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学,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展现精彩

2024-04-05 16:00丁翠娥
教育界·A 2024年4期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丁翠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多元、丰富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般来说,教学情境的搭建讲求以学生為主体,讲求与时俱进,讲求科学性。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情境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化教学;应用策略

情境化教学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基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设计有效的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信息技术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情境的搭建者、学生的引导者。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将逐步形成学科思维、正确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搭建生活情境

(一)基于重难点,营造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是一种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中生汲取知识点的主要渠道是教师的课程讲解,拓展知识视野的主要材料是教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教师在讲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可以引入情境化教学,搭建生活情境。一般来说,教师搭建的生活情境需要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扩充教材内容[1]。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中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直接讲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学生往往会对其中的重难点感到疑惑,如:什么是公有制?什么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案例中总结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间的区别,另一方面,基于生活情境拟定快问快答的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点的应用、迁移。

重难点的学习讲求举一反三,讲求循序渐进。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还能提升师生互动的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搭建生活情境的主体不是唯一的。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生活情境的搭建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新方法。

(二)创设生活情境,贯穿教学始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通常会联系生活搭建单元主题情境。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一边学习、积累知识点,一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考虑到后续教学的效果,教师基于单元主题创设的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契合大概念和单元教学目标,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2]。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成长的节拍”这一单元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明确梦想的重要性;其二,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学习的方向。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情境主题拟定为“规划自己的初中生活”并将情境融入每一课时的教学。比如:在教学“中学时代”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梦想及初中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未来规划;在教学“学习新天地”一课时,鼓励学生重新认识学习这一活动,了解初中学习的内容,思考如何应对日渐繁重的课业;在教学“发现自己”一课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正确认识其他人对自己的评论。

基于单元主题情境的教学要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师要重视对理论的思考,探寻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科学的单元主题情境,学生可以突破传统的学习模式并将单元内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二、搭建问题情境

(一)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学习

部分初中生虽已积累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尚未能够系统地思考。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致力于搭建问题情境,设计问题链。凭借高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脚步逐步实现知识点的应用和迁移。一般来说,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循序渐进。设计问题链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的提问可以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二,以学生为本。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最近发展区,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引,让他们得出问题的答案[3]。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拟定一个学习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学生将依次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什么样子的?”亲情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体会它的内涵。美术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直观体现。对此,教师可以将美术与项目内容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展现自己心目中的亲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基于图画的内容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及时介入并在学生分享时利用问题展开引导。

在将项目式学习等引入课堂教学中时,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反馈、利用丰富的问题来引导。针对具备一定探索能力的初中生,教师要预留出充足的探索时间,营造良好的探索氛围,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借助问题情境,打造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要重视问题情境的搭建。针对教材中出现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秉承支架式教学的相关理念适当展示教学资源,让学生尝试借助具体的、多元的案例,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感受学科特点。针对教材中未提到的内容,教师可以积极进行填补,结合社会资源、学校资源,让学生逐步理解具体的知识点[4]。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中有关挫折的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将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自己经常会遇到哪些挫折?”展开讨论。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有的学生说,自己经常会在社交的时候遇到挫折。基于此,教師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搭建“在遇到这些挫折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这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点的分享。受到性格、习惯等因素影响,不同学生通常会对挫折抱有不同的态度。比如,有的学生会采取消极的态度、选择逃避,有的学生会以积极的态度解决相应的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多种答案继续提问:“抱有怎样的态度和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真正地战胜挫折?”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意识到自己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挫折,应对未来的挑战,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翻转课堂中搭建问题情境时,既要做好前期规划,又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灵活的引导。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接受教师的引导,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情境的搭建离不开学生的听课状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情境的搭建策略。

三、搭建信息技术情境

(一)结合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来搭建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区别于生活情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情境一般为虚拟情境,但虚拟情境并非虚假情境。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搭建虚拟情境:其一,在导入阶段搭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二,在课程讲解阶段搭建,优化知识点的展示方式;其三,在知识梳理阶段搭建,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5]。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教学为例,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一些对本地乐于奉献的人物的专访,并让学生概括相关案例的内容,说出自己从这些人物身上感受到的可贵品质,旨在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及生动、优美的文字,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情境相结合,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参与过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针对一些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拟定社会实践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并以视频的形式记录实践成果。在下一节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互评,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

信息技术情境的搭建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将情境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将情境搭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过,情境搭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二)结合线上教学,创造学习环境

现阶段,线上教学被应用于课程的讲解过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资源,微课视频有利于教师罗列知识点,把知识点讲清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优化微课视频内容的设计,并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内容进行延伸:其一,搜集适量的传统文化要素,从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展示所延伸的知识点内涵;其二,展示社会发展趋势,从多个角度介绍具体的知识点。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学为例,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发布微课视频并要求学生制作主题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小报。根据任务要求,学生需要借助微课视频了解何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搜集互联网资源设计小报的内容。学生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明确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最终的作品呈现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作品的点评转化为课程导入,并创设教学情境。在评价时,教师不应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应基于高效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进行分享;教师则可以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分享,进行一对一的引导和点评。

教师除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线下展示视听资源,搭建信息技术情境,也可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从学科的视角理解具体的知识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传统的教学策略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情境化教学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围绕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信息技术情境来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并搭建教学情境,凭借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尝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展现精彩。

【参考文献】

[1]陆琴珠.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22(25):12-14.

[2]陆鑫.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创设[J].中学课程辅导,2022(29):111-113.

[3]尤文晃.以情动人,立德树人: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学苑教育,2022(32):19-21.

[4]肖燕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环境创建[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2):60-61.

[5]杨雪峰.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217-220.

猜你喜欢
情境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幼儿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十分钟“演播厅”在中职文秘情境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情境化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