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探究

2024-04-23 07:41陆慧怡
考试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陆慧怡(1983~),女,汉族,江苏太仓人,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

摘  要:视听联觉,主要是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融合,对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突破音乐欣赏课的思维藩篱,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地提升。文章通过对视听联觉的应用优势和应用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对核心素养视域下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听联觉;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9-0144-04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阶段积极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课程,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迪。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安静聆听、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加深学生更多的理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思维藩篱

反观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一些音乐教师一直在用单一、单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听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出现了“学而不思”的情况,他们只是教师指令的执行者,没有自己思维发展的机会,这些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一节课是否成功,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他们是否在积极动脑,在认真思考,教师必须让思维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度,这是考验教师音乐课堂教学成果的关键。

三、 视听联觉概念的提出

所谓联觉,指的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互相作用的心理现象,与“通感”相类似。视听联觉指的是对视觉形象和声音进行类比,通过这种方式引发相应的联想,达到在视觉中获得听觉感受、在听觉中获取视觉感受的相应目的。视听联觉主要是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融合,对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突破音乐欣赏课的思维藩篱,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四、 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既往的音乐欣赏课课堂中,教师只是单一的用聆听的形式把音乐介绍给学生,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很难长时间安静聆听,所以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但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视听联觉,教师可以更好地借助多媒体设备、图谱、实物等手段,变抽象为具象,不断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也能够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的目标。

(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音乐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天马行空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因此,运用视听联觉的方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从而感受音乐独特的魅力。每个人对音乐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大胆肯定学生各种创造性的想象,经过长期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

(三)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

单纯的音乐欣赏,学生只是单线条的在听觉方面产生印象,对音乐的理解需要借助更多理论的讲解,但是如果充分发挥视听联觉的作用,调动学生多感官的积极参与,学生能够对作品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对作品也能够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内涵。

(四)充实学生的音樂体验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只会用播放音乐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听赏和感受,学生的体验感不强,学习动力自然也不强。运用视听联觉的形式,多角度、多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 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笔者结合相关概念的提出,对视听联觉如何进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堂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音乐情境,激发听赏兴趣

导入部分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许多教师都了解导入设计对整堂课的重要性,于是有些教师在导入部分铺设了一大堆的内容,就像山路十八弯一样,绕了好几个大圈子还是没有绕到正题上,有的教师喜欢在导入部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唱又跳,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没有目的性,耗费很多精力却收获甚少。导入部分可以充分发挥视听联觉的优势,给学生更好的视觉冲击,结合听觉的感受,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角1:三年级下册的《打字机之歌》,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时获得灵感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作品营造出一种诙谐幽默的感觉,仿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在快乐地工作着,忙碌而有意义。乐曲的最大亮点就是运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现。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听赏这首乐曲,学生可能无法感受到打字机忙碌工作的样子,同时也很难体会打字机加入管弦乐队的奇妙样子。因此在本课导入部分,笔者创设了两个简单的音乐情境。

场景再现1:课堂初始,笔者在PPT上呈现了一段视频,一位工作人员在打字机前忙碌地打字,敲击着键盘发出了奇妙的声音,并且在每段换行的地方都能够听到回车的声音,学生看着视频,听着声音,都被深深吸引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向学生介绍打字机的基本用途,他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对打字机这个物品有了进一步熟悉的兴趣。

场景再现2:之后的导入,笔者让学生完整欣赏《打字机之歌》的管弦乐现场版本,孩子们发现了在演奏中,打字机被作为打击乐器在演奏,他们觉得很有趣,听赏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而因为前期知识铺垫得比较完整,学生已经了解了打字机的使用方法,因此在听赏乐曲的时候甚至还开始尝试模仿打字机的敲打动作,为之后乐曲结构的呈现、动作的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很好地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

(二)介入图谱教学,加深音乐理解

音乐是比较抽象的听觉艺术,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很难独立地对所听音乐产生情感共鸣,而图谱教学就是利用图形、线条、图像、记号和文字这些方法记谱,最大的优势在于直观地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视角2:《森林狂想曲》是五年级下册一首欣赏曲,是台湾著名作曲家吴金黛创作的音乐作品。乐曲一共分为三个音乐主题,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实地录制的音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笔者结合图谱教学,为每个乐句设计了类似花朵、树叶的主体性形象,并且在每个重复的乐段设计相同的呈现顺序,学生在完整欣赏乐曲的过程中,笔者同步出示结构图形谱,通过听觉、视觉的同频共振,学生对作品结构、情绪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后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好。

视角3:《微笑波尔卡》是三年级上册一首欣赏曲目,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情绪变化和结构的变化,笔者也同样将图谱教学渗透其中,结合作品的微笑主题,笔者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微笑图案,根据乐曲旋律同步呈现,效果也是非常好。同时,笔者指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笑脸处,设计不同的律动动作,能够跟着音乐进行舞蹈。这种多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活用教学道具,充实音乐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充实学生的音乐体验,同时也为了使视听联觉的应用效果更好,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实物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视觉和听觉的联动体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实物来辅助教学,同时还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等自制一些教学道具,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利用这些教学道具来辅助教学,这樣不但可以让学生的身心体验更加深刻,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结合本校特色,笔者尝试和学生一起进行自制乐器的探索,自制打击乐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节奏感,它可以突破现有乐器的外形、音色、材质的统一,种类繁多,类型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自制乐器进入课堂,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视角4:在欣赏《森林狂想曲》C部分的时候,笔者预设了让学生自制串铃乐器配合音乐的表现,能够感受乐句重拍以及感受乐句划分,自制串铃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笔者给学生充分的留白,让他们先听一听串铃的实际音色,然后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探索与发现。第二天的课堂,笔者看到了精彩纷呈的场面,很多学生带来了他们制作的乐器,有的用矿泉水瓶装入了沙子、有的装入了黄豆、有的搜集闲置的铃铛扎在化妆瓶上,用线串连在一起,笔者让他们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配合音乐进行表现,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对作品的欣赏兴趣也得到了激发,课堂氛围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听赏、材料搜集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音乐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们制作乐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运用乐器,深刻理解音乐思想与方法,展开高效的学习过程。在自制乐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对乐器本身进行探索,怎样自制乐器才能发出最美妙的适合表现作品的声音,是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以串铃制作为例,很多学生都用矿泉水瓶装入了不同的物品来进行表现,那么怎么装,装什么,对音色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在课堂上,笔者就这一问题和学生进行了探讨,有的学生装入了相同的材料,例如米粒,有的装得多,有的装得少,于是笔者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探索,装得多和装得少,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也动手自己装一装,感受了一下,大家很快就能发现装得少声音更加清脆,传得更远。也有同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材料,黄豆、黑米等,我也用同样的方法,让他们来分析,不同的材质带来不同的声音效果。

(四)启动音乐演绎,调动音乐想象

视听联觉会通过身体表现出来,而动觉也是联觉的延伸,对音乐欣赏来说,如果能联系到更多的感官,自然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和魅力。教师可以以视听联觉为主,辅以动觉来展开欣赏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完整的音乐体验。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他们对动觉的实践度、配合度都比较高,教师可以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更多活动的机会,组织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积极进行音乐实践,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动觉实践、启动音乐演绎,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动觉多感官的联动中获得更多丰富的音乐体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视听表现欲望。

视角5:《彼得与狼》是四年级的一首交响童话,在学生完整欣赏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观看动画、判断乐曲中的乐器,等到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演绎活动,可以给学生分组,创设不同的演绎主题,充分发挥小组中组长的组织作用,有的小组进行乐曲歌词的创编,有的小组进行角色的扮演,教师允许学生在教室内合适的位置进行排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展示,这种公开的展示表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表现积极性,同时,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他们可以自由想象,自由表现心中的音乐形象,而教师也可以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赏。通过乐器与人物关联性的猜测,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触,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调动学生的视听表达,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生动的音乐演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视角6:《夏夜》一课是三年级一首律动性非常强的音乐作品,也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二声部合唱作品,虽然是一首歌曲,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音乐律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结构,并且通过动作设计,感受二声部和声的存在。笔者在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进行乐句的划分,并且根据乐句情绪、旋律的变化设计动作,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教师不加干涉,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展示,同时配合音乐,这种多感觉参与的联动教学,把音乐课的教学氛围推向了高潮。

六、 结论

总之,视听联觉这种教学手段对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有利,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充实学生的音乐体验。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要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让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方静.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家长,2023(8):136-138.

[2]杨艺凡,刘晖.基于视听联觉的音乐可视化设计应用[J].大观(论坛),2022(12):113-115.

[3]赵丽.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2(8):124-126.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