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 潜心经教

2024-04-23 06:15刘余莉
走向世界 2024年14期
关键词:马融淡泊明志郑玄

刘余莉

经学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大凡治经之人,几乎无人未曾读过郑玄的注解。郑玄(127—200年),字康成。他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遍注群经,尤以《三礼注》成就最高,为东汉经学的集大成者。唐朝贞观年间,郑玄被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清朝顾炎武在《述古诗》中称赞他说:“大哉郑康成,探赜靡不举。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三礼存,其学非小补。”相较而言,郑玄的治学经历却不似其注解那样人尽皆知。事实上,正是因為郑玄一生坚守淡泊明志、潜心经教的治学态度,成就了他在经学史上的卓越成就。

?少年立志,专注经学

郑玄年少时,做过乡啬夫,即执掌听讼、收赋税的小吏。但是他不愿为吏,常求教于学官。郑玄从少年时代就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浸于书卷之中,孜孜以求。他不尚虚荣,天性务实。在十一二岁时,他曾随母亲到外祖母家做客。当时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几位客人个个衣着华美、夸夸其谈,显得既有权位、又有气派。唯有郑玄默默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学都不如人。母亲看到,感到面上无光,于是就暗暗督促他要出头露面,显示一点才华和神气。但郑玄却不以为然,说这些庸俗的场面“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后来,郑玄到洛阳上太学,学通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后来又跟从东郡的张恭祖学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之后他又去扶风向马融求教。在马融门下的前3年,都是由马融的高徒来传授他,未曾见过马融的面。但是他仍日夜钻研,不曾倦怠。后来马融听说他善于算术和天文,才见了他。从此以后,他开始有机会向马融当面求教。

郑玄在马融的门下7年,一心研读经典。马融的性格放达,“不拘儒者之节”。他“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在前面教授门徒,帐后设置了女乐。其他弟子在上课时都免不了偷看这些女子,唯有郑玄目不转睛,专心于学业。由此可见,郑玄的定力非同一般。马融从这里看出,他日后必有所成。郑玄学成走后,马融多次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郑玄这位学生离开以后,我的学问也就会被他带到东方而发扬光大了。

守节不仕,宁静致远

郑玄游学十几年回到家乡,已有学生近千人。后来因为党争,他被禁锢达14年之久。他趁此正好杜门不出,专修经业。到汉灵帝末年,才解除了党禁。

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是一位贤人,于是派人前去征召他,希望他做官。因为何进极有权势,州郡的长官都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就胁迫郑玄。郑玄迫于无奈就去拜访何进。何进很尊重他,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礼遇有加。但是郑玄并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只是头戴幅巾去面见何进,而且住了一宿就逃奔而去。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也派使者去邀请郑玄,并且以盛大的规模招待宾客。郑玄最后一个到达,袁绍请他上座。当时宾客中有很多才俊之士,既有辩才,又有学问,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一个“通人”(即学识渊博的通达之人),竞相起身向他提问发难。郑玄都依据儒家经典进行申辩对答,而且每一次回答都大大超出了问题本身的范围,讲说了很多这些人从未听过的言论,结果座中之人,没有不赞叹心服的。

当时汝南的应劭也归顺了袁绍,向郑玄自我引荐说:“我是前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做您的学生,您看如何?”前太守主动请求拜师,一般人会感到很荣光,甚至受宠若惊。但郑玄听后却笑着说:“仲尼之门以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考察弟子,没有听说颜渊、子贡这些人,是以官职自称的。”应劭听后,脸上露出惭愧之色。

袁绍举荐郑玄为“茂才”,并且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但是郑玄也都没有接受。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凡他所经过的地方,所有的郡县都要派长吏接送,排场十足。但是到朝廷之后,郑玄就以生病为由回家去了。

当时,正好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就带病来到了元城县,因为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他不幸病逝,时年74岁。郑玄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来参加丧礼的有1000多人。

遍注群经,潜心教育

郑玄晚年写信给他的儿子,提到他的志向是“整百家之不齐”,并自称“颇有让爵之高”。他无心于功名利禄,一心系念的是为众说纷纭的经典给出一个好的注解。所以,他所注的《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等,都非常著名。郑玄注经,一反当时繁琐之风,力求简洁明快,凡是文义清晰明白之处,都不进行注解,而在经义晦涩难懂的地方着力。所以他对《礼记》很多篇的注释,字数反而少于经文。例如,他对《乐记》的注释,一共5533个字,而《乐记》的经文是6459个字;对《祭法》的注解,只有5409个字,而《祭法》的经文是7182个字。

郑玄以他深厚的学养,遍注群经。范晔在《后汉书》中称赞他“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他在注经的过程中,把所有重要经典都囊括无遗,参考了众家的注解,删裁了繁琐、没有证据的内容,校勘改正了遗漏、错误之处。从此以后,学者们再学这些经典,无不参考郑玄的注解。

此外,他还著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等百余万字的著作。他的学生将他平日答问弟子的对话,编成了《郑志》8篇。《郑志》的体裁像《论语》,由此可知,他的教学是效法孔子,采取了问答启发的方法。

鄭玄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例如,他认为,初学要从近者、小者学起,并且要十分重视德行教育。对于道德教育,他提倡要注重“身教”和“力行”,而且对家庭教育也特别重视。他在晚年写信提醒儿子:“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并且要求家人“菲饮食,薄衣服”,坚持节俭。

郑玄的注解之所以能够成为权威注解并流传后代经久不衰,与他所采取的注经方法以及他在经典和教学上所下的功夫密切相关。特别是他淡泊明志,潜心经教,“板凳须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态度,使其终在经学史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当代学人树立良好的学风、文风仍深具启发意义。

Zheng Xuan (127-200), styled Kangcheng, devoted his lifetime to sorting ou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ancient times. He meticulously annotated various classics and his greatest achievement lies in his Annotated Three Rituals, making him the epitome of Confucian scholarship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Zhenguan in the Tang Dynasty, Zheng Xuan was revered as one of the twenty-two“preeminent scholars” and honored in the Confucian temples. The enduring authority of Zheng Xuans annotations, which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out the ages, can be attributed to his methodical approach to annotating classics and his dedication to scholarship and teaching. In particular, his simplicity in aspiration and diligence in scholarship, as exemplified by his famous saying, “Learning requires long time dedication and writing demands no empty sentence”, which enabled him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scholarship and inspired contemporary scholars to cultivate a good academic and literary style.

猜你喜欢
马融淡泊明志郑玄
一生
淡泊明志
从官场到书房
一代通儒郑玄
“高足”这一称呼的由来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君子:中国的贵族精神
郑玄:做官不如读书
裴骃《史记集解》所引马融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