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例谈

2024-04-01 07:46李海樱罗德凤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节日跨学科学习传统文化

李海樱 罗德凤

摘 要: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从语文角度设计“过年啦”“端午印象”“中秋印象”等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主题学习,有利于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有效促进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传统文化;节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4)01-008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语文学科如何以跨学科整合理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成为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北海市海城区银河小学(以下简称银河小学)语文教学团队依据各学段学情和《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要求,聚焦核心素养落实,采用“模块组合、独立互联、任务驱动”三结合的思路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以语文学科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了“过年啦”“端午印象”“中秋印象”等“我的节日我做主”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以此打破学科壁垒,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分布极广,几乎贯穿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2022年版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各年段的任务都有明确要求。无论在哪个学段,适逢哪个节日,教师均可结合主题“我们的节日”设计不同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2]。从语文学科出发,视角朝向语文之外的学科,让学生运用查找资料、创意设计、实地考察、记录流程、艺术创演等方法,了解传统节日的“前世今生”、人文故事等,参与体验该节日的习俗,并以相应的口语训练或文案撰写的方式进行表达分享,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如图1)。

下面,笔者对银河小学正在探索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进行详细介绍。

一、自导自演——“过年啦”跨学科主题学习

“过年啦”主题学习从语文“跨出”,引入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开展多学科整合活动。主要做法是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春节文化,并向学生提出“征集令”——征集学校的过年方案。本方案意在将语文课堂知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调动科学、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知识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纳入主题学习范畴,以此点燃学生走入探究性实践活动的激情。

本主题学习分五个环节进行。(1)读一读春节童谣。《春节童谣》是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的阅读内容,反映的是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习俗。该内容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了解春节习俗的过程。(2)听一听春节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春节由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味春节的热闹和隆重。(3)设计校园过年方案。面向学生征集春节活动设计方案——“快过年了,我们学校也要举行庆祝活动,你能为学校设计一个过年方案吗?”教师通过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代入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启发学生结合《春节童谣》和当地过年习俗,拟订学校过年方案。例如,小学低年级教师可设计如表1的“过年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方案。(4)小小导演在行动。让学生变身小导演,根据过年方案筹备庆祝活动。如果学生在筹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不同学科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科教师就会“应约而至”。这样一来,以语文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主,综合运用科学、美术、音乐、劳动等学科相关知识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就真实地发生了——为配合本次主题学习活动,学生需要学习丈量,学习剪窗花、做头饰,学唱迎新年的歌曲,学习写贺卡,打扫、布置校园……总之,每个人都忙碌着为“过年”作准备。(5)“过年啦”主题学习秀。学生秀出学习成果,除了秀节目秀作品,还要说说“我是怎样剪窗花的”“我和同学是怎样布置校园的”“我想把贺卡送给谁,想对他(她)说什么”……这就凸显了以语文为主的跨学科学习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所学的知识经验得以在生活中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达成“教下去的是知识,留下来的是素养”的教学目标。

如表1所示,学生是本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各科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充当主题活动开展的合作者与辅助者,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和策划多样态的学习活动,调动不同学习个体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氛围的主题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随着学生进入中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素养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过年啦”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也随之提升。2022年新年来临之际,教师对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和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14课《纸盒之城》的内容进行整合,为三年级学生设计虎年“话”虎的“美术+语文”主题学习任务。该主题学习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绘画制作、撰写推文、介绍分享。首先,基于美术教师讲授立体画的制作方法,学生自由结成小组,然后对整体活动设计进行讨论。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查阅虎年年画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敲定“小老虎”形象和整体设计方案,然后进行项目分工,合作完成立体画。其次,在撰写推文板块,学生同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共同交流围绕立体画所讲述的故事。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阐述作品构思、布局设计和作品寓意等,再由1—2名学生收集记录大家的见解并撰写成推文。最后,在介绍分享板块,各小组选派一名或几名同学组成虎年“话”虎作品推广“天团”,向全校同学介绍虎年“话”虎作品。

“虎年‘话虎”是“美育+智育”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是一次项目化的主题学习。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能够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二、融创“非遗”——“中秋印象”联结课内外学习

祖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积累语文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北海当地,为人们所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珠还合浦”民间传说、疍家咸水歌、耍花楼、贝雕技艺、角雕技艺、山口杖头木偶戏、沙蟹汁制作技艺、合浦大月饼制作技艺等。银河小学三年级学生自发组成探究小队,在教師、家长陪同下,利用节假日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活动体验,并开展以“中秋印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秋印象”主题源自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主题单元。为了凸显语文“主场”,团队教师设计了四个学习板块(如表2)。(1)“中秋我知道”板块。学生通过阅读课内外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向身边的大人请教等方式了解中秋习俗。(2)“我会画中秋”板块。学生可以把中秋景色、中秋习俗、关于中秋月的想象等搬到画中,画完后进行解说,说一说绘画的内容和查阅资料的过程。(3)“我的专属月饼”板块。这一板块首先由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带领学生到月饼小镇参观,了解月饼的发展史,领略月饼制作的技艺。在合浦大月饼“非遗”传承人黄胜权老师的介绍和演示下,学生认真学习合浦月饼制作工艺,制作“我的专属月饼”。这也是课外学习的一部分。(4)“月饼的前世今生”板块。学生以照片、视频、研学表、研学报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交流自己对中秋月饼的探究成果,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样的活动涉及信息技术、美术、劳动等学科,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联结课内外开展“中秋印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和课堂学习,而是跨出语文之外、学校之外,将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与多学科活动联系起来,但不被其他学科“拐走”,始终立足语文,是一次“语文之邀”的跨学科主题学习[3]。

三、主题辩论——“南北端午差异”探究社会生活

进入中年级,学生对社会生活现象具备一定的发现和认识能力,开始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有了较强的求知探索欲。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文化场馆等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资料查阅和访谈调查,指导学生把各种知识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的综合化,进而提升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开展辩论赛等活动,学生提高了交流沟通、团队协作、思辨论证、实践创新等能力,切身感受到“大语文”的优势,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兴趣较高的一个话题。但对于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知识,有的学生还不是十分了解。时逢端午节,银河小学的师生一起对“端午节”进行访谈调查,并以主题辩论赛形式开展任务驱动式学习,与社会生活对话。

在设计学习主题方面,教师和学生一起围绕“端午”话题展开策划,以“南北端午差异”为主题开展辩论赛(如表3)。基于明确的活动任务,师生一起细化辩论主题,做好赛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社区采访、撰写探究小论文等途径,为论点寻找论据。其次,引导各小组将准备好的素材制作成表格或者思维导图,为学生开展辩论打好基础,鼓励学生为所在的辩论方设计口号,制作与本方论题相符的演示文件。此外,还倡议各组做赛前模拟辩论,反思不足并及时改进。

这样的学习设计实现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社会生活问题与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相融合。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协同解决问题,互相切磋、相互启发,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多样化知识整合,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此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保持语文学科特征的前提下,增进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在学习中注重学生查阅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的养成,以及归纳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统筹能力的提升。这样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促使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更好地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语文学科为出发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让语文与其他学科擦出火花,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从语文“跨”出,融入美术、书法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最终回归语文学科本质,引导学生用语文学习思维进行表达,筑牢学习活动中“语言运用”的基础地位。学生从中掌握了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对各学科知识的了解。

总而言之,“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中第三层级的拓展型学习任务,需要教师跳出单一学科的条条框框,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语文教学[4]。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体规划学习任务,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化、复杂化的日常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主动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凸显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参考文献

[1]李泽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12):43-45.

[2]孙燕妮.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探索: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耦合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9):10-13.

[3]姜树华.从语文“跨出”,向语文“跨回”: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关键词“跨学科学习”[J].小学语文教学,2022(34):4-8.

[4]张晨.“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5):14.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监测结果推动区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进的探索与实践”(2022ZJY240)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黎雪娟)

作者简介:李海樱,1976年生,广西北海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罗德凤,1971年生,广西合浦人,本科,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节日跨学科学习传统文化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浅谈白马人民俗风情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原版动画片在体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