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妈阁是座城》的情感建构与文化认同

2024-04-07 15:45尹洪玉
今古文创 2024年9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回应国家号召,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家发展大局,特别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区政府采取政策扶植、资本介入等措施,致力于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澳门本土电影《妈阁是座城》具有鲜明的作者化风格,叙事内容呈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叙事主题凝聚了对澳门城市文化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身份认同,映射了整个社会的时代发展变迁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情感建构;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09-008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27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澳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不断完善,逐渐实现产业发展与内涵升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推动下,作为澳门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澳门本土电影《妈阁是座城》由著名导演李少红执导,改编自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影片以澳门为背景,叙事时间从澳门回归前后来展开故事讲述,建构了女性叠码仔梅晓鸥与三个赌徒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情感纠葛,揭示了时代发展变化下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命运走向、女性的精神困顿与反思,以及人性与人情的救赎。同时呈现了时代变化下澳门的时代景观、社会变迁、文化地标与现代都市的发展。电影《妈阁是座城》凝聚了对澳门城市文化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身份认同,折射了整个社会的时代发展变迁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的发展。

一、主题内涵与文化认同

《妈阁是座城》顺应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根植于粤港澳大湾区纲要精神“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进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影片的价值取向与视野格局不仅践行了粤港澳大湾区精神,还讴歌了人生与人性的情感维度与女性自我奋斗的价值精神。

电影故事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却不以现实生活为抽象化。影片《妈阁是座城》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其保留了原著中女性情感与价值取向的精髓。影片不仅具备真实动人的生活感与戏剧化的故事结构,同时又富有强烈的情感表达与社会思辨。影片《妈阁是座城》揭示了时代发展变化下小人物的生存境遇与情感价值取向,关注女性自身命运与成长以及对人性与人情的深层探讨。女性穿梭于纸醉金迷的赌场、赌客与生活间,在赌城中重寻自我,女性的“义”是建立于情感基础之上的。而男人的“赌城”是假江湖,男人的义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在利益的驱动下,男赌客抛弃了情信义,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传统男性权威的解构与男性英雄主义的瓦解。于女性而言,所谓的“闯江湖”就是坚守情信义。影片将时代、人性融入“賭城”中,展现了人物的成长与命运、人性的堕落与沉沦、人性的救赎与情感认同,通过“赌城”来窥探社会的发展变迁、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象与时代的精神风貌。

20世纪20年代,法国著名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了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的本质是立足现在对过去的重构,即“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的记忆是对过去的重构”,挖掘其深层意蕴、情感指涉与文化认同。[1]城市空间作为文化地标性的能指符号,不仅指涉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变迁,同时参与了人物成长的主要叙事环境,承载了人物与城市的情感勾连。

《妈阁是座城》以澳门这座城为故事背景,意象化的“城”指涉物质之城、情感之城与精神之城。“城”作为文化地标性能指符号,指涉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及澳门这座城的历史与文化变迁,同时折射了时代洪流裹挟下现代都市中人的生存困境、情感匮乏与精神困顿。“城”与人连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及因赌而变的命运,指涉的是叠码仔梅晓鸥与三个赌徒情感纠葛与暧昧关系。城与人性反映的是女性对男性的生命救赎,梅晓鸥游走于赌性与人性、光明与黑暗、情感与利益间,呈现了女性对文化之城的情感认同与精神救赎。人物在城市空间中的生存认知与生命体验,逐渐在自我成长的历程与主体意识的探寻中实现了自我的主体需求。人物通过自身的努力,其情感认知、社会认知与城市空间的价值要求逐渐契合,以此实现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妈阁是座城》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欲望、存在的焦虑、现代性的空虚、个体之间的分裂隔阂,赌钱、赌情、赌命的爱恨情仇,人性命运的宿命化表达展现在观众面前,进一步对社会审视与现实批判,对人性的拷问与“人之为人”的审思。

《妈阁是座城》以小人物的个人成长史见证了时代变革与人文变迁,凝聚了对城市文化与过去的集体记忆,进而对家国产生情感认同与文化认同。在历时性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导演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阐释,体现了导演的本土关怀与主体意识的探寻,对澳门文化记忆的寻根及文化情感认同。《妈阁是座城》对人性的探讨、对城市文化的情感认同为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进行思想上的提升,具有极大的社会传播价值,其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社会意义的展现,增强了主题内涵的思想厚度、情感温度与艺术高度,引导了澳门本土影视创作发展的新方向与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多线叙事与情感建构

《妈阁是座城》以作者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多重的叙事结构与审美价值,展演了时代发展变迁下,人物的生存境遇、情感纠葛与命运走向,暗含深层的视觉隐喻。1948年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提出作者论的概念,其内涵表征着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与作者风格的艺术表现力。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和特吕弗等人深化了作者论的内涵,为此提出了作者策略,这一理论批评方法,为影视批评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理论资源。[2]《妈阁是座城》从批判的理性视角出发,通过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人物形象的情感建构及个体与时代命运的触碰,生动反映了时代变革与人文变迁及情感价值的精神内涵。

《妈阁是座城》通过多线的叙事策略,呈现了不同阶段下女性叠码仔梅晓鸥与三个赌徒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情感纠葛。梅晓鸥叠码仔这一特殊的高危职业与身份,受原始本能欲望的驱使,游走于赌场和赌徒之间。一方面为了维持生计,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男性的报复心理。

梅晓鸥与卢晋桐的爱情止于男性嗜赌与人性的堕落。影片中卢晋桐嗜赌如命,欺骗梅晓鸥的情感,沦为丧失人性的赌徒,人物宿命般寓言式的疾病隐喻,暗含了赌徒卢晋桐的个人悲剧与命运悲剧。

赌客段凯文深陷债务危机,他开启了无赖模式逃避债款,多次欺骗梅晓鸥的情感。外表儒雅、沉稳的成功人士房地产商段凯文人设崩塌,在金钱欲望面前内心极度的自私与丑陋。人性的道德良知在利益面前形同虚设,男性丧失了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段凯文宿命般的命运吞噬了家庭伦理关系、道德原则与人格尊严。倾家荡产、妻子中风瘫痪,段凯文失去了家庭,沦落到入狱的悲惨结局。梅晓鸥出于对段凯文的信任,将房产抵偿了部分债务,梅晓鸥向欠下巨额债务的段凯文追债时的理直气壮,体现女性在现代进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在男权建构的话语体系下,女性勇于反抗,寻求话语权,以及对男性权威的反抗。段凯文的行动线呈现的是人性的堕落、道德沦丧与信任危机,解构了男性的权威形象。

而梅晓鸥对艺术家史奇澜生命与人生的拯救带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史奇澜的迷失与欲望放纵使得其失去了光明的大好前途。影片结尾史奇澜在赌场放下砝码,将赌博赢来的钱财挥之而去,以此戒掉赌瘾,浪子回头重新回归到了家庭、事业。从道德觉醒中转变的史奇澜,实现了由赌性到人性的回归。男性在女性身上寻找到了生命的爱与尊严,史奇澜从人性堕落到自我意识觉醒完成了人性的自我救赎。

《妈阁是座城》通过多线叙事的叙事策略与戏剧化的艺术表达,建构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富有强烈的情感表达与社会思辨,使影像故事得以全景式呈现,传达了深层的文化视觉隐喻。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寓意的电影,聚焦于个体人物的生存现状,展现了人性与人情的救赎以及男权社会下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反映了时代变迁之中的矛盾问题,“赌城”内外折射出了一副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以及当代中国的变迁画卷。《妈阁是座城》呈现了时代变迁之中个体人物的生存现状、精神困顿与女性的成长,揭示人性与人情的救赎。小人物在迷茫焦虑中成长,在抉择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展现了新女性独立自强的成长史诗与女性成长的奋斗精神。

影片将小人物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相结合,折射了时代洪流裹挟下个体人的生存境遇与社会文化变迁,探讨了人性与社会问题,映射了个体在大湾区发展中的责任使命与理想,也映射了澳门回归后的发展变化以及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建设的图景。

三、女性意识与主体建构

女性主义批评发轫于18世纪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其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等理论的影响,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再到后女性主义,催生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女性主义的核心诉求是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会权利与性别平等,主张以文化建构的视角批判意识形态中的男性文化霸权,重新审视性别与权力等议题,以此消除男女性属差异。[3]

《妈阁是座城》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与女性主体意识。影片以女性为叙事主体,建构了女性与三个赌徒间的复杂关系,以女性的行动与成长,展演了独立自强、坚韧不拔的新女性形象。梅晓鸥游走于赌场与赌徒之间,以反凝视的叙事话语,一改被动的、被凝视、符号化的传统女性形象。梅晓鸥将男性带进赌场,陪伴男性赌客赌博,游刃有余地将男性掌控于自己手中,此时,男性成了被凝视的形象,处于客体的地位。梅晓欧以主动的行动线,僭越了男性凝视的叙事逻辑与性别运作机制,以自己的谋略与智慧拯救了处于生存困境与精神困顿中的男性,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到主体建构的精神蜕变。

影片建构了“赌城”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卢晋桐、段凯文、史奇澜三位赌徒沉迷于赌博,对金钱的欲求极尽疯狂,在赌桌前寻求刺激与拼杀快感,反复推倒砝码,迷失了心智,呈现了人性的贪婪与沉沦。赌场里的男性原本是典型的男权社会下的缩影,他们代表着权威、地位以及势力,然而男性在金钱、欲望面前丧失了理智与情感,暗含了男性尊严与权威地位的式微。

梅晓鸥对段凯文、史奇澜、卢晋桐三位赌徒的生命救赎、对男性的生命拯救,展现了人性的良知与善意,最终获得了男性对其尊重与情感认同。梅晓鸥敢于赌自己的青春、情感与人生,以此填补自己残缺的情感、破裂的家庭,从而获得心灵与精神的情感慰藉。梅晓鸥在实现自我价值与追逐梦想过程中强烈的意识表达展现了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成长,完成了女性主体性的建立及主体身份的确认,在社会中获得了女性新的身份认同,进一步实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与人生价值。

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与话语空间下,人物的身体展演带有批判性的自我表达。《妈阁是座城》中的梅晓鸥行动线突破了父权中心制的权力话语与象征界规约化符号秩序,以解构主义的视角重构了女性的主体性与女性话语权。影片不仅形塑了女性自身生存的空间话语,同时也建构了其共同的文化符号秩序的身份及新女性形象。梅晓鸥从叠码仔回归到母亲身份及拯救男性的戏剧性情节建构,集中体现了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同时也呈现了女性的人设以理性的方式与父权中心协同并序发展。

梅晓鸥训诫沾染赌瘾的儿子,烧掉了儿子赌博赢来的钞票,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生命救赎及梅晓鸥与金钱决裂的精神意志。梅晓鸥压抑内在本能的“賭性”,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拯救,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品质,反映了母亲对儿子的歉意与痛心。异质化“城”空间与赌客寄居性生存指涉意识也即形态的虚幻与身份建构的差异,“城”赋予深层的哲学思辨意识,空间的假定性与意指性解构了象征性符号秩序,同时隐喻着赌性与人性的博弈。随着梅晓鸥自主意识的觉醒,其向男性追债时的理直气壮,展现了英勇无畏、坚韧不屈的精神意志,同时也突破了男女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身份建构,以此寻求平等的话语权力。梅晓鸥在事业低谷时,靠着自己的谋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女性在江湖中重寻自我,从男性客体欲望的对象蜕变成自己把握命运的独立女性及自我人格的独立,打破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展现了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成长、女性强烈意识表达与自身命运的救赎,梅晓鸥的形象映射的是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年轻一代人生活的缩影。

《妈阁是座城》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与女性话语力量,影片叙事内容以女性反凝视的叙事话语,突破了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符码,僭越了传统父权制与性别权力机制的操演逻辑,凸显了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肯定了女性的主体价值与话语表达。梅晓鸥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及人物行动线,展现了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独立自主的价值追求。在男性处于生存困境与道德边缘夹缝中及在情感与利益的矛盾中,女性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力量,重构了女性话语权,获得了社会对其身份认同与女性人格尊严,进而实现女性的自我价值。

四、结语

《妈阁是座城》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以冷静客观的影像方式书写人生,对人情与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提升了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通过小人物的成长史隐喻了大时代的变化,见证了澳门的风雨变化与辉煌成就。导演通过主题意蕴的深层内涵与文化认同、多线叙事的艺术表达与情感建构、女性意识与主体建构,呈现了时代变化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景观变迁与现代都市的发展,凝聚着文化情感建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叙事内容突破了男性中心的文化符码,凸显了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与追求个性自由的价值观,肯定了女性的主体价值与话语表达。

导演致力于挖掘澳门本土文学作品,打造优质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从文学到电影的艺术盛宴,推动了澳门本土影视剧的发展,体现了创作者对本土的关怀,对城市文化记忆的寻根。《妈阁是座城》为澳门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为澳门本土影视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青年电影人要致力挖掘澳门本土化的元素,发掘优质IP资源,创作优质的剧本,拍摄精良的影像作品,用影像的视听艺术传播澳门形象,推动澳门影视的国际化传播,助力实现文化产业升级与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2.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6-58.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8-230.

[4]秦喜清.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 女性电影 后现代美学[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81-182.

[5]Laura Mulvey.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J].Screen,1975:6-11.

作者簡介:

尹洪玉,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方向:影视产业与影视批评。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