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5.041
[摘 要]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希望能抓住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和行业竞争力。同时,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值得探究和推广。因此,文章着重探讨加强生产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生产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
[中圖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不断创新商业竞争模式,采取更优化、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健全商业管理体系,以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提高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生产制造企业亦是如此。基于此,生产制造企业应当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并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成本约束,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1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述和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企业对自身经营和生产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各类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管理,规范企业运营管理活动,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在微观层面,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并将其细化、分解,转变为各个部门的战略目标。结合战略目标制订预算计划,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稳定运行[1]。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帮助企业完成战略发展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同时对诸如资金、设备和信息等各项资源的应用都具有良好的统筹、约束作用,有助于加强成本管控。基于标准的流程,各部门资源流通更加规范、科学,避免了资源浪费,能够节约企业成本,帮助企业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此外,全面预算管理是各项目实施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判断和决策等均提供了科学依据,赋予各部门相应的监督权力,全员共同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和监督工作,增强了企业运营成本管理的科学性,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第二,预防企业成本管理风险。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种风险,比如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审批决策不专业等,均有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工作人员必须结合企业当下发展和未来规划,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增强全面预算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企业成本管控,合理规划各项成本支出,并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确保企业平稳发展。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引入全面预算理念,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企业运营管理和生产活动进行动态监督,建立预警机制,预防成本管理风险,有效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为推动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生产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2.1 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当前,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已经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并有条不紊地运行。但结合具体应用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未能正确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真正意义,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仍然以开拓市场、提高销量为主要目标,各部门参与性不足。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未能发挥各部门积极主动、联合协同的作用。因此,即便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但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未实现全员参与,无法全面展开工作[2]。
2.2 企业预算编制不科学
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明确企业战略目标,规范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增强成本管理效果,为推动企业稳健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当前部分生产制造企业仍然存在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预算目标缺乏长远规划。部分生产制造企业在预算管理目标设定与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脱离实际、不科学的现象,预算管理目标单一,只着眼于当下,未采用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方法,影响了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比如,部分生产制造企业在未进行足够调研和科学预测的情况下简单地采用增量预算法,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随意叠加,以此确定本年度的预算目标,导致预算和实际偏差过大,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财务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侧重于预算数据的收集,但数据分析工作流于形式,预算编制仍然采用基数加因素法,未引入绩效预算等先进方法。此外,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不准确,存在预算编制粗放、随意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比如,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为争夺更多资源,一味追求速度更快、预算更多,经常会发生虚报预算的情况。而财务部门未结合以往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导致预算计划缺乏科学性,降低了预算编制质量。缺乏先进、高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不仅影响预算编制效率和质量,还给后期预算执行和成本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
2.3 企业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目前,生产制造企业预算执行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预算口径单一。全面预算管理包含资本预算、融资预算、成本管理等内容,本身较为复杂,覆盖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但是目前受诸多因素影响,生产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并未真正发挥其价值。管理口径单一,基本只针对某一个项目预算实施管理,预算活动未与业务规则相融合,导致预算执行反馈不全面。
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一方面,对各类支出的事前控制缺乏有效监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未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和体系,未建立有效的追责机制,因此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缺乏对各类支出的事前控制,更侧重于事后控制,对企业前期各项支出的分析和管控不足。而企业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各个管理、控制和执行环节紧密相连,某一个环节产生问题,其他各环节也必然会受到影响[3]。比如,部分支出未进行可行性分析,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支撑,预算执行责任主体、过程和费用归属模糊,既不利于预算执行,也削弱了预算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未建立相应的考核与保障机制,缺乏预算执行约束力,各部门自我预算控制粗放。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员、全过程参与,各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项目数据和资料,由财务部门负责数据分析与预测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数据是否合理或者是否贴合实际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即使提交的数据和资料没有与实际需求相吻合,各部门不仅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可能按照其提交的需求进行拨款。最终,各部门提交的预算数据往往脱离实际,影响了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的有序开展。
2.4 预算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当前,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已经引入了ERP系统,并实现了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并行。但是由于缺乏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配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同时未实现各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手段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未建立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目前企业应用的系统虽然涉及部分内容,但是缺乏预算模板,未引入灵活的预算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滞后、公式固化的问题,实际使用效率低于人工操作。加之系统设置一致性不足,缺乏动态的跟踪机制,具体还需人工操作,而且没有添加提醒、一键式审批等功能,导致数据信息传递滞后、不准确,无法实现动态化跟踪和管理。
另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各系统数据终端仍未有效对接,不同系统的数据承载量、数据内容、抓取重点都有所不同,各部门数据传送结果有所差异,难以为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4]。
3 加强生产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强化预算管理意识,营造预算管理环境
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层应当发挥榜样作用,增强自身的预算管理意识。从制度体系、流程和组织架构设置等方面着手,明确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交流会等方式,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促使企业内部人员掌握更多的预算管理专业知识,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比如,可以邀请专家介绍先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全体员工的重视程度。
3.2 完善企业预算编制,革新预算编制方式
第一,构建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生产制造企业应当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基于战略导向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拓展企业资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兼顾当下的发展机遇、难题和重点,也要考虑长远目标,形成覆盖战略目标、运营管理目标、短期经营目标的管理体系,避免因小失大。
第二,引入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生产制造企业必须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引入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编制的灵活性。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引入当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等,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或预算管理目标灵活调整[5]。通过采用上述预算方法,财务人员能更加轻松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编制压力也相应降低。
3.3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做好预算执行考核工作
第一,实现预算管理全覆盖,加强预算监督。必须明确预算管理并非只针对某一个项目或者某一个部门,再或者是某一个阶段,而是一个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因此,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审批、执行和监督体系,明确各环节责任人,赋予不同人员权限,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比如可以采取计分的监督形式,一次违规操作计2分,扣除当月绩效,计分满5分,对该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并考核,考核成功后才能返回原岗位。全员均有监督权,经核实情况属实者,给予相应奖励。将监督与自身利益相结合,调动员工预算执行的积极性,营造全员监督的环境。
第二,完善预算执行考核。首先,建立健全预算考核机制,结合企业当下发展状况,基于政策导向调整、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确保预算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其次,赋予审计部门相应权力,由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确立审计目标,对未严格落实预算执行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公开预算执行监督结果,在企业内部运行共同监督机制,促使各部门正确使用预算资金。最后,完善预算考核机制。通过招聘或者内部培训的方式,确保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考核人员的专业性,综合评估企业运行状况。在预算考核指标设计中,关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均衡性,比如客户满意度、产品创新指标等也应作为重点考核内容,提高预算管理的专业性、全面性。
3.4 革新预算信息系统,提高预算控制水平
第一,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简化预算管理流程,使所有预算管理工作实现自动化、流程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生产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当前的预算模式,加入更多預算公式,并将这些公式灵活组合,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预算编制需求[6]。这样既能满足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又能纵向、横向地进行预算分析,以信息化建设助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将ERP系统和各个业务系统相衔接,实现各系统数据互融互通,为预算编制、执行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例如,搭建业财融合一体化发展平台,建立数据库,各部门的数据均提交至财务分析数据库,再由财务部门负责汇总和分析。在此过程中系统自动设定了各部门提交数据的渠道、时间、责任人等,相较于人工管理更加严谨、高效和规范。生产制造企业还可以基于信息化手段做好预算行为的动态跟踪,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坚持先预算后业务、无预算不审批的原则,合理分解部门预算,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 结语
在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工作中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生产制造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从预算编制、预算考核、预算执行监督等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强预算管理的高效性和精准性,使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真正的作用,助推生产制造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 关于加强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策略研究[J]. 商业观察,2023,9(18):33-36.
[2]王孟轩.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 财会学习,2023(13):108-110.
[3]于林平. 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国际商务财会,2023(6):73-76.
[4]周博,马琳. 全面预算管理在工程化生产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1):91-93.
[5]彭贵华.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结合应用策略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2022(12):61-63.
[6]苏丽霞.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市场,2021(3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