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肇敏行成曰直”這一条按语出发,试探“直”这个谥号的含义,并尝试合理解释“肇”“敏”二字的关系和“行成”之义。“肇敏行成”是“肇敏于行成”的省略写法,其中“肇敏”不是传统“敏于行”之“敏”的疾义,而均应释为勉义,即奋勉于德行养成、美行修成的意思。
【关键词】《读书杂志·逸周书》;谥号;直;肇;敏;行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9-003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10
《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肇敏行成曰直”,王念孙案:“《尔雅》:‘肇,敏也。郭注引《书》‘肇牵车牛,是‘肇与‘敏同义。《论语》曰:‘敏于行。故曰‘肇敏行成。孔训肇为始,云‘始疾行成,言不深也,失之。”[1]即使按王念孙“肇”“敏”二字同义连用及其所举“敏于行”的意思来理解,依旧未能详解“行成”与“直”之间联系有何具体含义。
孔晁所注“始疾行成,言不深也”确实与谥号“直”之义有相冲突之处,后有苏洵《谥法》提及“直”,言“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无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故此“直”应该是美谥,孔晁所言非是。“行成”应是“德行养成、美行修成”之义,并且根据《诗经》与金文材料中“肇敏”同义连用的文例,此处“肇敏行成”乃是“肇敏于行成”的省略写法,其中“肇敏”也不似王念孙所认为的“敏于行”之“敏”的疾义,而均应释为勉义,即奋勉于德行养成、美行修成的意思。也顺带提及《尚书·酒诰》中的“肇牵车牛”之“肇”训为“敏”,也应作勉励之语来理解。
一、谥号“直”之义蠡测
谥号往往“一字寓褒贬”,其是帝王将相等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所给予的蕴含褒贬之义的称号。有学者曾整理过西周时期、春秋时期及战国时期实际使用的谥号[2]和先秦帝王、诸侯谥号的含义[3],或多见于《谥法解》,如文、武、成、康、定等;或少见于《谥法解》,如声、躁、夸等,还有一些复谥,如惠文、孝文、昭襄、武灵、武成等。考察目前所见文献资料,均未见有学者对谥号“直”字做出讨论。
《说文》:“直,正见也。从从十从目。”段玉裁注:“《左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其引申之义也。见之审则必能矫其枉,故曰正曲为直。”《谥法解》前文涉有“刚强理直曰武”一句,孔晁训“直”为“正无曲”,卢文弨改为“无曲也”。潘振训“肇敏行成曰直”之“直”为“不曲也”。由于“直”可以从正他物之曲的行为与正己之曲的品性两个方面去理解,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似有片面理解之嫌,因此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以一种内外并蓄的德行的解释来贴合先秦礼乐制度的要求。
关于先秦时期“直”这一美德,文献中多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古人王道政治的界定,见于《尚书·洪范》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此为箕子为周武王陈述安邦定治之大法。“洪范”即大法之意;王道即“皇极”,为君王的道德政治理想。[4]《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简子从正曲之直的角度提出了“成人”的观念,将“礼”的重点置于人自身,“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诗·大雅·崧高》中有“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孔颖达正义曰“言申伯之德,安顺而且正直,以此顺直之德,揉服此万邦不顺之国,使之皆顺”。在《礼记》中也有多处提到“直以正身”这一准则,如《深衣》篇“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由此推之,我们认为“直”这个谥号可引申为人物自身刚正不曲、身行正直之义。
二、“肇”与“敏”关系试探
“肇”字承载的意思在早期出现时应始见于甲骨文,发展到后期异体众多,可隶作 、 、肇、 、 、肈、 等字形,已作始意。而此从攴的肇字原《说文》未收,许本《说文》仅收戈部的肈和户部的肁。《说文》之中“肈,上讳”,此避汉和帝讳;“肁,始开也。从户、从聿。”大徐本《说文》的攴部增有其字,并言:“肇,击也。从攴肈省声。”在肁字下,段玉裁注:“引伸为凡始之偁。凡经传言肈,始者,皆肁之叚借,肈行而肁废矣。”又在肈字下,段玉裁注:“按古有肈无肇,从戈之肈,汉碑或从殳,俗乃从攵作肇。……肁者,始开也,引伸为凡始。……汉人肁字不行,只用肈字训始。”在《尔雅·释诂》中亦有“肇,始也”。不过在《尔雅·释诂》“肇,谋也”下,郭璞言“肇所未详”,邢邴疏云:“肇者,《大雅·江汉》云:‘肇敏戎公。”在《尔雅·释言》“肇,敏也”下,郭璞注曰:“《书》曰:‘肇牵车牛。”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肇”字确有始义,如《尚书·酒诰》中“肇国在西土”与“肇我民”的“肇”,臧克和注释为“肇国,犹言开国”“肇我民:按语义犹上文‘肇国,又与下句语义相承贯”[5]。而同一篇中“肇牵车牛”的“肇”,黄怀信注释训其为敏[6];李民、王健也释其为敏,迅疾,犹言“赶快”[7];而屈万里将其释为一个语词[8]。
孔安国传曰:“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孔颖达正义曰:“既上言文王之教,今指戒康叔之身,实如汝当法,文王断酒之法故今往当使妹土之人继尔股肱之,教为纯一之行。其当勤于耕种黍稷,奔驰趋走供事其父与兄。其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以子如此,善子之行,子乃自洗洁,谨敬厚致用酒以养,此亦小子土物爱也。”又言“若当农功,则有所废,故知既毕乃行,故云‘始牵车牛,即牵将大车,载有易无,远求盈利,所得珍异而本不损,故可孝养其父母,亦爱土物之义也”。这也是一个训“肇”为“始”的例证。
臧克和认为此处“肇”训为“敏”,“敏,勉也”[9],据此结合语境,确可作“勉励、勤勉、赶紧”来理解。“肇牵车牛”之“肇”若据以上孔安国的注与孔颖达的疏而训为“始”看似更能连接上下文时间与因果递进之意,但实际上“肇”字处在《尚书·酒诰》这么一个记录了摄政王周公对康叔姬封、周王室子孙以及前殷遗臣的禁酒令的语篇环境里,还是按照勉励之语来理解比较合适。
《诗·大雅·江汉》主要讲述的是宣王时期召公的后裔召虎奉命讨伐淮夷的历史事迹,其中第四章出现的勉励之语“肇敏戎公,用锡尔祉”的“肇”,旧或释为“谋”,如毛传、向熹《诗经词典》;或释为“长”,如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或释为“开”,如朱熹《诗集传》,等等。而后来的学者则多释为“敏”,如高亨《诗经今注》、向熹《诗经词典》一说释为“勤勉努力(于)”引马瑞辰《通释》“肇敏连言,即训肇为敏”和闻一多《尔雅新义》“肇敏与劭勉声近义同”等,裘锡圭先生也认为高亨将其释为“敏”“或可信”[10]。
通过语料考察,可以发现在金文中,“肇敏”连用现有两见:
(1)女(汝)小子,女(汝)肈(肇)诲(敏)于戎工(功),易(赐)女(汝)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用从乃事。(8·4328—4329不 簋,西周晚期)
(2)女(汝) (劳) (朕)行师,女(汝) 肈(肇)诲(敏)于戎攻(功),余易(赐)女(汝)……(1·285叔夷钟,春秋晚期)
“肇”“肈”为一字异体,“公”“工”“攻”通假已然毫无问题。但上述所涉“肇”字,各家多训为“敏”,如陈梦家引《尔雅·释言》“肇,敏也”并认为“肇敏于戎工即敏于戎工”[11]。或具体释为敏捷义,如许伟建释“肇敏”为敏捷迅速[12],王辉认为“肇、敏义近连用,指敏捷”[13]。或释为勉义,如洪家义谓:“肇敏,义为奋勉。”《汉语大词典》:“肇敏,犹黾勉。谓尽心竭力。”[14]由此观之,各家虽都释“肇”为“敏”,但侧重点实有所不同。武振玉赞同闻一多《尔雅新义》中所言“肇敏与劭勉声近义同”,并认为“肇敏”之“肇”或认为是“劭”的借字,应当释为勉义[15]。笔者认为,“肇”训为“敏”,应是从此勉励之辞的语境衍发出来的,遇到“肇敏”连用的情况,大都应作奋勉来理解,这样才能更加切合语境。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史学角度新解,许风杰从字源上厘清“敏”字的本意,认同大部分学者赞同的《说文》:“敏,疾也。从攴每声”的解释,并认为“肇敏戎公”中的“敏”是指一种臣德,即身为臣子应该积极地以迅疾的实际行动为王室效劳[16],此观点或许可备一说。
最后,基于蒋文结合青铜器铭文对“肈/肇敏(于)戎公/工/攻”的结构与“肈/肇”字进行了详尽的考释,认为《诗经》习用四字句,为了形式整齐而省去了“肇敏于戎公”的“于”字[17],我们也怀疑“肇敏行成”也是因为《谥法解》的通篇行文习惯而省略了“肇敏于行成”的“于”字,文义原貌或作“肇敏于行成曰直”。
三、此处“行成”之义试解
“敏于行”一般作“疾于事”解,意思是做事迅疾,《论语》中与此文例相近的如: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篇》
刘宝楠正义曰:“敏于事而慎于言者,敏,疾也。言当敏疾于所学事业,则有成功。《说命》曰:‘敬逊务时敏,厥修乃来是也。”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里仁篇》
刘宝楠正义曰:“此章慎言贵行也。讷,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于言,敏疾于行,恶时人行不副言也。”若按此理解,则《谥法解》“肇敏行成曰直”即清人朱右曾在王念孙的基础之上认为的“敏于行而行成则能正之之曲”,此是将“行成”理解为做事成功,但将此解与谥号“直”的内涵相统一,难免理解起来似乎还有些牵强。
若将“行成”看作一个词,则此词有两义,其一即谓议和,文例多见于《左传》,如:
(5)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6)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
—— 《左传·成公九年》
(7)郑人恐,乃行成。
—— 《左传·襄公九年》
其二谓德行养成、美行修成:
(8)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 《礼记·乐记》
关于上例“行成而先”,孔颖达将“行”与“德”相联系,认为“行成则德成矣,言德在内而行在外也”。我们认为,周公作《谥法解》,其中必然受到周公制礼乐的影响,“肇敏行成”之“行成”,应作“德行养成、美行修成”的意思来理解。“肇敏于行成”意即奋勉于德行养成、美行修成,如此便可与谥号“直”用来评价人物自身刚正不曲、身行正直的意义相配。
参考文献:
[1]黄怀信等撰.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46.
[2]薛金玲.先秦《谥法》行用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91-94.
[3]张丽丽.先秦时期帝王、诸侯谥号词汇—语义系统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4]黄敦兵,雷海燕.先秦儒家礼制中公正理念的建构逻辑[J].理论月刊,2007,(04):58-60.
[5]臧克和.尚书文字校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332-335.
[6]黄怀信注训.尚书注训[M].济南:齐鲁书社,2009:
221.
[7]李民,王健撰.国学经典译注丛书 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14-215.
[8]屈万里.屈万里全集 尚书今注今译[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42.
[9]臧克和.尚书文字校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335.
[10]裘錫圭.从殷墟卜辞的“王占曰”说到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J].中国语文,2002,(01):75.
[11]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23.
[12]钟旭元,许伟建编.上古汉语词典[M].深圳:海天出版社,1987:290.
[13]王辉.商周金文[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248,注11.
[14]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9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251.
[15]武振玉.周金文“肇”之词义试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56-62.
[16]许风杰.周汉“敏”德及其阐释研究[D].武汉大学,2019:11-19.
[17]蒋文.先秦秦汉出土文献与《诗经》文本的校勘和解读[M].上海:中西书局,2019:136-137.
作者简介:
鲍砚琴,女,安徽天长人,湖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