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4-04-18 07:17于胜军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生活元素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

于胜军

【摘 要】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将生活元素不断深入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生活元素的运用不仅使数学教学更加有趣和生动,也为学生建立了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宗旨.

【关键词】  新课标;生活元素;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课标下,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活元素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生活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购物、旅行、存款等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另外,生活元素的渗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使知识更加具体和实用化.

1  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其中,应用原则中的主体原则是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在学习方程时,可以给学生出示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物品价格变化等,让他们体会通过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学生实际情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讲解平行线性质时,可以通过如何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的问题和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开车由其中的一条公路拐弯到另外一条公路所转过的角度之间的关系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授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性时,可以设计一些与门窗推拉、表针走动、平面镜成像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此类知识加以解决.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实物、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讲解统计与概率时,可以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人口数量、气温变化等,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和概率计算.

1.2  实践性原则

在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包括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实践性原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和讨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或问题,来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授平行线性质时,可以结合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到的直线、篱笆等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发现平行线的性质.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和探究.在教授比例与相似时,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物体放大缩小、图形相似等实际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比例与相似等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强调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数学教学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测量、计算、统计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实践性原则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测量,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计算出塔的高度和旗杆的高度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在学习比例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图形如开展手绘地图活动来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学习方程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果糖混合等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建立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跨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引入生活元素时,可以设计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设计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图表,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推理和预测.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数学分析来解决问题,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以疫情传播为例,让学生通过数学概率知识来分析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并结合生物学知识来探讨预防措施.通过跨学科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例如,黄金分割与绘画和建筑,二次函数与拱桥设计,还有反比例函数与物理学科中压力、压强、电流、电压、电阻等知识的联系,都体现出了数学知识在众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领域中的融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的魅力.

2  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學中的应用策略

2.1  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

在新课标下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中,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情境、问题等资源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真实生活案例: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可以利用城市规划中的地图设计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测量感受地图中的方位、距离、角度等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和运用空间数学知识.

整合日常生活问题:通过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例如,初中数学综合实践中的设计遮阳棚问题,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如图片、视频、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示,学生通过观看和分析,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设计问卷,收集、整理、分析、计算数据从而得到最优方案等.

2.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下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真实场景模拟:教师可以设计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在学习图形的变化时,可以设计一个城市规划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规划师,利用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等数学知识来布置道路、设计建筑,体会参与实践创作的乐趣.

结合实际事件展开: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热点事件或者历史事件,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件来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可以结合奥运会、世界杯等体育赛事,设计相应的数据分析与概率计算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利用角色扮演:通过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特定的生活场景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学侦探”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谜题、找寻线索等方式来学习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2.3  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背景下,将生活元素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

购物任务:设计购物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预算、商品价格和需求,做出最佳购买方案.通過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运用二次函数、方程等知识加以解决.

旅行规划:安排学生进行旅行规划,让他们通过数学计算来预算费用、计算行程时间、选择交通方式等.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数学应用到旅行计划中,拓宽视野,培养数学思维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问题解决与建模: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例如规划校园环境、设计家居布局等,并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学生们在规划校园环境时,需要考虑到各个区域的大小、位置等因素,通过建立平面图和计算面积、周长等数学方法,最终完成了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

数据统计与分析:让学生自行收集和整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数据,如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然后进行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能够用数学知识进行图表分析和解读.

通过以上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提供了实际的数学技能和应用能力.

2.4  引入问题导学,拓展生活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建立起高效、高质、动态、双向的课堂互动模式,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和学习环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和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表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内容,为了推动生活化教学的最优应用,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情景模式,将学生的思考充分地激发出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扩展,从而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存款和数字类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整个专题框架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首先,教师可根据存贮问题中各变量间的关系,设计出不同数量的数学问题,以使学生能很容易地掌握其解题要领.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2.25%,如果有人存1000元一年定期存款,那么到期时能得到多少利息?从而突出了利息的求解公式——利息=本金×年利率×期数,以此来实现对专题性的总结.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完成对应的数学公式的选择,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而不是将其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进行培养,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总结能力,最后可以让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规则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结语

生活元素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与数学紧密相关的大门.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还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元素的引入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和掌握数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生活元素的运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际情境,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促进全面发展,成为数学领域的有潜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新课标下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3(14):109-112.

[2]王超功.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更加精彩[J].安徽教育科研,2022(23):20-22.

[3]钟振根.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06):57-59.

猜你喜欢
生活元素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融合生活元素,促进作文共生
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