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立德树人

2024-04-05 04:07雷予然
教育界·A 2024年4期
关键词:活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雷予然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从“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出发,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活教育”;立德树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

但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侧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方法。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等,对于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依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以“活教育”目的论为引领,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一般来说,在应用教育理论前首先要明确教育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理论所提倡的教育目的。其中:“做人”是起点,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做中国人”是“活教育”理论中间层次的目标,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未来的接班人,体现了教育的属性;“做现代中国人”则是理论第三层次的目标,要求学生身体健康、思想活跃,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全球意识等等。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开展教育工作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基于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到,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2]。这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相符,这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下对“活教育”思想新的理解和追求。

基于“活教育”的目的论,教师能更好地理解立德树人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内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要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此,教师设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应包括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等。

二、以“活教育”课程论为指导,丰富课程资源

陈鹤琴先生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以书本为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现象,提出了“活教育”的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3]。傳统的教育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育忽略了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发生的变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差异、经验和兴趣,学生所开展的学习也不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基于“活教育”的课程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聚焦核心素养,结合有关党和国家的创新成果,精选有助于学习活动开展与目标达成的优质课程资源,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将资源的知识性与价值结合起来。

对于社会中的重大事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周要闻”时政播报环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由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寻找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例如,笔者班上的学生A因病不能来校上课,与学生A住在同一小区的学生B便把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告诉学生A,针对学生A不懂的问题,还热心地担任了小老师。经过一段时间,学生A不但没有落下学业,还取得了学习上的进步;学生B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B所做的这件事,笔者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号召其他学生向学生B学习,同时引导所有学生正确看待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或邀请有特长的学生家长到学校,给学生现场演示相关技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如笔者所在的学校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通过“紫藤”思政新课堂等形式,提供课程资源支持,鼓励教师依托大数据实施精准教学,制作德育微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以“活教育”方法论为参照,更新课程实施方法

基于“活教育”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以实践为手段进行教学、以做人为目的培养学生。“活教育”方法论归结起来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与当下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是相契合的。基于此,笔者认为要想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更新课程实施方法,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活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师生关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路人,因而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时刻记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道德践行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努力进行知识传授,向学生渗透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同时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师生在课堂中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生动的,学生也才能获得情感体验、道德感悟,培养法制观念、家国情怀。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道德实践,来使学生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从而实现价值引领和学生发展的有机统一。教师还要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条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二)巧妙创设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既包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又整合了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内容[4]。对于其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如果只是以口头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为了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基于“活教育”的方法论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立足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如依托故事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开展游戏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新型的民主”这一内容时,笔者创设了居民说事会这一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出小区存在的问题,再由“居委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在说事会上进行讨论,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并且提醒学生,居民说事会办理的事项和办理的结果全部公示、全程接受小区居民的监督。之后,笔者提出问题:“召开居民说事会这一尝试对于实现基层民主有何重要意义?”上述情境的创设,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开展真实体验

“活教育”思想倡导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进步。陈鹤琴先生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和积极的思考。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好“脚手架”,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有意义的学习真实发生。要想真正将体验式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思维能力等进行调查分析,正确、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进而营造科学合理的体验环境和氛围,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例如,在教学“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这一内容时,笔者进行了学校爱心义卖活动前期策划的场景模拟,告诉学生假设学校即将举行一场爱心义卖活动,现向各个班集体征集活动策划,然后要求学生一起完成这份策划。采用场景模拟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与小组成员要负责这些事情呢?在义卖活動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相同吗?如果学校招募志愿者,你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吗?”笔者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辛苦付出中体会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心情。

(四)重视生命关怀

基于“活教育”思想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使用生命关怀教育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生命、情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教学“关爱他人”这一内容时,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父母关爱孩子、教师关爱学生的图片。学生需要回忆自己关爱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关爱的经历,从这些图片中明白当他人给予自己关爱时,自己要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学会关爱他人。接着,笔者引入以下两个情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情景一是某人在公交车上未给老人让座;情景二是某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学生需要对比两个情景,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笔者从自己、他人、社会的维度对学生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做了好事反而被误会”“在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的现象。对此,笔者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做到关爱他人,又不会产生误会,并适时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最后,笔者让学生对“献爱心是大人的事情,和小孩子无关”这个观点做出判断,进而认识到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活教育”的教育价值,点燃学生心里的兴趣之火,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素平.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讨[J].新西部,2023(2):150-153.

[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素养导向,一体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9):23-29.

[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祝明鉴,温华魁,林春梅,等.基于五育融合的“童心飞扬”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课程改革“成果要报”[J].基础教育论坛,2023 (8):44-53.

猜你喜欢
活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