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莲桥分校 陈翔星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有效分层教学成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能更好地满足初中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数学课程学习实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双减”研究视角,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分析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的现状,并融合典型教学案例,探索如何利用灵活多样的实践路径,更好地引领学生融入数学分层课堂,深度体验分层学习,有效培养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当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开展数学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学有所成。笔者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实践展开研究,总结、提出一些分层教学的认识和主张,旨在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分层教学是顺应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基本原则的重要教学形式。分层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认知水平、智力发展等实际学情,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设计、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针对性教育教学,使得每个小组、各个成员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培养,并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使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获得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创新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成绩、综合能力等有明显作用。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初中学校,总计38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1900 多人。每届七年级新生在入学时都参加了分班考试,然后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科学分配、平行分班。笔者结合平行班数学学科的教学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在各个平行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呈现很大差距,特别是将不同班级进行比较,有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班级中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班级中的学生,并且前者在数学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都高于后者。同时,在同一分层班级中,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各个层次的学生踊跃参与数学课分层合作学习,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中等生和学困生参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在学优生带领下一起进行互帮互助、协作探究学习,共同努力解决了各类难度不同的数学问题。
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开展分层教学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引领各个层次的学生融入富有层次性、梯度性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同一课堂中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求知需求,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还能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帮助中等生和学困生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接受新知的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分层教学必须落实于具体教学实践,必须依赖于教师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的智慧,创设多样化的数学分层教学方式。教师优化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研究,灵活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授课分层、测练分层、评价分层等,探索、设计富有实效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清晰把握学生的分层学习和成长过程,全面关注学生的分层学习成果。
学生分层是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结合初中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和素质等差异化学情,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将学生分成A、B、C 三个层次。A 层学生是对数学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整体学习能力突出,成绩优异的学优生;B 层学生是班级中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较为一般,成绩居中且不太稳定的中等生,这类学生往往需要教师以更高的标准多激励、多要求;C 层学生是数学基础不好、学习劲头和兴趣不足,自觉性差的后进学生,这类学生亟需教师和学伴的鼓励和援助。
具体说来,实施学生分层应注重采取两种方法:其一,教师要加强日常教学观察,根据学生的学情差异和具体学习活动表现安排座位,采取“结对子”的形式组建学习小组;其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数学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去积极弥补不足。
教学目标是组织课堂学习活动的核心,任何一节数学课都应该具有明确可行的目标。所以,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时,教师必须明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相结合,精心设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化的活动要求,以更好地保障分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中,有些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并不强,但他们的互动合作能力很强;有些学生在数学空间想象方面的能力较强,却不善于人际交往。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而要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求知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活动目标。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节课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把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知识,笔者特意为各层次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探究目标:A 层学优生要熟练地掌握“等边对等角”等几种推理方法,并学会综合运用这些重要知识点;B 层中等生要通过加强小组互助合作探究,能利用已学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证明“等角对等边”;C 层学困生要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优生、中等生的帮助和引导下,能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推理方法,学会区分出“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之间的差异。这样,活动目标分层,可以很好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激励学生既能根据自身的基础逐步深入探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又能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顺利实现各自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开展分层施教是促进学生探疑释疑、发展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关键。实施分层授课,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创新教学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学情,优化整合数学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点。其中,针对学困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基础知识,逐渐提高数学思维水平;针对中等生,要适当引导他们拓展学习深度,掌握更多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针对学优生,要侧重加强拓展实践训练,提升其迁移应用能力。
开展授课分层教学,教师要特别重视设计具有区分度的课堂问题,进行分层提问,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解决难度适宜的问题。例如,在开展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教学时,笔者分别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探究问题:
问题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边长各为3cm、4cm,怎样算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问题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边长各为3cm、4cm,怎样算出斜边上的高的长度?
问题三:校园湖面上有一朵莲花,莲花比水面高出1m,当风吹过之后,莲花落在水面上,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m,怎样算出湖水的深度?
问题一主要针对学困生,要求他们能结合给出的条件,学会运用勾股定理的公式算出第三边长度。问题二主要针对中等生,加深了难度,要求他们能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提升训练,提升数学能力。问题三主要针对学优生,明显拓展了数学思维深度和解题难度,通过引入生活化、应用性数学问题,启发学生结合湖水场景和题设文字等信息,学会转化成图形,并应用线段间的关系来探究解出湖水的深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抽象等能力。
为切实落实“双减”要求,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效果,必须注重数学课堂检测作业的分层设计与训练。创设、布置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测练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在课中收获的学习成果,以及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实况来灵活设置作业。当然,数学测练作业不宜过多,应符合学生的分层训练需要,摒弃那些过量、过难的作业题。
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测练,尤其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设计具有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面对学困生,应坚持布置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解法训练为重点的基础型作业,适度降低难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作业测练的积极性;面对中等生,应注重设计强化型作业,适当提高作业测练难度,促进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对于学优生,要设计拓展型、实践型作业,加强应用性训练,提高作业难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教学后,笔者设计了随堂作业测练:
测练一:判断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C 4x2=ax(其中a 为常数) D 2x2+3x=0
测练二:举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观察并解出该方程;举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该方程的根。
测练三:拓展应用题:学校有一块长40m、宽30m的空地,计划在中央修建一个游泳池,周围要建等宽的便道和休息区域,且游泳池与周围部分的面积之比是3:2,请你为这块场地建设提出设计方案,画出图形并用相关尺寸表示出来。
测练题一为基础型作业,主要面向能力偏弱的学生,着重考查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等基础知识。测练题二为加强型作业,主要面向中等生,侧重考查学生自主参与举例、观察、辨析、解题等方面的能力。测练题三为拓展型作业,主要针对学优生,利用应用题形式,并融合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迁移应用素质的有效培育。可见,教师设计的逐层推进的数学作业分层测练活动,更好地贴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知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应有的学习体验和成长体会。
教学评价是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促成有效分层教学不可或缺的活动环节。赏识与激励是唤醒学生探求知识、追求进步的有益动力,尤其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更期待得到教师和学伴的鼓励和赞扬。所以,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毫不吝惜自己对学生的赏识与激励,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不断增强学习成就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合开展分层评价,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学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创建多样有效的学习评价标准,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施以全面评价和分析。
在评价学困生时,教师要尽量放低要求,多给予肯定和赏识,多发掘他们的优点,适当指出不足,帮助他们克服粗心、自满等不良学习习惯,激励他们能正视自我、再接再厉。同时,要敏锐地捕捉他们在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活动表现,对那些能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积极参加互动探究,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完成数学作业的学生,都给予充分的表扬。在评价中等生时,教师要启发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学习主张,鼓励他们发表对数学问题的见解,能做到课前主动预学、课中乐于探学、课后勤于复习,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在评价学优生时,不仅要求他们学会自主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升数学综合能力,熟练开展拓展学习实践,持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水平,增强创新学习意识,还要重视运用激励性评价措施,对他们的日常数学学习、课堂表现、作业测练、考试成绩等情况实行动态跟踪和评估,以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分层小组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带领各个层次的同学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有效分层教学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最好体现,是贯彻落实“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双减”背景下,优化设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价值,教师要坚持创设分层课堂,深入实施差异化教学,不断走近学生,引领每一个学生尽情享受愉悦、自由、公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