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
-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读辨正
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读,“敛”仍指小敛。关键词:《礼记·檀弓》;郑玄;小敛《檀弓》是《礼记》中的重要一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众多丧葬礼仪。这些生动细致的描述,不仅是孔门学术生态的反映,更是当时礼仪制度陵替变化的一面镜子。这些繁杂的礼仪制度,不借助汉唐旧注很难理解,但一味相信前人旧
文史杂志 2024年1期2024-01-04
- 神秘谷
敢涉足其间。现在郑玄就在看关于它的档案。据档案记载,最早发现这个山谷的是三十年前的一队A 国探险家,他们在勘探那片原始森林时,无意中发现了被密林掩盖的山谷入口。其中一部分人进谷去勘察,其余的人驻扎在谷外,然而谷外的人整整等了三天,里面的人却一个也没有走出来。进谷的人都带着最先进的勘探设备,应该不至于迷路。谷外的人担心他们出了意外,又派了五个人进去寻找,最后只回来了一个,而这个人已经吓疯了,嘴里不停地叫着:“鬼!有鬼,有鬼!”“为什么让我看这个?”郑玄合上档
南风 2023年12期2024-01-04
- 郑玄笺《诗》的家国情怀及其现实意义
的”[2]23,郑玄也是如此。郑玄在笺诗过程中,坚持字斟句酌、实事求是,他宏通博大、无所不包地百科全书式地解读《诗经》,但是他是汉代的人,汉代的政治和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郑玄身处汉末,外戚和宦官集团交替擅权且互相倾轧,党锢之祸触目惊心。古人之意与现实情境的对照之下,郑玄会不自觉地隐曲表达对乱世的无奈、对时政的讽刺,也希冀用这种方式能唤醒世人,尤其是振奋士人的信心,重建道德秩序、重建理想的清明世界。郑玄在《诗经》注释中字里行间流溢出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
北方论丛 2023年5期2024-01-01
- 《周礼》女史考
及疑义,重点梳理郑玄与孙诒让等前人对女史身份究竟为女奴还是良家婦女的争议,分析其分歧之原因在于女史来源有三:一,来源于良家妇女;二,来源于从坐之女子;三,来源于战俘之女子。因前人对女史的来源有不同的看法,故对女史身份有不同的认识。【关键词】《周礼》;女史;女奴;郑玄;孙诒让【中图分类号】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2-0077-04【DOI】10.20024/j.cnki.C
今古文创 2023年32期2023-09-19
- 皮锡瑞《春秋》“借事明义”的根基与限度
借事明义 王鲁 郑玄〔中图分类号〕B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6-0054-09皮锡瑞以“借事明义”四字总括春秋公羊学的基本义法,认为“借事明义,谓借当时之事,做一样子。如鲁隐公非真能让国也,《春秋》借隐公之事,以明让国之义。”①春秋实际历史中的鲁隐公不一定有让国之心,但孔子赋予《春秋》中的鲁隐公让国之德,以垂训后世。所谓“做一样子”即指孔子“不得不借当时之事,以明褒贬之义,即褒贬之义,以为后来之法”。② 皮锡瑞指
人文杂志 2023年6期2023-07-05
- 唐《郑玄楷墓志》考释
君墓志铭》,志主郑玄楷(629—689),字则政。墓志出土时间、地点不详,现藏于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如图1)。郑玄楷,唐右武卫大将军郑广之子,唐右卫中郎将兼右金吾将军郑玄果之弟。郑广(600—663),新旧《唐书》无传,只有墓志流传下来,收录于《唐代墓志汇编·麟德○一八》《全唐文补遗·第2辑》。据墓志可知,郑广字仁泰,荥阳开封人。唐太宗为秦王时,跟随左右,引为心腹。武德二年(619),与李世民先后讨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等人。武德九年(626),协助
唐都学刊 2022年4期2022-07-30
- 服虔的好运气与暗功夫
遇到的第一个人是郑玄。郑玄是一介名人:经传洽孰,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就连盗匪对他都很崇拜。建安元年,郑玄从徐州回高密老家,在路上遇到了黄巾盗匪几万人。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郑玄遇到黄巾盗匪应该是要遭起(四川话“玩完”之意)的,哪知黄巾盗匪不按套路出牌,见到郑玄却是俯身下拜,还相约不进入高密县境。由此侧证郑玄的名声之大。 说是郑玄也想要注释《春秋左氏传》,但是还没有完成。因为有事到外地办理。说来也是巧了,正好和服虔住在同一家客店,这就成了服虔的好运,天
杂文月刊 2022年5期2022-05-12
- 《郑氏笺考征》的学术价值及不足
端”。以此来论述郑玄论《诗》所用学说不仅有《毛诗》古文的说法,还有三家今文《诗》的说法。这本书在考证《郑笺》论《毛诗》说法的来源和对三家《诗》遗说辑录的学术价值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清代三家《诗》研究集大成者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研究三家《诗》的代表著作,但他没有吸取在他之前陈奂的《郑氏笺考征》一书的成果。《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论及此书时,只有一句“《郑氏笺考征》则无甚可采”,对此书评价颇低。近人研究清代三家《诗
名作欣赏 2022年18期2022-03-14
- 郑玄注与高诱注对比研究
——以《礼记·月令》注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注为中心
100872)郑玄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卒于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高诱的时代与郑玄接近,高诱生卒年不详,但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高诱尚在,始注《淮南子》。高诱师事卢植,郑玄尝因卢植而事马融,与卢植同为马融门下。高诱与郑玄乃有共同的师门渊源,二人同处东汉末年,广注经典,所引材料亦多相似处。前人对于高诱的研究多关注其所注子书及其训诂价值,而对其注经的材料较少关注,仅李秀华《高诱的群经之学》对高诱注经的贡献有所概括,而在高诱的思想源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1-28
- 吴澄对《礼记?玉藻》篇的改编及其意义辨析
依据,既有对东汉郑玄《礼记注》和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疏文,以及宋代学者的解说当中的相关发现和提示而加以参照与借鉴的地方,也有吴澄自己切合原文的解读而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创见之处。通过相应的对比考察和解读分析,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吴澄所进行的具体调整和改编的通观性、合理性及合逻辑性。吴澄所做的调整和改编,也堪称是《礼记》章句之学的一个重要文本,对于认识和理解《礼记·玉藻》篇的礼学价值无疑有着独特的经学史意义。[关键词] 吴澄; 礼记纂言; 玉藻篇; 郑玄; 孔颖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08
- 马融叹 礼乐皆东
郑玄在马融 ①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②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③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④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郑玄:字康成,东漢末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 人,著名经学家, 遍注群经,精通历算。马融:字季长,东汉大经学家。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大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1年8期2021-08-24
- 从官场到书房
平东汉的经学大咖郑玄没多少钱,却又满肚子墨水,就连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何进也巴巴地请他做官。面对这番“锦鲤运势”,郑玄并未受宠若惊,穿着逢掖去见何进,越发显出“须眉清俊,姿容伟岸”的颜值优势,让何进秒变星星眼——谁说绣花枕头只能包糠!何进以隆重的礼节招待他,还亲自给他送上茶几和拐杖,这可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殊荣。都说“吃人家的嘴短”,郑玄却不改毒舌本色,对何进的各种过失进行无差别吐槽。但不幸的是,何进是个经不起批评的人,觉得郑玄还是当个不会说话的花瓶更合适,还能
领导文萃 2021年10期2021-06-02
- 郑玄的“古今”之辨
陈壁生关键词郑玄 经学 古今两汉今文经学法度定于五经,经义一尊孔子,使经成为“常道”,如《白虎通》所云:“经,常也”。① 以经为常道,其意义之一,在于克服经的“时间性”与“历史性”,五经之文,在材料的意义上,是先王之遗,而先王之法,“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正是孔子的删削述作,把殊时、异世,各不相沿袭的先王之法,结合成为统一的孔子一王之法。自《周官》《左传》出于山崖屋壁,跻于经传之列,其制度、礼义,与两汉今文经学所载,不免诸多差异,故有许
人文杂志 2021年2期2021-02-24
- 论郑玄“《礼记·大学》注”的政治理想
——以“君明臣贤”为核心的“为政”思想解读
张 兴郑玄是著名的文献学家、经学家,他遍注群经,是汉代学术的集大成者。《后汉书·郑玄传》称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1]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称:“郑君康成,以博闻强识之才,兼高节卓行之美,著书满家,从学盈万。……咸言先儒多阙,郑氏道备,自来经师未有若康成之盛者也。”[2]郑玄一生未做过大官,不倾慕名利,心无旁骛,博闻强识,最终以其杰出的成就奠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后来被尊为清代汉学的师表。郑玄的“《礼记·大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27
- 一代通儒郑玄
远的通儒大师——郑玄。他以渊博的知识,冲破了师法、家法的界限,站在“通学”的立场上遍注群经,“整”而“齐”之。注经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后汉书》卷三五),使古文经学、今文经学通而为一,“郑学”之说遂成。从他一生的行迹中,我们可见郑玄的志向——思整百家之不齐。一郑玄一生经历东汉六个皇帝:顺、冲、质、桓、灵、献,正值东汉衰落时期。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哀帝时为尚书仆射,家世显赫,但到郑玄祖父辈时已经衰落。他的祖父、父亲
寻根 2020年5期2020-09-29
- 经学之醉与玄学之醉
的转变。其中记载郑玄饮酒温克,与刘伶《酒德颂》两条,相互照应,可见经学家与玄学家因饮酒展现了对名教和礼乐的不同体察。酒试图解除禁锢人原始生命力的枷锁。但枷锁的解除,一方面释放了生命力,一方面也有使欲望决堤的危险。经学家警惕后者,玄学家看重前者。他们未始不可以在酒中得到和解。同时,中国哲学中的另一意象——方内与方外,亦可由此达到统一。关键词:郑玄;刘伶;醉;礼法;方外中图分类号:B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0)03-00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6-03
- 汉学向玄学的过渡
续了几百年,直到郑玄注《乾凿度》才发现从“绝对的无”生成“浑沌之有”的困难——太极元气不能由“不见气”的“太易”生成。为解决这一难题,郑玄另辟蹊径:用庄子的“自本自根”的本体观念来阐释,于是太极元气的生成变成了“自本自根”“忽然而自生”。这样,郑玄的宇宙论就有了两阶次的生成模式:(1)万物有生成次序;(2)元气本身没有生成次序。顺着元气的生成模式进一步发挥,把它运用到万物上,就自动形成一以贯之的独化论体系。郑玄还没有走到这一步,王弼完成了最后跳跃。由元气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4-10
- 经部要籍研究之五:《毛诗传笺》编辑思想初探
的编撰合一性质和郑玄的编者功力出发,阐明了该作品的编辑色彩;从“以毛为宗,会通今古”和“以《礼》笺《诗》,会通经学”两个方面分析了该书“述先圣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齐”的编辑思想。战国末期,《礼记·经解》将《诗三百》列入经部,“经”的含义由最初表示作品的普通名词跃升为儒家最高典籍。西汉初年,经学开启了立学官、设博士的制度。“后汉翟酺曰:‘文帝始置一经博士。考之汉史,文帝时,申公、韩婴以《诗》为博士,‘五经列于学官者,唯《诗》而已。”[1]《诗》再次被定为“经”
出版参考 2020年1期2020-03-11
- 郑玄与马融之关系考辨
230039)郑玄是东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家,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虚心好学,先后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受业。由于《世说新语》载马融谋杀郑玄一事,使得后世不少学者认为郑玄与马融关系不好,郑玄甚是鄙视其师马融;甚至有人否定郑、马师生关系,认为郑玄未曾从马融受业。这些传闻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马融的人品与学品,也影响了郑玄的人品与学品,故不可不作一详细考辨,以明其原貌。一、马融待郑玄甚厚众多史料表明,郑玄曾从马融受学。《后汉书·郑玄传》: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2-25
- 以经求理:郑玄教育思想研究
摘 要:郑玄是汉代最后一位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位儒家经学大师,亦是一位经学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儒家经学继孔子后的第一人。郑玄一生著书颇丰,在经学研究中,他表现出“兼通各经”“不拘师法”“博采群言”“简约精要”的注经特点;在其教育思想中,也包含了“教之则进”的教育作用、“修德学道”的教育内容和“行思结合”的教学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郑玄;教育思想;经学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10-02郑玄是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2019-12-10
- 渴求变革 呼唤人才
,却和东汉大学者郑玄(字康成)有异,我是不肯屈身抑己,去朝拜马融的。史载:郑玄虽已学富五车,但他却毫不自满,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西入关中,到扶风去拜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马融为师。其时,马门弟子上千,长年追随者亦有四百余人。郑玄到后,三年未得马融重视,只能听其高足面授。一个偶然机会,精于数学的郑玄得以展现才华,遂引起马融青睐,郑玄便把平时久思未解的疑难问题,一个个提出来求教,终得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这样,郑玄便也成为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窃以为,管世铭并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18期2019-11-19
- 今古文融通:郑玄的经籍笺注及其史学价值
马新月摘要:郑玄是东汉经学集大成者,郑学“小一统”对促进东汉今古文经学的融通具有重要的作用。郑玄的经籍笺注以古文经说为主要立场,又兼采今文经说,体现出他博采众家、融合今古的经学特点。郑玄的经籍笺注不但对经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这种经籍笺注内蕴的史学价值也明显呈现出今古文融通的学术特点:一方面,郑玄基于古文经学的学术立场注重名物训诂和史实考辨,其经籍笺注保存了大量史料,为考察上古三代历史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他的经籍笺注蕴含了丰富的
求是学刊 2019年5期2019-10-22
- 《论语》“未知,焉得仁”:朱熹的解读与现代的转向
“知晓”;其二是郑玄以及王充、班固、徐幹、李充、颜师古把“知”解读为“智”。朱熹在把“知”解读为“知晓”的同时,又对于“仁”“智”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既讲仁包“义礼智”,又讲智藏“仁义礼”。清儒大都追随郑玄,将“知”解读为“智”,并由此进一步讨论“仁”“智”关系。正是历来存在的这种分歧,演化成为现代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的解读与冯友兰、唐君毅、冯契的解读之间的分歧。这是当今对于《论语》“未知,焉得仁”的解读,所必须深入思考
社会科学研究 2019年3期2019-07-30
- 郑玄:做官不如读书
平东汉的经学大V郑玄没多少钱,却有满肚子墨水,是当时上流社会的红人,就连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何进也巴巴地请他做官。面对这番“锦鲤运势”,郑玄并未受宠若惊,穿着逢掖(古代君子的标配正装,衣袖宽大)去见何进,越发显出“须眉清俊,姿容伟岸”的颜值优势。何进以隆重的礼节招待他,还亲自给他送上茶几和拐杖。都说“吃人家的嘴短”,郑玄却不改毒舌本色,对何进的各种过失进行无差别吐槽。但不幸的是,何进是个经不起批评的人,觉得郑玄还是当个不会说话的花瓶更合适,还能显得自己“礼贤下
百家讲坛 2019年2期2019-07-18
- 今人如何读郑学?
峰,一个是东汉的郑玄,一个是南宋的朱熹。前者被尊称为郑君,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虽然死后不久就遭到了王肃的批评,却塑造了魏晋至唐的经学研究范式和礼法制度;后者被尊称为朱子,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虽然总是面临来自心学的批评,还是奠定了元、明、清的思想范式与意识形态。两位大师各领风骚六七百年,相继构成了中国学术史的主干。对于今人而言,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们心目中大多有个朱子的形象;但对于郑君,不仅一般人茫然,甚至专家也难以给出稍微系统一点的描述。郑玄,似乎距
读书 2019年5期2019-06-01
- 周公的郊祀礼
[摘要] 在郑玄的经学思想中,如何根据经文的记载,构建一个完整的周公郊祀祭天的理论体系,是郑玄经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郑玄通过发明经义,阐述了以“天有六天”“郊丘为二”为主要特征的周公郊祀礼。而这一礼制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郊祀礼中的始祖的存在,是统三统的思想基础。郊祀礼中的感生说,使郑玄理解的历史世系不同于《史记》。同时,周公的郊祀礼,是孝治天下的最典型的表现。[关键词] 周公;郊祀;郑玄[中图分类号] B234.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2-11
- 《礼记正义》和《四书章句集注》对《大学》“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
,也许还有缺文。郑玄和孔颖达就字训义,虽有语焉不详之感,但合疏家之旨;朱熹按照自己的理解阐释发挥并补阙文,有自己的创新和深见,但对于儒家经典而言,有无法维持其原貌的弊端。关键词: 格物致知 朱熹 郑玄 孔颖达《礼记正义》是由东汉郑玄作注、唐代孔颖达作疏的古代典籍,到宋代朱熹时,把其中的两篇《大学》和《中庸》与《论语》、《孟子》放在一起成为四书,并为四书做注,是为《四书章句集注》。到元皇庆二年(1313年)作为科考依据书,使朱注成为至圣经典。由于疏注者的学识
文教资料 2018年15期2018-10-19
- 郑玄三礼学成就述略
丁 鼎郑玄是汉代经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经学家,是汉代最大的“通儒”。所谓“通”,一方面是说郑玄兼通“五经”,不专守一艺,遍注群经;另一方面是说他兼通今、古文经学,对今、古文经学进行了融会贯通和整合。据《后汉书》本传记载,郑玄早年赴京入太学师事第五元先研习今文经学,后又师从东郡张恭祖和扶风马融两位名师研习古文经学。[1]他综合今、古,遍注群经,集两汉经学之大成,为两汉学术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郑玄的经学成就以礼学最为突出,在礼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郑玄经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4-01
- 以经注律 礼法并用
——郑玄在法律学上的贡献
岛 266000郑玄是汉代最著名的经学家。他以经注律的法律思想、礼法并用的法制原则、与时俱进的法律解释都取得了法律学上的巨大成就。这为后人研究法律制度提供了思路,也为后世历代的法律学建设奠定了基础。郑玄(127—200年),字康成,东汉末年经学大师、文献学家、教育家、大司农(未任职),遍注群经、统一经学、创立“郑学”。山东高密市双羊镇郑公村人,年轻时,曾任“乡啬夫”①,这段负责听讼和收赋税的小官生涯,也许正是他法律思想开始启蒙的阶段。现在青岛崂山(即墨东南
成功 2018年9期2018-03-28
- 郑玄及其文献学成就
摘 要:郑玄一生博览群书,遍注古籍,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献学家之一,关于郑玄所注典籍一直以来是文献学者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关于《孝经》是否为郑氏之作,历代均有文人对此考证,研究郑玄的文献学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郑玄;古籍;文献学;成就作者简介:徐清华(1988-),女,汉族,黑龙江人,海南师范大学2015级中国史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郑玄(1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2018-02-07
- 千日一诲
·文学》【原文】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释义】“千日一诲”这个成语由上面这个故事概括而来,比喻渴求知识要有诚心,坚持不懈,不避艰辛。【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东汉时著名的经学家、数学家郑玄青年时期就熟读了许多古籍经典,后来他听说右扶风茂陵 (今陕西兴平)人马融精通古今典籍、史书,对重要的经典《周易》《尚书》等都有独到的注疏,于是,他赶去茂陵拜师。马
长寿 2018年6期2018-01-28
- 经学大师郑玄与古籍档案整理
介绍了东汉经学家郑玄的人生经历及其在校讎学方面的成就。【关键词】郑玄;校雠学;档案郑玄(127-200年),字康成,东汉经学家,高密县郑公村人。13岁时能诵读五经。21岁博览群书,精通历数、算术、图纬,被推为乡啬夫,管诉讼、收赋税。其家贫寒,仍自学不辍,常请教于学官。因为署吏。后于公元157年(永寿三年)送入太学深造,先后随故刺史第五元、东郡张恭祖修业。公元160年,他西入函谷关,拜著名古文学经学家马融为师。公元168年,他回原籍。因家贫无依,即转去东莱(
办公室业务 2017年4期2017-06-08
- 礼与德的转换
有一致性。由此,郑玄“制作礼法”的圣人观念被孔疏予以转换。关键词:中庸;郑玄;孔疏;圣人;礼法;德性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1-0146-05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1.24孔颖达的“中庸学”颇显尴尬。因其疏解附于郑玄之注,笃信“疏不破注”之学者往往认为孔疏与郑注大体一致。因此,孔氏之“中庸学”常被忘却。然《中庸》孔疏中颇有值得注意之处。《礼记正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5-30
- 析郑玄的语言学思想
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在多种经传的注释中对语言现象也予以了极大关注。他注意到语词的音义关系,首创了一批语法术语,利用方言语料校核古籍,对语词的重迭、省略以及活用等现象也多有关注;同时,在语言的研究方法上,他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筚路蓝缕之功。通过对郑玄注语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其语言学思想,以期更好地继承此珍贵的文化遗产。[关键词]郑玄;语言学;思想[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4010804郑玄(127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5-30
- 兼采古今,择善而从
——论郑玄注经“兼采古今”的特点及其所属派别
00875)对于郑玄,顾炎武曾有诗赞曰:“大哉郑康成,探赜靡不举。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三礼存,其学非小补。”不常夸赞古人的顾亭林对郑玄如此欣赏,自然有其道理。作为东汉后期的经学大师,以及汉代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成就自不必言,作者也无力对其全部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由于郑玄的注经被各方议论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兼采古今”,因此既被一部分人称作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又被一部分人称为古文经学的叛道者,甚至两汉经学衰落的原因。作者在此将对郑玄经学思想中最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3
- 郑玄“三族九族同姓”说的特色及意义
·补白·郑玄“三族九族同姓”说的特色及意义汉唐经学家对“三族”“九族”亲属构成的解释,大致可分成“同姓”说和“异姓”说两派意见。东汉时,“九族异姓”说占据经学解释的主流。汉末,郑玄对九族构成问题重新做解,他在三《礼》注中坚持“三族父子孙”论,以此为论证起点,缜密推演出“九族同姓”的结论,并对“九族异姓”说代表学者许慎展开反驳。通过考察庾蔚之和孔颖达对郑玄“同姓”说的评价,可发现郑玄的“九族同姓”说乃是希望通过建构同姓亲属地位至上的族内伦理规范,重新定义“天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年6期2017-03-12
- 郑玄注《三礼》方法略探
[摘 要]自郑玄注解《三礼》之后,始有《三礼》之名。郑玄注经,先是总体上纲举目张,兼采今、古,既注重名物训诂,又注重章句之释,然后再具体而微,深入到经文的具体字词,兼用直训和义界的方法注解之。[关键词]郑玄;三礼;今文经;古文经;注经方法所谓《三礼》,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部传世文献,奠定了中国传统礼制的基础,研究者代不乏人,注疏者亦难以计数。但影响最大者,非东汉学者郑玄莫属。虽然《后汉书·马融传》言马融所注之书中有《三礼》,(1)同书《卢植
黑龙江史志 2016年10期2017-02-25
- “反马礼”刍议
中应属“归宁”。郑玄、杜预、孔颖达则从解释古文经《左传》入手,杜孔二人继承与发展郑氏学说,不断完善“反马礼”,认为“反马礼”是真实存在的。这两种说法在后世趋于统一,共同作为解释《春秋》经微言大义的标准。《左传》;反马礼;今古文之争“反马礼”是指春秋时期婚礼中,女方将陪嫁的婚车留下而把马匹返还给母家的礼数。《左传》云:“经: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传:来,反马也”[1] 611-612。何休作《左氏膏肓》认为“礼无反马”,郑玄在《箴膏肓》里认为大夫以上的婚礼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2-24
- 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引郑注《礼记》略考
;《礼记注疏》;郑玄作者简介:李春燕(1990-),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上古汉语。[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3辽希麟《续一切经音义》简称《希麟音义》(以下从此简称),为慧琳《一切经音义》的续补之作,仅十卷。也有将慧琳《一切经音义》与《希麟音义》合辑为一本,称《正续一切经音义》。一直以来,有关慧琳《一切经音义》引中国传统“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期2017-02-22
- 《四书》本《大学》与《礼记·大学》:两种文本的比较
为“大人之学”,郑玄释“大学”为“太学”,前者指学问,后者指学宫。对早期传教士身份的汉学家而言,翻译此书时是追随朱熹的观点,因此从马士曼、马礼逊到理雅各,俱以“Great Learning”而非 “Tai School(太/泰学)”来翻译《大学》篇名。朱熹关注的是《大学》的作者问题,“经、传之分”也是从此思考而出现的章句做法;郑玄与孔颖达关注的是“从戴德到戴圣”的编者问题,从《汉书·艺文志》、郑玄《六艺论》、《三礼目录》到《隋书·经籍志》可以作为一种书目线
文史哲 2016年4期2016-08-08
- 郑玄的方言观、方言研究材料和方言分区观新考
300387)郑玄的方言观、方言研究材料和方言分区观新考李玉平(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387)摘要:郑玄的方言观即其“四方言语”观,不同于现在的方言观,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穷尽统计郑玄的75条方言研究材料并详列来源、出处及其调查方法。材料一类来自之前的学者杜子春和郑众,一类来自郑玄的家乡话或朋友弟子的方言。郑玄的方言分区包括大方言区(如以函谷关、长江、崤山或华山为界)、次方言区(如以古国或东汉的行政区域为界)和小方言区(如以江河、山川为界)三类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27
- 郑玄著述辑佚的回顾与展望
)·文化研究·郑玄著述辑佚的回顾与展望邵杰何启锋(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 济南250002)[摘要]郑玄著述辑佚工作由宋代欧阳修开其端绪,历经元明而未绝,清代愈加繁盛,辑佚者与辑本数量均有显著增加,成绩巨大。清代的郑著辑佚大致包含旧辑增补、旧辑校正、旧辑评注和清人新辑四个方面,而在清人新辑中往往存在递相增补、校正和评注的关系,虽然不断精密化,但亦偶有归属权错位的现象。20世纪以来的三次动向,为未来郑著辑佚工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3期2016-04-08
- 郑玄“比兴”观浅释
袁长江郑玄“比兴”观浅释袁长江(衡水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郑玄对《毛传》116个“兴也”的笺注就是对《毛诗序》“六义”中“兴”的诠释,而后人却把郑玄对《周礼》“六诗”的注释当做是对《毛诗序》“六义”的解释,由是混淆了用诗之兴与作诗之兴的区别。然而,由于后人对郑玄两种比兴观念的误解,把用诗之兴当作了作诗之比兴,把本来是作诗之兴又切割为比和兴,遂使毛公“六义”真正涵义不明,郑玄对《毛传》兴体的论述也被抛弃了。《诗经》;郑玄;“比兴”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6
- 浅论郑玄经学实践对孔子的继承与发展——以“正名”思想为例
1000)浅论郑玄经学实践对孔子的继承与发展 ——以“正名”思想为例丁娟(许昌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摘要:本文在回顾孔子“正名”思想的基础上,对郑玄“正名”思想进行了初步探析。孔子的“正名”思想,与他关于“仁”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礼”是一种道德规定。郑玄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正名”思想他的“正名”思想有三层涵义:一是正名即是正书字;二是正名即是以礼解经;三是正名即是致太平。郑玄完善了儒家关于“礼”的思想体系,在他看来,“礼”是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3
- 论析郑笺《诗》中的神话色彩
梳理与论证,指出郑玄《诗》笺中对神话故事的保留和增改,并列举以易笺《诗》的部分,探讨《诗》笺中片断和不连贯的神话记载,以便日后更全面地探析注经大师郑玄的思想构成因素。郑玄;《诗经》;神话色彩郑玄,字康成,东汉末年著名易学家、经学家和文献学家,其作为遍注群经的通儒,皮锡瑞赞其“遍注诸经,立言百万,集汉学之大成”[1]。他融汉代今古文经学于一体,打破师法与家法界限,对儒学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由古至今各家关于郑玄的研究成果已然颇多,合而观之,主要集中在训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2-13
- 论孔广林《通德遗书所见录》的辑佚学成就
面都堪为清人辑佚郑玄遗书的代表性著作。关键词:清代; 辑佚学; 孔广林; 郑玄; 《通德遗书所见录》孔广林(1746—?),字丛伯,号幼髯,孔子七十代孙,廪贡生,历任太常寺博士、刑部主事。清代学者阮元称“海内治经之人无其专勤”。[1]主要著作有《孔丛伯说经五稿》三十七卷、《通德遗书所见录》七十二卷等。其中《通德遗书所见录》的主要内容是对郑玄著作的辑佚,也是孔氏辑佚学的代表作。辑佚,即从传世的有关文献中勾稽、辑录已经散佚的整部古书或现存古书中部分遗失的内容(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02
- 论郑玄的动物观及其生态意义
100091)论郑玄的动物观及其生态意义单长涛1,乔清举2(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2.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100091)郑玄作为儒学诠释学的早期杰出代表之一,在注经的过程中,考辨了鸟兽虫鱼等诸多动物的名称、特点等,发展和深化了孔孟的仁的内涵,形成了以“仁,爱人以及物”为内在准则的富有生态意义的动物观,充盈了仁的生态性的内涵,深化了动物作为道德共同体的属性,丰富了儒家的“生生”观念,值得关注。郑玄;仁;动物;生态动物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着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02
- 论《诗大序》与郑玄之风雅正变说
)论《诗大序》与郑玄之风雅正变说乔晓培(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风雅正变说作为《诗经》学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自《诗大序》论及变风变雅后,东汉郑玄加以继承发挥,提出风雅正经的概念,并把风雅的正、变与周朝的盛衰世次相对应起来,使风雅正变有了明确的界定标准而自成一套系统。《诗大序》与郑玄的风雅正变说对《诗经》的划分具有系统性,其盛世多颂美之作,衰世多怨刺之作的理论能更好的发挥《诗经》政治教化作用,因而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然而毛郑之说有一定的缺陷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2-28
- 论郑玄“仲春婚月说”解《诗》之未妥
10127)论郑玄“仲春婚月说”解《诗》之未妥魏启峰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郑玄在有关《诗经》中《国风》和《小雅》九篇作品的笺释中屡申“仲春之月嫁娶”说。征诸文本语义,这些诗多与嫁娶无关,故其解未妥。郑说失当之成因有三:第一,对《周礼·地官·媒氏》的误读;第二,对阴阳学说的不当运用;第三,毛传“秋冬结婚”说的诱导。关键词:郑玄;诗经;“仲春婚月说”;误读东汉学者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兼通今文、古文经学,毕生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2-21
- 郑玄的注经思想及其体系
226019)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人,东汉后期经学大师。据史料所载,郑玄少为乡啬父,不乐为吏。于是入太学,从第五元先学《公羊春秋》、《九章算术》,从张恭祖学《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后在卢植的举荐下,西入函谷关,师从扶风经学大师马融。七年后辞归,马融喟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①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207页。郑玄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凡十余年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9期2013-04-07
- 诠释学视野下的郑玄易学研究
)诠释学视野下的郑玄易学研究王 毅(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郑玄易注旨在重建卦爻符号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运用文字训诂、卦爻符号的推演、视域融合、爻位说等多种诠释方法,以严密的推导化约《周易》文本的多重意义,使隐藏在字面意义背后的象征意义得以彰显。可以说,郑玄易注创建了完备的象数易学诠释体系,标志着周易诠释学的确立。郑玄易注;诠释学;视域融合;映射《周易》经文由卦爻图式符号和卦爻辞文字符号两大系统构成。由于它的独特性和深厚的文化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1-12
- 郑玄撰《三礼图》真伪考
》九卷,原注:‘郑玄及后汉侍中阮谌等撰’。”①唐代经学家为“三礼”作疏时尝征引郑图,即郑玄《三礼图》。然学人对郑玄是否撰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四库全书总目》“《三礼图》四卷”下云:“郑康成图虽非手撰,要为传郑学者所为”,《总目》则以为郑玄《三礼图》非其手撰,乃其弟子所为,委名于郑玄而已。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补遗》之《三礼图》序称:“《三礼图》一卷,后汉郑元、阮谌撰,郑有《鲁礼禘祫制》等书,已各著录。《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阮氏谱》:‘武父谌,字士
文艺评论 2011年10期2011-08-15
- 郑玄研究论纲
116622)郑玄研究论纲葛志毅(大连大学 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为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文化,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是必须关注的研究对象。郑玄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具体分析郑玄经学体系的诸建构内容,以便从横切面上为评说其经学造诣及其体系特征,提供其自身的价值判断根据;另一方面应从纵向的历时性和横向的共时性历史比较中,为郑玄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准确定位。郑玄研究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个基础性研究课题,十分重要。郑玄;郑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2010-04-07
- 海峡两岸郑玄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
,本次“海峡两岸郑玄学术研讨会”圆满完成了大会既定研讨议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台湾国际易学大会、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海内外2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切磋问辨,围绕郑玄与经学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下面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对本次大会所取得的研讨成果做一简要总结。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39篇,著作
周易研究 2010年4期2010-01-17
- 郑玄《毛诗笺》之“兴”探微
出148处,表明郑玄看重兴的譬喻义,由此“注入”儒家思想,更好地发挥诗教功能。郑玄还对兴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关键词:兴;郑玄;《毛传》据朱自清先生统计,《毛传》共有116篇注明“兴也”,标在首章次句的共有114篇。这表明《毛传》以兴的发端义为主。郑玄标兴不限于首章,也非一章一兴。这说明郑玄以兴的譬喻义为主,因而标兴数量大大超过了《毛传》。《诗经》常用动植物起兴,毛传一般只简说物象特征,较少引申。郑玄常用“兴者……喻”形式补充说明毛义。先说明草木鸟兽的特点,找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