我们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圆形呢?”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提出肯定和表扬,然后再解答学生的疑惑。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尝试,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给学生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形模型,让他们进行比较和观察,然后学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圆的周长比小圆的周长长?”“通过哪些方法可以画出一个完美的圆呢?”在这种实践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保持耐心和尊重,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理解每个学生的提问背后都蕴含着学习和探索的意愿。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六)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如果小学数学课堂气氛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焦虑和畏惧等负面心理,不利于其学习。基于此,为了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避免其畏惧心理的产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保持微笑,积极友善地与学生交往,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进行教学和指导,并给予学生悉心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仅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答案,还要在学生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及时与学生沟通,提供指导和反馈。这样做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学习时遇到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另外,针对学生在思考时遇到的障碍和难点,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学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行一个“轴对称挑战”小游戏。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课堂游戏当中。其次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卡片,自己可以手工制作。每轮游戏,教师会抽取一张轴对称图形卡片并展示给所有小组。学生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自己手中的轴对称图形卡片组合出与抽取的图形相同或轴对称的图形。时间结束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评估每个小组的答案,对表现好的小组,要给予奖励,对表现稍差的小组,要给予鼓励和反馈,及时帮助学生指出错误。通过这样的游戏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游戏中的互动和交流将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观察和分析他人的答案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七)巧设连贯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连贯的问题,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来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串联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让每个问题都基于前一个问题的解答。首先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概念、表面积和面积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3个具体的长方体和3个具体的正方体。其次,教师分别提供给学生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让他们观察手中的物品,并设计教学问题“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后可以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并且每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所有的面是相同的。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宽度为4厘米,高度为3厘米,那么它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此时要根据长方体面积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教师再继续提问:“如果一个长方体的两个相对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个相对边长为5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基础概念,再练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或体积,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問题,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帮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进步。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考中获得知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小学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导向策略例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2):98-99.

[2]仇晓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求学,2021(40):59-60.

[3]顾红莉.基于问题导向简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38-40.

[4]郭蕾.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9):67-169.

[5]管蓉.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初探[J].学周刊,2022(28):48-50.

[6]孙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31):80-83.

[7]王碧贤.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初探[J].学苑教育,2021(26):53-54.

[8]王雪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智力,2023(15):96-99.

猜你喜欢
课堂构建问题导向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