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式育儿,伤心又伤脑”等

2024-04-21 01:06:06侯金鹤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体罚文具神器

1 体罚式育儿,伤心又伤脑

每年期末考期间,“劝学名篇加厚戒尺”这类产品几乎都会在各大网购平台成爆款。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诸如“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依旧不同程度存在,甚至被一些父母奉为法宝。研究表明,严厉体罚儿童会对其大脑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智力下降。有些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过于专断,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常采用打屁股等体罚手段,或者干脆用“冷暴力”来惩罚孩子,在孩子表现得很好的时候,他们也很少夸奖鼓励孩子。这种教养方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压抑、封闭的成长环境。虽然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有些孩子也会在学校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够自信,缺乏独立性和安全感,情绪也比较敏感。

(摘自《文汇报》)

点评: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成长的大环境不断改善,也推动了家庭养育孩子科学文明程度的提高。然而,总有极少数的父母还是管不住自己,动辄打骂孩子,且网上售卖的“劝学戒尺”也在“助纣为虐”,令人唏嘘。也许,孩子的某些行为真是不能容忍,一定要让他认识到错误、危害、不可再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父母有多种管教方法可以选择,唯有情绪失控的打骂绝对在淘汰之列。毋庸讳言,“打骂”对孩子的肢体、心理伤害太大!网上出售的“戒尺”也不应现身商家的货架,而应收藏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

2 防止有害文具损害学生健康

近年来,学生文具市场蓬勃发展,有的造型独特,与卡通形象相结合;有的功能新颖,电动卷笔刀、电动橡皮擦、桌面吸尘器等新式文具相继上市。这些可使用还可把玩的文具,容易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有家长表示:“有的学生上课时,因为玩文具走神。”“新式文具价格不低,孩子们热衷购买,开销不小。而且刺激了他们的攀比心和虚荣心,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还有一些文具存在安全隐患。一位做过专题研究的大学教师指出,一些企业为了生产出质地柔软、色泽鲜艳、气味芳香的橡皮擦产品,通常会加入大量的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这种化学物质如果黏附在皮肤上或吸入口中,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会诱发重大疾病。

(摘自《人民日报》)

点评: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使用的文具,首要的是安全,即对孩子身体不会造成伤害。国家对生产学生用品是有技术指标的,作为孩子家长,我们除了希望市场监管部门履职尽责外,也应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孩子把好关:上课时面前不摆放有诱人气味和花里胡哨的文具,以免孩子心不在焉;不高价购置兼有玩具功能背离了初衷的文具;不购买“三无”产品;发现孩子因使用文具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3 投票藏猫腻,家长被套进“刷钱游戏”

前不久,江苏某县检察机关办理了一起以有偿投票为名、专门针对学生家长的诈骗案,全国20多个省市上万名家长落入骗局。孩子的梦想为何成了“刷钱游戏”?“主办方”称,他们会将孩子的作品做成网络链接,家长们将链接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让亲朋好友来投票就行了。为了能让外孙女入选,李女士每天不遗余力地发动亲友为孩子投票,但没过多久李女士就发现,比赛可以通过充值购买“礼物”来增加票数,而点击“为他加油”这个模块还可以直接花钱购买虚拟礼物加分,一次最多可加五百分,而且上不封顶。花钱越多,获得的选票就越多。随后,李女士和亲友分别购买了投票“礼物”,很快,外孙女的票数升到了前列,可没过多久,排名又落后了。在短短三天的名次波动中,李女士的充值金额达到了上千元,但孩子一直没能挤进前三名。

(摘自央广网)

点评:对上文案例略作剖析不难发现,骗子利用了一些家长的虚荣心、贪心,一步一步设下诱饵,吊起入局者的胃口,让你欲得不能欲罢不忍,被牢牢套住,结果财、名尽失。我们应从这起有偿投票被骗案中汲取教训,别在“为了孩子获胜”的幌子下失去理智乱了方寸。近年来,手机朋友圈里常有人发视频或图片,让为其参加五花八门竞赛的孩子投上支持的一票,多数情况下机主并不了解实情也懒得打探,碍于情面,动动手指就搪塞了。这种拉票如果只是凑个人气、图个人缘也就罢了,倘若一不留神被骗子抓住了可乘之机,后果可就难料了。

4 电子“陪娃神器”并不神

寒假来临,一些数字产品成为父母的“陪娃神器”,其中有不少打着智慧学习、智能学习旗号的数字设备。从现有研究来看,过度使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在多方面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比如,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语言、运动、社会交往等能力。多任务、快餐化的交互模式会让孩子的生活广度有余、深度不足,甚至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当然,使用数字产品也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多媒体可能让学习更有效率。如果结合恰当的游戏化学习策略,数字产品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数字产品的一些固有属性,决定了它无法替代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有专家指出,很多孩子因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都不太会“玩”了。孩子不会“玩”了,说明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已经无形中受到了伤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绝不能全是数字设备、电子产品,他们更需要去接触真实的世界。

(摘自光明网等)

点评:假期里,一些家长苦于不能陪伴孩子,让平板电脑、手机等“神器”陪娃,难以自律自制的孩子极易被这类电子产品吸引绑定,引发后患。无数成功和失败的事实都提醒我们:未成年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呵护,“神器”替代不了亲子的情感交流,替代不了小伙伴在一起的“气场”。所谓“神器”只是一种可供人们使用的工具,用得恰当益处多多,过度依赖、使用不当也会深受其害的。点评:田川 插图:晓骁

猜你喜欢
体罚文具神器
古代降暑“神器”
大灰狼画报(2022年7期)2022-08-06 07:37:20
我的文具我做主
奇奇怪怪的文具
买文具
美肌自拍神器 一拍就有大长腿
凤凰生活(2017年7期)2017-09-22 18:11:37
难忘的体罚
自拍神器
故事大王(2017年3期)2017-05-08 21:11:44
We Love文具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