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园模式下园本课程的实施与推广

2024-04-01 07:39卢剑萍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之一。“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在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创新育人形式、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促进“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的实施与推广,幼儿园应当提高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探索园本课程的实施路径、在实践应用中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集团化办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1-0041-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提倡教师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遗”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如传统戏剧、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术、传统医药、民俗等。利用“非遗”资源开展幼儿教学活动,开发“非遗”园本课程,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非遗”的传承。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将“非遗”资源融入幼儿活动,探索构建“稚爱非遗”园本课程,丰富了幼儿园教学资源,激发了幼儿对“非遗”的兴趣,在幼儿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一、构建“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的意义

“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喜爱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园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了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我园构建“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

有序、有趣、有效的幼儿园育人工作,离不开丰富的课程资源[2]。“非遗”作为宝贵的历史财富,文化信息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我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将“非遗”资源融入幼儿园活动设计,开发了“稚爱非遗”园本课程,不但丰富了幼儿园课程资源,而且提高了幼儿学习和传承“非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园将木偶戏、州珮功夫、桂南采茶戏、玉林茶泡、羽毛画等“非遗”资源融入幼儿园活动,开展了多样化的“非遗”实践活动,丰富了幼儿园活动内容,增强了幼儿园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拥有了更多与“非遗”接触的机会。

(二)创新育人形式

幼儿园育人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丰富、多元、有趣的育人形式[3]。我园开发的“稚爱非遗”园本课程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不仅具有本地特色,而且创新了育人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园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促进了园本课程特色化发展。我园教师在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时,经常组织幼儿观看玉林茶泡、玉林牛腩粉制作技艺、石南云吞制作技艺等,带领幼儿学习州珮功夫、剪纸、玉林漆器制作技艺等,让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文化认知。

(三)培养幼儿文化自信

培养幼儿文化自信,需要培养幼儿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这是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的使命[4]。我园将“非遗”资源融入幼儿园活动设计,构建“稚爱非遗”园本课程,不但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幼儿园课程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幼儿在参加传统节日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例如,我园依托“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如《“爱”功夫》《有趣的木偶戏》《舌尖上的玉林美食》等,让幼儿接触州珮功夫、木偶戏、玉林牛腩粉、玉林鱼料等“非遗”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会了认同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构建与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的困境

我园的“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经历了课程的开发、实施与推广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幼儿教师面临着不同的现实困境。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困难

课程开发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5]。我园在开发“稚爱非遗”园本课程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困难。一是“非遗”项目地方特色不够突出,幼儿教师对本地“非遗”项目缺乏全面地认识,把“非遗”资源融入幼儿园活动设计存在困难。二是“非遗”项目虽然种类丰富,但是并非所有的“非遗”项目都与幼儿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相契合,适合融入幼儿园活动设计存在的“非遗”资源短缺。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全面了解“非遗”项目及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精心选择适宜的“非遗”资源融入幼儿园活动设计。三是幼儿教师对“非遗”资源的挖掘能力有限,将其融入幼儿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

(二)园本课程实施的困惑

课程实施效果是影响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因素。我园教师在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以下困惑。第一,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教师是专门开展“非遗”项目教学,还是将“非遗”项目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第二,在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过程中,教师如何把“非遗”资源融入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阅读活动和户外活动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第三,教师如何创新“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的实施形式。这些困惑既是教师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的“绊脚石”,也是突破园本课程实施困境的切入点。

(三)园本课程推广的困境

“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不但对本地“非遗”项目有所了解,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而且对“非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园作为集团园总园,需要思考如何把“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向各个分园进行推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促进集团园整体发展。实际上,集团园在向分园推广“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园本课程推广形式单一,通常采取专题讲座、学习培训的形式进行推广;集团分园在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时,“拿来主义”现象比较突出,没有结合本园实际对园本课程进行调整,缺乏园本特色。

三、“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有效实施与推广的策略

近年来,虽然“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在开发、实施与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我园教师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探索,逐渐找到了园本课程有效实施的路径,形成了相关的推广策略。

(一)提高教师水平,构建幼儿喜爱的园本课程

针对“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存在的内容简单、资源短缺、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不断充实“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内容,深入挖掘“非遗”资源,鼓励教师创新园本课程教学形式,构建幼儿喜爱的园本课程。有的教师对“非遗”认识不够,将“非遗”资源融入幼儿活动时,更多的是带领幼儿认识“非遗”之“器(实践工具、技术与实践形式、产品)”,较少渗透“非遗”之“道(实践工具、技术及实践形式、产品背后的精神因素)”。为此,我园开展了“本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探索活动,引领教师将“非遗”的“器”和“道”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我园鼓励教师带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等形式学习“非遗”知识,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非遗”精神,使幼儿获得丰富的体验。例如,教师利用“非遗”项目玉林木偶戏,组织幼儿开展生动有趣的表演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活动体验中感受玉林木偶戏的独特魅力,了解玉林木偶戏蕴含的爱国、诚信、友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利用本地“非遗”项目玉林牛腩粉、玉林福绵鸡等,组织幼儿开展“做美食”“尝美食”“话美食”等活动。在“做美食”活动中,幼儿掌握了玉林福绵鸡的烹饪方法,知道玉林牛腩粉的制作流程;在“尝美食”活动中,幼儿不但品尝了玉林牛腩粉、玉林福绵鸡等美食,而且知道用什么样的食材制作这些美食;在“话美食”活动中,幼儿从教师的讲解中了解本地饮食文化。教师利用本地“非遗”项目,创编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绘本故事,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对“非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可见,幼儿教师开发“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必须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全面了解本地“非遗”项目,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善于将“非遗”资源融入幼儿园活动设计,以幼儿喜爱的方式开展活动,激发幼儿对“非遗”的兴趣。

(二)遵循融合、渗透的原则,探索园本课程的实施路径

有效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提高园本课程实施效果,幼儿教师必须找到课程实施的路径。我园遵循融合、渗透的原则,选择典型且贴近幼儿生活的“非遗”资源如典型建筑、民间艺术、民间风俗等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的实施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融合与渗透,也就是将“非遗”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利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阅读活动、户外活动等创设情境,让幼儿在“非遗”活动情境中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投放了许多“非遗”材料,支持幼儿的实践与探索。在表演区,教师投放富有童趣的、通俗易懂的玉林木偶戏剧本,鼓励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表演,学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團结友爱的传统美德。在“娃娃家”,教师投放牛巴、肉蛋、城隍酸料等食材,指导幼儿根据食谱制作“非遗”美食。在生活活动中,教师融入饮食、保健、养生、行为礼仪等“非遗”资源,拉近了幼儿与“非遗”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非遗”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编“非遗”绘本,在绘本故事中融入“非遗”元素,呈现“非遗”项目,让幼儿了解跨越古今的“非遗”文化,感受“非遗”的博大精深,同时利用阅读绘本的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舞龙舞狮、民间体育游戏、皮影戏等文化体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遵循融合、渗透的原则,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不但丰富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而且拓宽了幼儿传承“非遗”的途径,提高了园本课程实施效果。

(三)以应用实践为目标,多种途径推广园本课程

为进一步建设集团园“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提高幼儿教师开发构建园本课程的能力,提升办园品质,我园通过多种途径,向集团分园推广“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在实施园本课程中引领幼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法如下。第一,示范和引领,助推集团分园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我园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引领作用,组织教师到集团分园、加盟园、乡镇园开展现场观摩、互动研讨、专题报告等活动,加强与分园的沟通交流,聚焦问题,共同交流讨论,实现区域内幼儿园优势互补,助推“稚爱非遗”园本课程在集团分园、加盟园、乡镇园的实施。为帮助集团分园顺利实施“稚爱非遗”园本课程,提高园本课程实施效果,我园组织教师每年开展为期一周的“‘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二,教师培训离不开教研,在推广“稚爱非遗”园本课程过程中,我园以教学活动为主阵地,联合集团分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如送教下乡、教学展示、成果展演等,将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讨、教学展示、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提升园本课程教学水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稚爱非遗”园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推广,培养了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了幼儿的文化自信,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课程生成能力和建设能力。我园在探索中形成了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并且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带动集团分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柯长瑜.实施集团化办园,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103.

[2]郑郁郁.政府主导集团化办园模式下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以贵州省Z市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1.

[3]苏丹.县域幼儿园实施“龙头园+加盟园”集团化办园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2018(13):13-14.

[4]范徽丽.以集团化办园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创建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为例[J].广西教育,2019(21):10-12.

[5]高宏钰,霍力岩,龙正渝.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研究[J].学前教育,2021(17):4-7.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A类资助经费重点课题“集团化办园促进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2021A078)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欧孔群)

作者简介:卢剑萍,1971年生,广西兴业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