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2024-04-18 09:32胡会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教学改革

胡会

【摘 要】  “双减”政策的提出,将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被提出来,又一次将减负这一教育诟病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教育各部门积极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减负这一教育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求真务实地从教辅题海中走出来.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结合课程、能力与实际出发,开发与设计切实符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将双减落地落实.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基于学科特点出发,紧跟双减政策的指导,积极响应学校作业减负的号召,打破传统作业观,对初中数学作业进行创新与改革,减轻负担的同时提升学习质量.

【关键词】  双减;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教学改革

受应试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作业一直采用练习的方式展开,利用大量的教辅资料与试题,进行重复性地刷题,这样的作业单一枯燥,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与厌学心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此同时也形成了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显然并没有发挥作业的优势与价值.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对作业进行探究,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思路尤其重要,以下就如何对初中数学作业进行创新与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1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中常见的问题

作业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良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应用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双减教育政策的提出主要针对作业的效果与开展进行了说明,以期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基于这一情况,首先对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观察与归纳.

第一,作业设计方式单调.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作业设计方式单调,以刷题练习为主,题型同类化严重,学生缺乏兴趣,且不易发展创造力;

第二,作业内容缺乏应用.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应用性较强,但在作业设计中重视题型训练,忽视作业应用、实践的需求,未能充分发挥作业作用;

第三,作业量大内容同化.传统教育理念下,以大量相同类型练习题训练学生,掌握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问题.

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作业实效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差.教师必须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以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发挥数学作业的价值.

2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思路

2.1  控量减负

“双减”中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生的作业量与作业时间,教师要紧跟政策的要求,科学地控制作业总量,与其他学科教师统筹规划形成合力,保障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有时间锻炼、休息与放松.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作业量是教师需要改进的方向之一,在量上减轻作业负担.

2.2  创新增效

对作业进行控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学习效果,因此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又一良方,就是以作业“质”的高效来削减无效的“量”,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的又一工作就是结合学科特点与课程目标,对作业进行内容进行丰富、作业形式进行创新、作业难易度进行规划,利用多元化的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3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量的控制,以具体要求为依据,只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就能做到,而作业设计与创新具有开放性与个性化,是当前教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以下就具体的作业实践进行了分析.

3.1  丰富作业设计形式

除了习题、教辅作业外,教师需要对数学作业设计做出创新,依据学生思维、认知、心理情况,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考虑作业的趣味性、多元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数学的学习,主动参与,不拖沓,提高作业实效性.

(1)调查类作业

调查类型的作业应用比较广泛,其展开形式可以是小组形式,也可以是个人形式,通过多种途径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类作业相较于传统类型作业,能够锻炼学生多种能力,像是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会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完成作业.

例如  《有理數》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信息搜集型作业“有理数的发展历史”,请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探究有理数的起源、发展,有理数在课本的描述,最后说一说我的思考,旨在让学生学习信息搜索工具,整理有理数的历史文化,从历史发展中了解数学的基本规律.最后用我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与思考,有利于学生严谨求实学习态度的养成.

再如  在进行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等相关概念教学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内化这一概念,课后可以“调查某地区不同时间内的温度”的作业,借助电脑、电视等终端设备进行搜索,教师再辅以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相关的计算与统计,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明白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有较强的实用性.

(2)总结类作业

数学错题是不可避免的,对错题进行整理再练习,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明显的效果,以单元为单位,对错题进行总结与管理,可以作为作业设计的原则,促进学生对这些知识再一次地进行动态思考,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教师适时、及时地进地指导,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后,就可以布置单元错题总结类作业,让学生以一定的规律对错题进行整理、分类,并对错误出现的原因进行自主分析与判断,将数理知识内化于心.

3.2  提升实用性作业比例

知识的学习最后是需要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因此教学要致力于作业与实际的结合,作业设计也不例外,提升实用性作业的设计比例.教师要进行大胆创新,打破常规限制,设计具有生活气息、实用性强的作业,不但拉近了学生与数学间的距离,同时也提高了作业的实效性.

(1)生活性作业

数学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源于生活,最后所学的知识也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丰富并创新了作业内容,从中融入生活元素,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巩固与回味知识的同时,培养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拉近了知识与学生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新的理解,为数学学科赋予新的意义.

例如  “勾股定理”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搜集了具有生活化的数学题目,其中包含了勾股定理的知识.“要制作底边BC长为44cm,顶点A到BC的距离与BC长的比为1:4的等腰三角形木衣架,那么腰AB至少需要   cm.”这个题目除了问题的提出外附带一张木衣架的图片,为本来具有抽象性的数学题目增加了生活性与实用性,整个问题的表现亲近多了,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生活价值.

(2)实践性作业

实践是践行知识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搜索、实践或者操作类的作业,丰富作业形式的同时让作业更具深度与广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作业欲望,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全面发展.

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一课时三角形的性质与中位线教学内容后,教师布置探究性作业,以三角形学习为基础,用自己的方式找出梯形的中位线.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或点拨,如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查一查,或者以生活中的梯形实物为例,观察、分析、拆剪等找到梯形的中位线,这一过程中对于初中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品格以及实践能力等都有促进作用.

3.3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态度决定行动,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对于作业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对数学作业缺少兴趣,很难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更别说发挥它的作用了.因此要增加了作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变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重视学生良好情感的塑造,让数学作业更有态度,才能起到一个好的效果.

(1)游戏类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借助游戏类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游戏理念出发,设计趣味行业.

例如  在学习“概率”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基于这一部分内容,设计数学小游戏作业,以小影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后做题,游戏为“玩牌猜概率”.游戏制定小刚和小明玩牌游戏,共三张,分别是像、虎、鼠,规则是像胜虎、虎胜鼠、鼠胜象.同时出牌,相同则为平局,不同则以游戏规则定输赢.借助充满吸引力的斗游戏玩扑克的场景,首先抓住学生的眼球,增加作业的兴趣,然后完成以下数学作业.

问题一  一次出牌小刚出“象”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二  如果用ABC来表示小刚的三张象、虎、鼠的牌,用A1B1C1表示小明的牌,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一次出牌小刚胜小明的概率是多少?请附以列表或树状图进行说明.

问题三  你认為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本次作业基于信息技术出发,借助游戏的模式,首先在形式与内容上就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在游戏化的基础上再辅以问题的探究,将作业的趣味性与教育性都全面地发挥出来,整个作业更具科学性.

(2)层次性作业

给作业分层也是保持学生对作业兴趣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时候作业过难过简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作业形式,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作业,作业设计更加人性化,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教师对学生差异性正确认识,采用分层练习,异步指导的方法,致力于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基于这一要求,教师设计了探索性、常规性、基础性作业等不同层次的作业.

“一元二次方程”课后设计:作业一,“基本题”一般是与定义、性质或公式相关的选择或填空题;作业二,“常规题”与解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计算题,可运用一些略有难度的提高题和发展题来发展学生思维;作业三,“探究题”一般带*号的题或者综合题;即针对学生的优势或不足来布置作业,既避免大量练习给成绩好的学生带来负担,产生厌倦情绪,又能避免给成绩差的学生带来挫败感.

4  结语

双减要求教师对作业进行减负增效,发挥作业再学习、再创造的作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对作业的错误认知,科学合理地控制作业量,利用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增加作业的吸引力,让学生快乐学习,让作业与教学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生态,让教育更有温度,紧跟教育改革步伐,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蔡琴.“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策略[J].亚太教育,2023(13):7-9.

[2]覃仕山.“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23,12(02):121-124.DOI:10.

[3]郑少卿.“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J].亚太教育,2022(19):138-140.

[4]王雨,孟凤娟,郭春东.“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探讨[J].科技风,2022(27):40-42.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227014.

[5]胡雯,熊建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8):107-111.

[6]刘芝羚.立教促变 精准优化——“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思考[J].亚太教育,2022(16):31-33.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教学改革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