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 要:姓与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早就在中国产生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姓氏;伯仲叔季;庙号;谥号;年号
姓与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早就在中国产生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就我国古代的姓与名作一简单考究。
关于姓的起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作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可见,姓的产生是随血缘关系的确立而出现的,而最初的血缘关系是从女性来确定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差,一些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主要靠妇女的采集,妇女地位逐渐提高。由于处于群婚制阶段,男子地位低且极不稳定,生下来的孩子只好跟随处于权威地位的母亲,留在母亲氏族内,往往“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为了区分这些不同的母系氏族,于是就产生了姓。由于这时的各氏族妇女处于权威地位,所以姓大多数从“女”,氏族内的子女当然要随母亲取姓,世系也按母亲来计算。
最初的姓大都从“女”部,如“姜、姬、姚、赢”等。后来随着子孙的繁衍,一个氏族又开始分为若干个支部落为了区分它们,也给它们去了各自的称号,这些称号就是氏。氏的命名各有其依据。又的氏是根据原来祖先的国名来称呼的,如鲁氏、吴氏、赵氏等等;有的是根据祖先的号来命名的,如高阳氏、轩辕氏等等;有的是根据祖先的封爵了命名的,如王氏、候氏、王孙氏、公孙氏等等;有的是根据祖先的官职来命名的,如司馬氏、司徒氏、司空氏等等;有的是根据祖先所从事的职业了命名的,如祖先从事巫术活动的称为巫氏,除巫氏外,还有卜氏、陶氏等等;有的是依据祖先所居住的地区来命名的,如西门氏、东郭氏、南宫氏等等;其它的还有以图腾崇拜物为氏的等等。总之,随着姓的出现,氏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是“三代之前,姓名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又氏,贱者又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三代而后,姓氏合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可见当时氏和姓是分开的,氏只是只是用来区分身份的贵贱、地位的高低,姓则是用来约束婚姻关系的。如《通志》中说:“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 ,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了“同姓不婚,其生不蕃”的道理。
由于姓一权威的大小开始由权威的大小所决定的,所以在先秦时代,只有贵族才有姓,一般的平民是无姓的,这说明姓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阶级关系。在贵族的“姓”中,妇女的姓很重要,在未出嫁之前,贵族妇女的姓前要加上表示排行顺序的孟、仲、伯、叔、季等字,其区别同姓的妇女。如孟姜、伯姬、季姬等。等到妇女出嫁以后,妇女的“姓”就要做相应的改,取消了表示排行顺序的改变修饰词,而冠以其它名称。如有的女子在姓的前面加上原来属国的国名或氏,如齐姜、秦赢、晋姬等;有的女子则在姓前面加上所嫁国的国名氏或邑名,如秦姬、赵姬等;有的妇女死后还要被后人补姓,即在死者的姓前加上丈夫或者她自己的谥号,如武姜、敬赢等等,以此对她们加以区别。
而一些平民则无姓氏。如“优孟”,“优”是演戏的人,“优孟”就是名叫孟的演员,孟无姓;《庄子》篇中的“庖丁”,“庖”就是厨师,丁才是名,无姓;《学弈》篇中的“弈秋”是指一个叫做秋 棋手,秋有名; 他是鲁国人,才称之为“鲁班”。
以上事实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姓氏也被抹上了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纳入了阶级斗争的范围。
至于一些复姓,一部分是来自少数民族语的译音,如长孙、慕容、呼延、拓跋等,还有一部分来自所从事的职业,如司马。总之,姓的产生及发展,反应了人民生活及发展状况及政治形势的变化。
古人除了姓氏外,还有名和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其疏又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这说明“名”是年幼时才开始起的,供长辈们称呼的。“字”是长大以后供他人称呼的。男子到了20岁,按照古代礼节要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并且要起个字。女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要出嫁,出嫁后也要为自己起个字,女子15岁许嫁,行礼并取字,未许嫁的叫“未字”、“待字”。
“字的用途主要是表明自己的德行。所谓“字以表德”即是这个意思。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崇尚光明之义),屈原字原(取宽阔平坦之意),还有岳飞字鹏举,文天祥字宋瑞等等都表明了这方面的含义。
“字的构成也不一样。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的方法往往是前面加“子”,如子犯、子胥(伍员)。周代的男子,字前面加上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字后面加“父”或“甫”,构成男子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山甫、仲尼父等等。有时以排行为字,如管夷吾字仲等。女子的“字”前加姓,姓前加上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字后面加“母”或“女”字表性别,这样就构成了女子字的全称。当然,古代的劳动人民,由于地位低下,无丝毫的政治自由和权利,自然更谈不上有什么字。
除了姓名及字以外,还有别字、小字等名称以及庙号、谥号、尊号、年号等名号。这一切都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姓氏文化,繁荣了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及政治的发展状况,因而深入探究姓氏文化,有助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通志。氏族略转》
[2]《说文解字》
[3]《庄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