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李碧玉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与推进,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具体落实与深刻践行,教育教学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持着高度重视。如何减量、增质、提效是备受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迫在眉睫,只有解决当前作业量多、质量不佳的问题,才能够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其内化成为技能技巧的重要路径。因此,在作业优化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减少作业的量,减免一些重复性高、效用不佳的作业,还要在充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特色作业,真正发挥作业设计在学习活动中的效能。作业减负是新课程改革下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设计高效率高成果的作业方案是实现作业减负的必然路径。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为例,详细论述作业设计的具体选择与实践路径,以期为学生的减负、提质、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性作业是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夯实所学知识,还能够向教师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成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与速度的重要参考内容。基础性作业是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为前提进行设计的,在作业内容上多反映出基础知识,在能力考查中多关注基本技能。可以说,基础性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然而,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基础性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还为学生增设了不少课业压力。
具体而言,在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为加强学生对基础性作业的落实,设计了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题目,以期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将所学知识牢记于心。这样的教学设计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存在着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的消极态度,学生在题目练习中不加以回忆和思考,甚至很多有关基础概念与公式的题目,学生不仅没有回忆课堂知识,反而拿起课本进行照抄,知识也只落实于笔尖,却没有留存于脑海。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学生看似完成了很多题目,但实际上事倍功半,学习效率极低。
除此之外,当前很多基础性作业也存在着停留于表面形式的情况,难以产生实际效果。例如,很多教师在设计基础性作业时都会采取一课一练的形式,但实际上小学数学知识存在着密切联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基础性作业中温故而知新,深入挖掘所学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维,并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为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性作业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掌握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拓展性作业的设计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拓展性作业设计存在着同一性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自然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学生。学生在思维发展情况、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与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拓展作业的设计中秉持着全班统一的原则,那么很容易出现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情况。教育教学的目的不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保持相同的步调向前迈进,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的进步与提升。因此,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不应该以班级的平均水平为标准,而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设计与优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已然从培养“记忆型”人才转变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所培养的不是应试机器,而是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灵活应用的创新人才。因此,为了打破学生的僵化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开放性作业的布置必不可少。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作业,这一类作业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与策略。然而,在当前开放作业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所设计的开放范围较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自由度不高,很多学生上交的答案也存在着千篇一律的情况,这说明学生的思路并没有完全打开,教师应当在作业设计上给学生增设自由度,鼓励并支持学生递交多样化的思路与答案。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深化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路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性作业备受关注。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作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项作业面对全体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进行锻炼,真正落实了学用结合的问题。然而,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在很多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难以全面地完成作业任务,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如果教师过于迁就学生当前的能力,很有可能会导致实践性作业的类型与内容受限,难以发挥应有的教学成果,很难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基础作业的优化设计中,教师要从两方面进行着眼,首先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其次是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网络,加强知识与知识间联系性的认识。
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而言,传统的基础性作业往往是学生简单地套公式、对概念进行简单的重复与应用。这样的作业机械性较强、重复性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轻视这方面的内容,作业完成的热情低下、成果不佳。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落实与吸收呢?其实,基础性作业也可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高阶认知与灵活应用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让基础性作业也具有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与趣味性,更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充满内驱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中“圆柱”的教学为例。在传统的基础性作业中,教师可能会要求学生对基础概念与共识进行反复的默写与应用。而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教师也可以优化基础性作业的形式,在保障学生落实成果的同时,让作业更为轻松、有趣、全面。教师可以设计出“多样化的圆柱”与“圆柱的修补”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长方形、半圆等进行旋转,计算形体体积,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随意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将其折叠成长方体、圆柱体,并进行面积计算。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沿着所做圆柱的底面或半腰进行截取,并计算出所截取的体积。这样一系列作业设计看似自由多样,但实际上形式新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灵活应用中加强对所学知识与基本公式的落实。
从基础技能的训练角度而言,传统作业多秉持着“一课一练”的作业形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不强,数学思维的共通性较弱。因此,在创新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就可以在基础作业环节多设计一些知识梳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梳理更精准地把握细节性的知识,也让知识从局部走向整体,建立起整体化、结构性的数学知识网。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在这一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布置梳理性作业,让学生以“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首先,学生可以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其次,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公式,最后,梯形的面积公式又可以作为一个立足点推导出其他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教师所设计的主题,了解到了“多边形的面积”的本质,学会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推导。梳理性作业设计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落实所学知识,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基。
在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态度设计出有梯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大的突破,让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基础性题目都难以做对的学生,我们将其分在C 组;对于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我们将其分在B 组;对于基础知识巩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将其分在A 组。其次,我们要对作业题目进行划分,设计出巩固性作业、拓展优化性作业、拓展拔高性作业。在作业分配中,C组的学生必须完成巩固性作业,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适量完成拓展优化性作业。B组学生必须完成巩固性作业与拓展优化性作业,根据自身能力选做拓展拔高性作业。C组学生则要完成拓展优化作业与拓展拔高性作业,根据自己学习需求完成巩固性作业。这样具有阶梯性与递进性的作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与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中“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内容为例。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一内容设计出以下作业类型:
1.巩固性作业:应用所学公式根据具体图形所示条件,求出圆柱与圆锥的体积。2.拓展优化性作业:根据图示及所给条件,求出大圆柱、圆锥挖出一个小圆柱、圆锥后的体积。3.拓展拔高性作业:把一块长方形铁皮进行剪裁,正好能够剪成一个铁桶,求所制铁桶的容积。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分层应该是动态分配的,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分配,保证拓展性作业的布置符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格外注重作业设计的灵活性与应用性,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解决数学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桎梏,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灵活应用。在开放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为自由的思维发展空间,减少桎梏性,让学生能够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开拓创造力。
首先,要保持作业情境的开放性。具体而言,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摆脱枯燥乏味的习题练习,让作业与生活息息相关,贴近于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推动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切实提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日记的形式书写生活中的可能性,在日记中关于可能性的叙述有对有错,需要学生自行判断与纠正。
其次,保持条件的开放性,让学生执果索因。条件开放是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结合题目中的问题,对条件进行补充或筛选。其中包括条件不足、条件多余与条件隐藏三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
再次,保持问题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自问自答。问题开放性是指学生根据条件设计问题,并且自问自答,学生设计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富有创造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变教师一刀切的现状,换个视角看问题。
最后,保持答案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结论开放性代表着题目的答案不唯一,这样的题目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用综合的视角看问题。
传统作业多为纸笔作业,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实践性作业备受重视,然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有限,而实践类作业所设计的知识范围较广,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此,我们就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既弥补了学生个人在完成实践类作业中的不足,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操作、应用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教学为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到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这些统计图的作用、意义与优势各不相同。基于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走访调查、数据收集,并且根据所选话题的类型绘制出最为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课上进行小组汇报。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迫在眉睫,教师需要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为着力点,在重视这些作业类型的同时,运用多种路径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践行,推动减量、提质、增效的实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