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的高中语文课堂结构优化研究

2024-04-25 09:31陈露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堂结构问题驱动高中语文

陈露

摘 要: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关人员基于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对高中语文课堂结构进行优化。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进行概述,同时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几个角度出发,分析在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课堂结构进行优化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學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目前主要存在情境问题设置过于枯燥、教学问题设置不合理、基础问题设置不丰富以及课堂问题缺乏生活性等问题。最终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高中语文课堂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通过高效的问题创设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素养导向;问题驱动;高中语文;课堂结构

我国已初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国整体经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行业以及各领域在其实际发展中也不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现代化转型。教育领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对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与优化。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相应措施促进教育改革,提出各个学段以及各个学科在其实际教学中都应该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通过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与转型,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落后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加强对于情境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对高中语文课堂结构的有效优化。

一、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概述

(一)素养导向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改革,教学人员以及教育领域从业人员已经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各学段以及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并不仅仅是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而是通过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创新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养。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核心素养,其学习效率才会更高,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因此,从当前我国的整体教育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任何教学内容都应该与核心素养相对标。

(二)问题驱动

课堂问题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把握程度的重要渠道,还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重要模式,更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导学方法,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重视问题的重要意义。所谓问题驱动,主要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通过不断提出相应问题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来推进课堂进度,渐进式深入教学,并逐步提高教学难度,拓展教学深度。通过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基于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对高中语文课堂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说相对比起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高中生具有更强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更大,因为其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高考,因此高中生活普遍较之小学生活和初中生活更加枯燥,在这样枯燥的校园环境中,学生尽管愿意主动学习,但是如果缺乏对学科的兴趣,对知识死记硬背,那么学习的效率也不会太高。而语文学科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部分文字理解能力差且不能够感受文字之美的学生来说,很难找到高中语文课堂的乐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高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课堂结构,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太高。从当前我国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整体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兴趣是不高的,课堂整体呈现出枯燥、沉闷的氛围,而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那么就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比起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学科的包容性更强,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其基本上已经过了字词学习等基础阶段,而到了需要学生理解、感受文学的阶段。这不论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且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更多,对于学生最终学习效率造成影响的因素也就更加复杂[1]。在现阶段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等,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教学内容和这些能力对标,不能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模式和核心素养相结合,那么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很难得到提升,后续的教学工作也会更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能够基于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对高中语文课堂结构进行优化,那么必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三)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高中生的学业任务相对来说较为繁重,语文学科虽然属于主课之一,但是其课堂学习时间也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最大化利用课堂时间、用更少的时间更高效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成了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当前我国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对教材上的知识点以及教材内容进行传输。在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通过提出相应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相应核心素养,虽然看起来其对教材上的内容的理解范围并没有变大,但是理解程度却有所加深,而且学生在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后续的教学活动也会更加事半功倍。因此,可以说基于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对高中语文课堂结构进行优化,能够实现对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

三、基于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结构的几点建议

(一)设置情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国内外相关教育专家探索出的新型教学法,相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率更高,也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其中,情境问题创设是目前多数教师面临的主要难题,这也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难点之一,问题选择合适,就更能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作用;问题选择不当,则很有可能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无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情境问题设置的重视程度,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合、与时代更贴合的教学问题。在设置教学问题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工具,除此之外,更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考虑之后选择最合适的情境问题进行导学,通过相应的情境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2]。

比如:在进行《蜀道难》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和情境问题。本诗主要内容是表达“蜀道之难”,那么教师就完全可以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置导学问题,比如说询问同学们自己是否曾经走过很坎坷很曲折的道路,或者是否爬过崎岖的山路,然后让同学们分享自己走过的这样的山路。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山路之险,在同学们兴趣高涨思考该如何更好地描述出自己所走过的山路之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入诗文内容,此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相对较高,因此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二)设置生本问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我国多年的教育历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以及学校等教育主体忽略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也与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一定联系[3]。在传统的课堂上,通常都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由教师进行主动的知识传输,甚至在部分沉闷的课堂上,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学生只会被动接受,既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也不会主动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效率极低。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教学改革也不断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议高中语文教师在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时也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其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例如:在进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问题设置,在和学生共同探索出古诗文中的字、词以及句子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再主动阅读课文,并思考诗篇的主要意思以及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感情。带着这样的目标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询问学生自己是否做过这样光怪陆离的梦,如果自己做过这样的梦,是否可以将这些梦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梦,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4]。

(三)设置基础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那就是除了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为其查漏补缺,针对学生薄弱的部分要进行重点关注,因此在教学结束后,设置相应的课堂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建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设置相应的基础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循序渐进提高问题难度,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起完善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有利于后续相关内容的教学。

比如:在进行半命题作文教学时,在前期的讲解结束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首先需要通过相应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并帮助学生构建体系,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教学。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抛出引导性问题,那就是询问学生对什么内容类型的作文更感兴趣,在学生确定了自己想要写的题目之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对作文框架和作文内容进行讲解和教学,让学生基于自己想写的内容大致写出作文的大纲和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设置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相应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学生的应用能力是现阶段各个学科教学都应该重视的重要能力。除此之外,也只有将学习内容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学生才能够更加记忆深刻,否则如果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用不到其所学到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就会很容易被忘记。建议高中语文教师不论是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还是在教学结束后的课后评价以及课后作业当中,都应该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相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更加容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问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5]。

比如:在进行《论语》的教学时,教師就完全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论语》中传达出来的优秀思想传输给学生。首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来加深学生对《论语》中哲理的理解,比如说询问学生在遇到和孔子一样的情况时通常会怎样做呢,然后再引入《论语》的内容,引导并劝诫学生自己在日后的生活中也可以将《论语》中的哲理应用在各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情境问题设置过于枯燥、教学问题设置不够合理、基础问题设置不够丰富以及课堂问题设置缺乏生活性等,这些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其核心素养培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结合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本文认为主要可以通过设置情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置生本问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设置基础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设置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等方式来对高中语文课堂结构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素养导向和问题驱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陶玉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3(29):127-129.

[2]程颖.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J].文学教育(下),2023(9):133-135.

[3]陆胤.高中语文问题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以百年孤独(节选)为例[J].现代教学,2022(21):15-16.

[4]钱国柳.问题导学,探究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0):64-66.

[5]吴妮娜.关于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考,2021(31):61-62.

本文系“十四五”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素养导向,问题驱动:高中语文课堂结构优化研究”(课题编号:GH202109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堂结构问题驱动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重建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课堂结构的分析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