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23 07:41吴斯娴
考试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课题项目:文章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立项号:FZ20202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斯娴(1981~),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交通路校区,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摘  要:在当前,数学课堂仍是以问题驱动教学,2022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做到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为了践行该要求,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出分析,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设置的合理方法。核心问题是指可以反映单元知识内容核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对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策略作出了研究,并从五个方面入手对教师的教学调整方向作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9-0079-05

在当前,小学数学的要点从单纯的知识教学转向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推动学生思考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教师需要从实际入手研究问题导向教学的设计途径,并综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研究问题的有效设计方法。在实际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学习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运用等学习过程,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为了确保设计的问题的有效性,且能表现为链状特征,教师需要从核心问题的研究与提炼入手做出分析,再联系核心问题做出解析探究,想办法生成具有联系的问题链,进而推动学生的发展。

一、 核心问题教学设计的价值分析

问题是推动学生思考的有效线索,在当前,新课标强调问题的提出与构建,倡导教师借助问题导学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调整数学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关注问题的选取和设计。在过去,教师设计的问题多围绕当前课时的知识生成,问题指向单一课时,这样的问题设计虽然可以推动学生思考,但由于各个问题之间相互独立,并不能推动学生的系统思考。在当前,核心问题教学设计可以改变原有的问题设计体系,将问题设计转变为以核心问题设计为核心的多方面问题设计体系。其中,教师可以设计同一知识体系在不同学段的核心问题,让学生从问题的对比研究入手进行系统的研究思考,进而获得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整体发展来分析,核心问题的设计同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核心构成进行研究,让其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一)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资源开发

1. 立足教学内容,生成检索关键词

互联网的资源多而杂,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素材中挑选自己需要的材料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从实际来看,检索关键词的生成,是实现资源针对性搜集开发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围绕教学内容作出研究,联系教学内容和单元知识构成来生成用于教学检索的关键词,进而将关键词键入搜索引擎中,获取教学所需的基本信息和素材。为了做好关键词的生成,教师需要联系单元主题和课时内容来作出分析,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词汇。

如,在进行“角的度量”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围绕本课的教学需要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实际中,为了针对性地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本单元的主题“角的度量”入手做出分析,解析其要点关键词。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将“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角”“角的度量方法图解”等作为关键词来键入搜索引擎进行教学资源的获取。在检索后,教师便可以获取角的度量方法的图解、图片视频材料、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等素材。利用这些素材,教师可以作出统筹,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增强教学设计的效果。

2. 联系提问设计,搜集数学资源

数学资源的搜集与筛选也是资源开发方面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一大问题,教师需要从教学提问的需要入手作出引申,从检索发现的资源中进行筛选。一般而言,提问需要的资源包括问题的载体、提问的方式、问题的情境。其中,问题的载体是指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实例,这些实例可以与问题相融,提升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提问的方式则主要体现在一些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实际搜集一些本课的优秀教学设计,并将这些教学设计作为参考找出融入问题的合理时机;問题的情境则是助力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情境,问题情境的塑造需要教师针对资源进行搜集。

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联系教学提问的实际需要来开发教学资源。其中提问载体的选择可以设定为生活中的角,为此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量角场景,并将其作为本课提问的背景串联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提问方式的开发上,教师则可以选择将问题融合在学习任务单中,进而从任务单的构建入手进行资源开发,搜集相关的教学设计。在任务单的实际构建中,教师要设计基础探究、拓展学习、创新探究三个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融入难度不同的问题。在问题情境的构建上,教师则需要围绕量角价值的探讨和量角方法的学习两点作出拓展,以此选定方向来搜集数学资源。

3. 围绕问题导学,探索教学调整

为了做好核心问题教学设计,教师还需要在课前进行思考,对教学设计作出整体调整。在过去,教师设计的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承担了知识展示与解析的主要职责,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思考总是会限定在教师设计的框架内,其思考的主动性也较差。为了做好教学优化,推动学生对核心问题及相关问题链的思考与回答,教师要围绕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原则进行研究,改变自己的教学设置,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教学的实际开展来作出分析,想办法从问题导学的角度入手思索教学调整的方法,并预设教学资源应用的位置,做好课堂的预设。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教学以理论讲述为核心,对本课的知识讲授以陈述为主要方式,学生虽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但其自身缺乏自主思考的动机和时间。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调整教学的模式,教师可以融入问题导学的设计,将问题作为核心要素。如此一来,教师需要结合各个知识的展现来做出分析,思索问题的展出与问题链的设计过程。联系到本课的实际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之前所学的“角的初步认识”内容,从画角引申到量角,借助步步提问的方式引申学生实现认知。

(二)围绕核心概念,提炼核心问题

1. 梳理单元结构,厘清知识关系

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是实现核心问题设计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单元结构的梳理与分析,找出单元知识的构成,并联系过去所学的同一知识体系的教学单元,分析不同学段同一知识体系的不同学习要求,进而明确单元的核心要点所在,找出核心概念的构成。在实际的研究中,教师可以列出单元知识结构图,对比单元的知识结构,梳理单元学习要点所在,然后联系学生的发展状况,探明单元学习任务。

如,在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需要进行梳理研究,从单元知识结构入手,分析知识的关系。首先,教师可以研究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明确单元的知识要点为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其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是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方法,并掌握通分的概念。在完成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后,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过去所学的“分数初步认知”“小数加减法”“整数加减法”等相关内容进行协同分析,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在“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进而再从核心概念入手设计或提炼核心问题。在本单元中,教师要将单元的知识体系展现出来,用图解的方式解析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而推动核心问题的生成与提炼。

2. 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核心问题

在通过研究分析理清单元知识的核心概念构成后,教师需要从研究分析入手设计或提炼核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核心概念出发,解析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内容,然后围绕概念的解析掌握生成核心问题。一般而言,核心问题是反映单元核心内容与概念的问题,相较于一般的教学问题,其更加贴合数学大概念,且对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具有直接的指向作用。在核心问题的思考与理解上,教师可以从核心问题延伸出多个问题簇,让学生借助分支思考的进行来理解核心问题。问题簇是指从原问题的概念中延伸出的分支思考。

如,在“分數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核心问题的设计,教师需要明确单元的核心概念。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为“分数加减法”,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为“通分”,教师要借助教学的进行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会相关的算法。在明确了这一核心概念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核心问题“分数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在明确了核心问题的设计后,教师需要再联系核心问题作出引申,围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等概念内容分别进行设计,延伸问题簇,进而借助这些问题簇帮助学生掌握核心问题。

3. 联系素养培养,做出问题调整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核心问题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当前单元的核心问题与单元主题进行研究,思考单元教学中适宜培养显现的核心素养维度,然后从具体的维度出发来思考学生思考研究的内容,进而对核心问题的设计作出调整或改动。

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需要做出核心素养维度的分析,围绕“三会”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做出具体设计。其中,教师可以从现实世界观察、现实世界思考、现实世界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别给出构建。对现实世界观察,教师可以从抽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入手调整问题,问题可以表现为诸如“分数加减法与物品划分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设计不同于原本的单一概念问题,可以让学生就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思考;现实世界思考,教师则需要改变原本的单一知识教学设计,从符号运算的角度来呈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分数计算问题,并让学生研究相关问题的解法,引领学生进行分析;现实世界表达上,教师则可以围绕生活情境的思考来塑造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从本单元的内容出发,来构建现实中的应用场景,并对其作出针对性研究。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1. 立足问题提出,预设提问情境

提问情境的设计会对课堂提问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构建有效提问,发挥核心问题的价值,教师需要立足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问题的特点构成,并联系现实生活来预设提问情境。在实际的提问情境选择与创建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喜好来选取更具带动价值的主题来设置情境。

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本单元的内容入手做出构建,思考有效提问情境的设置方法。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先对本单元知识所属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整合教学所需定位提需求,思考对应的提问情境设置方法。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单元的教学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且与过去学生所学的面积能力也存在关联,相应的在提问情境的构建上,教师可以围绕复习提问情境和生活提问情境两方面做出设置。其中,在生活提问情境的设置上,教师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计算问题,如“学校需要建设一个五边形的花坛,你可不可以帮忙计算出花坛的占地面积?”“有一多边形谷仓,你可以帮忙计算其占地面积吗?”等。利用这些问题或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所学知识的现实应用方向。

2. 创设合作小组,推动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同样可以作为提问情境的构成来进行设计。在传统的提问设计中,问题的传递规律是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传递,在当前,为了增强提问效果,推动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组建学生合作小组,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经历问题的系统思考过程,这对学生的发展更为有利。

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问题的思考来塑造小组合作讨论环节。首先,教师需要从学生能力出发组建能力均衡化的学生小组,然后将问题通过任务单或者口述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其进行合作思考与分析,进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3. 产生问题链,设置追问引导

问题链的布置是推动学生深入思考的关键。新课标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学习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运用等学习过程。基于此,为了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需要从实际应用入手思考问题链的设计与应用途径,然后围绕教学实际情况逐步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为了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教师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问题设计,从问题链的构建和延伸出发来设计追问环节,以此实现学生引导。在具体问题链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围绕“多边形是否可以转变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这一核心问题,在预设学生回答后,构建“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来转变多边形的构成呢?”“将多边形切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与原本的多边形有什么关联呢?”等问题作为问题链。

(四)基于学段整合,加深学生认识

1. 设置种子课,凸显核心概念本质

种子课,顾名思义,其立意在于基础播种的课程,在这一课程中教师需要综合基础内容做出呈现,从所学单元的基础内容入手为学生剖析核心概念,让学生了解当前所学内容的基础构成。这一部分基础知识包含数学概念与相关的定理,教师要借助解析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其中,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尽可能给出贴近基础概念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思考。

如,在进行“分数除法”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从种子课的设计出发来显现核心概念,在单元的种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推动学生实现基础概念的理解掌握,为后续拓展探究奠定基础。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将分数除法的算理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其计算法则。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除法”作为核心概念,让学生实现基本认知,并了解分数除法的特性。在实际方法的选用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自学、学生讨论、问题导学作为种子课的核心教学措施,推动学生思考。

2. 设置延伸课,实现知识与方法迁移

延伸课,其目的在于促进“种子”发芽,让学生从基础出发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实现知识与方法迁移。在延伸课的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应用与延伸,从所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出发选择方向设计并提出问题,推动学生就相关知识的解题使用和现实应用作出分析。

如,在“分数除法”的延伸课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算法的解析教学为学生做出引导,从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入手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整数除法的规则来解决一些分数除法习题。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还需要给出现实应用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研究解法。

3. 設置整理与复习,解释知识的一致性

整理与复习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学生实现知识系统掌握的关键。在其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从所授单元内容出发联系前面学段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的同一知识体系的内容来作对比分析,并借助结构图整理其关系,以此为学生解释知识之间的一致性,让学生实现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与掌握。

如,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的关系来作出系统诠释,为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乘法与除法的计算内容,并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各个知识段落中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识,并让其形成体系化认知,了解知识的一致性。

(五)重视评价设计,推动学生反思

1. 扩充评价指标,提升评价广度

评价指标的扩充和评价广度的提升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大内容,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在针对问题设计构建的评价中,教师则需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能力发展、课堂表现、进步情况等纳入评价范围,从学生问题的思考情况入手有效地提升评价广度,并借助评价给予学生有序引导。

2. 围绕核心问题,预设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的设置需要契合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了构建符合核心问题教学设计的评价模式,教师需要立足于现有的问题命制、提问、反馈体系作出研究,给出针对性的设计确保评价的模式符合整体教学的需求。

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如何制作并使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的统计?”这一核心问题作出评价模式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评价方法、评价要点、评价时机三个方面作出研究。

3. 融入学生评价,构建评价体系

学生主体是新课标强调的关键内容,也是核心问题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导向。在评价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评价的开展,想办法构建有效性更强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师评的设计外,还需要借助提问来引领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自评,提升评价的有效性。

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评价的融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师评,有效地评估学生对统计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 结论

总而言之,以核心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教学能够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益,符合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为了统筹教学资源生成核心问题导向,教师需要统筹问题的设计,即从实际入手探寻各个单元的核心问题,然后从教学的构建入手作出调整,以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围绕数学核心问题来设计问题链,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引领其进行深度学习。而基于学段整合的教学设计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教师可以从种子课、延伸课、整理复习课的整体化构建入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最后,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学生反思的进行,从评价指标、评价模式、评价体系三方面实施教学调整。

参考文献:

[1]程强.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10):63-64.

[2]林卫.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28):45.

[3]时启敏.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135-136.

[4]李月.真实情境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5]颜艺君.问题引导,探索求知——浅议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新教师,2021(3):60-61.

[6]潘金珠.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1(8):67.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