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意编织课程实践

2024-04-27 18:08福建省儿童保育院陈德娓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编织创设幼儿园

□福建省儿童保育院 陈德娓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要求在教育领域渗透文化传承内容。本文以福建某幼儿园开设特色课程为例,展开相关论述。该幼儿园选择创意编织作为园特色课程开展实践研究,一是从幼儿阶段就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帮助幼儿了解、积淀历史文化,从而增强幼儿的归属感;二是编织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独特的、丰富的艺术内涵,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三是福建有编织地域优势,为开展编织艺术欣赏、编织资源的引入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一、创意编织课程开展的意义

我们知道编织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编织作为课程内容,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倡的幼儿课程源自幼儿生活。编织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能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特别是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观察能力是指编织出一样作品需要仔细观察并用心思考;审美情趣是指对编织有了兴趣就会去多留意、多看、多欣赏有关编织的艺术;智力是指编织能促进空间思维的提升;创造性是指即使编织材料、内容、技法相同,也能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专注性是指编织需要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意识的培养;合作性是指编织能促进幼儿间的交往、交流等。

开展创意编织课程并不是要强调掌握编织技术的高度,更多的是为了让幼儿体会到编织工艺对我们生活的意义,从而传承编织工艺的精神文化。我们以编织为载体,通过创意编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实践教研中以研促教,从而改变传统美术教育观念中我教你学、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研发适合幼儿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创意编织活动内容,形成可供借鉴的完整、系统的幼儿园创意编织课程体系,推动和促进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发展,进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创意编织课程实践研究

在创意编织课程实践研究中,教师们经历了从重编织技能技巧的“我教你学”“传统教学”“教师视角”“假创意”到儿童视角的“关注幼儿需要”“从幼儿兴趣出发”,贴近幼儿生活的以幼儿为主的“真创意”的教学转变过程。

(一)“假创意”到“真创意”

在课程实践研究中,应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给予教师教研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主动发现问题,通过多方尝试去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从而提升专业性。

1.问题了解。

围绕课题研究方向进行情况摸底,收集教师们对课题研究的困惑与存在的问题。

(1)编织是需要技能技巧的,如何解决幼儿编织技能学习的问题?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编织技法有哪些?怎样组织活动才不会抹杀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性?

(2)创设怎样的活动空间才能激发幼儿编织兴趣?材料如何投放才能满足幼儿个性化创意表达需要?

(3)编织活动内容从哪来?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是怎样的?

(4)在创意点上,编织活动可以做哪些拓展?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如何组织才能达到编织文化的传承目的?

收集来的这些问题大多围绕“环境创设、材料准备、活动内容选择、技能教与不教,以及如何传承”。这些问题更多地反映出教师在“我要怎么做”“我该做些什么”等方面的思维困境。于是,我们鼓励教师们基于困惑的问题设置子课题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小组抱团互助,邀请专家参与教研指导,在实践研究中寻找解决方案。

2.氛围营造。

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为幼儿营造自由、个性的对话氛围,提高幼儿自主编织能力。

(1)从建设到改造园编织专项室,营造园所编织文化氛围。编织室创设最初,只能起到材料仓库的作用,后经过几次教研,进一步调整改造提升,使得现编织专项室具有培养幼儿编织艺术审美、帮助学生认识编织线材和工具的作用,成为幼儿编织作品展示的集体编织活动开展场所,幼儿置身于这样的编织文化共享大空间里,从中感受到浓厚的园编织文化氛围。

(2)设置班级编织区角,满足幼儿自主创意编织的需要。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幼儿自主性学习、个性表达,满足幼儿随时进行创意编织活动的需要,现围绕“儿童视角”“艺术性”两方面,以“材料投放、幼儿操作、环境收纳、氛围营造、幼儿作品展示”为方向指引,创建梯度递进的编织环境,组织现场观摩交流、开展幼儿编织区域活动并拍摄视频,通过分享交流经验,实现班级区域创设体现材料提供的针对性、丰富性、安全性、层次性;幼儿自主操作的合理性、便利性;环境收纳的整洁性、空间利用的充分性;欣赏氛围营造的艺术性;幼儿作品展现的多样性。

3.理论提升。

通过组织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从中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自身能力并使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例如,该幼儿园组织教师听取专家讲座“幼儿园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念与实践”“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撰写”“儿童视角的课程活动开展”“坚持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并围绕“回归儿童立场的编织环境创设”“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创意编织活动开展”展开园教师交流讨论,组织听取园教师关于“幼儿自主参与主题墙环创的策略初探”的经验分享。

4.技能培训。

通过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编织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们走近编织,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编织技能,消除对编织“高、大、难”的畏惧心理,并定位幼儿园创意编织课程实践。轻技法重创意的策略在于激发幼儿兴趣,创设多样的体验式活动,把创意编织作为培养幼儿良好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载体。

技法上,教师们先后学习了单项平结、双向平结、斜卷结等使用率最高、容易掌握的编织技法。工具认识上,引进编织工具,如毛球编织器、简易织布机等,鼓励教师们从生活中挖掘可替代的材料自制编织工具,使得编织更贴近生活,更适合幼儿园孩子的活动。技能培训从专长教师带领开始,通过专长教师先把教师们领进门,然后鼓励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编织能力自学并分享所学的内容。

(二)各子课题小组行动研究

1.子课题《回归生活的幼儿园创意编织活动的开展》。

在编织内容选择上,教师们从最初的网络上搜现成的活动到将视角转向幼儿,基于儿童视角开展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的创意编织,用创意编织的方式解决幼儿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将编织融入生活,服务于实践。例如,该幼儿园大班区域“编织水杯袋”活动。晨间户外运动,下楼活动的孩子要自带水杯,孩子们说爷爷奶奶去晨练时用的水杯有个提把,携带很方便。于是教师组织孩子们用“网格结”为自己的水杯编织水杯袋,不仅装饰了水杯,也方便了上下楼水杯的携带,孩子们运用网格结的编织,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活动拓展中,教师适时抓住教育契机,告诉孩子渔网结、平结也能编织水杯袋,鼓励幼儿自主去寻找教程,支持幼儿间相互交流学习。宽松的自主性学习方式,教师的适时引导,激发了孩子们尝试学习新技法的热情。

2.子课题《幼儿创意编织的指导研究》。

创意编织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门艺术,通过创意编织满足幼儿个性表达、自我意识成长的需要,从而引领幼儿走近编织并传承民间手工艺。

该幼儿园一开始以教师为主的编织活动更多是开展技能技巧的练习,幼儿对这项活动的兴趣不高。在团队教师不断观察与反复教研下,认识到拿来的活动不一定适合班级幼儿,活动应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于是调整活动组织,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营造充满创意编织氛围的环境,诱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挖掘家长、社区等资源,助力活动开展。捕捉并支持幼儿的自主创意,鼓励更有创意的材料使用,助力幼儿大胆表达创意;评价方式更多元,并把创意作为评价重点。小班给孩子讲三只蝴蝶的故事,引出毛线循环绕圈,中间用线段扎住做蝴蝶的编织技巧;在情境游戏中,引导幼儿绕纸杯,制做别样的纸杯人;绕小发箍,用毛根装饰粘贴成小龙等,教师提供多样的底板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小手越绕越灵巧。大班“玩转辫子”活动最初缘起于女孩头上的辫子,孩子们关注到“你的辫子怎么跟我的不一样?”于是就有了孩子观察并尝试编一编的行为。教师适时根据大班孩子的动手能力,提供了棉线、三股编步骤图,以及请小朋友做小教师,创设了编辫子区,支持孩子们尝试三股编。教师不仅给了环境、材料上的支持,还通过儿歌指导、步骤图提示、幼儿相互学习,使孩子们逐渐学会了三股编。在教师观察发现并支持引导中,“辫子变变变”活动开始了。辫子第一次变身,变成了小人的头发、蛇的身体、蛇信子、印第安人;辫子第二次变身,变成了章鱼、乌贼、龙虾、水母等;辫子第三次变身,变成了火车厢的连接、坦克的履带;辫子第四次变身,变成了蛋糕、糖果、蜗牛、鸟窝。教师通过游戏性的情景吸引孩子们自觉主动加入编织活动中,使幼儿对创意编织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3.子课题《在创意编织活动中与编织材料互动的指导研究》。

创意是美术活动的灵魂,材料是开展创意活动的坚实基础,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需要借助直观的材料进行表达,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多方互动提升了创意编织能力。

针对如何创设开放式的编织区角的问题,与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共同探讨,把不同能力幼儿的编织需求、材料、互动作为教研的重点。一是结合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发展需要,提供富有层级的易于幼儿操作的编织材料,材料涉及编织主体线材、各类辅助材料、编织所需的工具等。在线材方面有贴近生活的柔软棉线、布条;有废旧再利用的易造型细铁丝;有来自大自然的藤条、柳枝等。在工具上有编织盘、简易织布机;有固定用的剪刀、胶水、双面胶、儿童胶枪等。材料按线材、工具、辅助材料三类进行分类摆放,投放分阶段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创设开放式的区域空间支持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二是充分利用班级三维空间创设编织角和材料超市,让孩子们参与环境创设,实现材料合理收纳摆放——使用率高的线材悬挂,线头垂下用收纳器固定,方便随用随取;较小的辅助材料用格子分类整理,只要是安全的并符合幼儿操作需要的工具都开放式的固定在幼儿易于取放的层架上。同时,教师需要随时与幼儿一起商讨使用材料中遇到的问题并想出解决办法。例如,进行小创作时,先预估线量,然后用雪糕棒绕取需要的线材长度,这样不仅使线材便于携带,而且能很好地解决线打散打结的问题。教师与班级幼儿一起商讨材料使用公约,让孩子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三是提供合适的编织工具,避免不合适的编织工具影响幼儿编织兴趣,在积极引进适合幼儿的编织工具的同时,用心探索生活材料自制的编织工具。例如,在面对编织皮筋手链的工具太小不好操作的问题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针对编织钩针的外形特点,进行重新改造制作,将软木塞粘合在一次性筷子中间,从而自制了一个大的皮筋编织器,方便了幼儿的使用操作。四是创设适宜的半成品展示区,体验互动快乐。幼儿的作品需要被尊重,在编织区为幼儿创设一个半成品展示区,使其可以将未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里面,并标注姓名,下次活动的时候,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作品并继续创作。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以传承传统编织文化与提升审美创意能力为幼儿园编织课程的核心目标

幼儿编织课程并不是要强调其技术高度,而是为了让幼儿体会到编织工艺对生活的意义。真正适合幼儿的编织应是有趣味的,不拘泥于技能和作品精美要求的,不一味强调强化式的技能训练,而是注重提升幼儿审美、创意、情趣能力,鼓励幼儿在编织中进行自由想象和创作。

(二)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是幼儿园创意编织课程最适宜的资源

编织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课程源自幼儿生活的精神,从贴近并能被幼儿理解的生活中去发掘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设计体现整合性、情境性、连续性、趣味性等,这样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才能增加幼儿经验,能让幼儿感到幸福的,才是幼儿园编织课程最适宜的内容。

(三)环境与材料支持是幼儿园创意编织课程实施的三大有效途径

1.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是提高教育成效的重要力量,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及学校”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该幼儿园通过开展多种“请进来、走出去”的亲子体验活动,让家长积极助力教师做好编织活动。

2.除编织欣赏等需要集合大多数幼儿共同参与讨论的活动外,小组、区域的个别化课程组织形式,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自我探索,实现自主学习行为的产生,教师也能通过观察进行适时指导,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3.环境、材料本身是课程的基本构建物,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意志来设置能满足他们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的环境、材料,高质量的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材料应是师幼共同参与创建和收集的。

四、结语

在幼儿园组织创意编织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们还需进一步明确“活动中引导孩子去做什么?”“从中帮助孩子树立什么?”要勇于、善于、能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解决问题来积累经验,通过“案例研究法”“观察比较法”深入探索组织活动的有效性。活动组织在创意上还可进一步拓展,教师应在儿童视角的基础上融入劳动视角、探究视角、亲子视角、文化视角,更全面地发挥编织课程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编织创设幼儿园
体验编织的乐趣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快乐是用来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