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

2024-03-28 11:42:13黄小娜
小学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黄小娜

〔摘    要〕  数学与科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积极融入科学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学习动机、科学素质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可以采取情境创设、实验操作、引入科学问题、借用科学原理、开展综合性学习等策略以有效融合科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效益。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科学知识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背景和实际应用场景,而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因此,将科学知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就科学知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科学知识;知识融合;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7    136-138

一、将科学知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数学原理的认识

数学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它源于自然科学并运用于科学之中。因此,将科学知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科学的联系,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引入科学知识中的物理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操作,探索几何形状的现实来源与应用,从物质结构深入认识点、线、面关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科学知识通常与生动具体的事物及有趣的实验相关联,将这些形象有趣的内容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数据统计时,可以引入有关概率和统计的科学实验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具体自然事件的实际观察和数据收集,充分感受数字与数据的奥妙,探索统计方法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思考与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将科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例如,在学习数学论证时,可以引入科学领域中的实验数据的价值问题,用具体鲜明的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客观性与严肃性。让学生深入认识到数学领域的“1”就是“1”,而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随意改动,任何结论的做出必须有根有据,并经得起检验,教育学生通过实证方法验证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将科学知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情境创设

在科学知识中,有很多与数量、几何问题相关的具体科学事件,它们有利于展示认知数学的过程,由此建构起具体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科学相关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学习面积和体积时,可以引入科学实验中的液体容量、土地面积等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时,我曾经创设了一个在实验中使用镜子观察一些物体反射现象的实验,引领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情境中,我向学生展示了镜子反射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镜像对称的注意。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了轴对称的概念,即图形能够通过某条线(轴)折叠后,两边完全重合。接着,我分发給学生一些卡片或纸板,要求学生在上面绘制轴对称图形。学生可以通过折叠纸板或使用镜子等方法,找到图形的对称轴,并在纸板上绘制出轴对称图形。学生完成绘制后,可以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讨论对称轴的位置是否准确。活动结束时,我与学生一起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对称轴的含义。本节课,由于学生置身对称图形的探寻中,他们在操作中经历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因此非常自然地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特征,并兴致勃勃地总结了相关的概念。

(二)实验操作

科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操作探求真理,因此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寻数学原理。例如,在学习数据统计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并进行与科学实验相关的数据收集,然后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展示。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方法,并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建立倍的概念。实验可以是关于物体的重量或长度的比较。首先,让学生选择两个物体,并使用天平或尺子进行比较,记录下它们的重量或长度。然后,让学生将其中一个物体加倍,即加重或拉长,再次进行比较。从实验结果中,学生可以发现加倍后的物体与原物体相比,重量或长度都是原来的两倍。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倍的概念,理解加倍的含义。此外,也可以引入其他科学实验,如重力、浮力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总之,以科学事件为线索,让学生充分探索,将使数学原理更加浅显,也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三)引入科学问题

问题是科学的起点,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的奥秘所在。将科学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更有探索意愿。学习中,可以提出一个与科学实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四则运算》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某超市卖出的饮料总共有150升,如果每瓶饮料是0.5升,那么这个超市卖出了多少瓶饮料?”这个问题既涉及小数的除法计算,也与商业运作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如“150升”“0.5升”等,总结出小数除法的法则,即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商,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位置对应。通过比较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差异,加深学生对小数除法法则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从中培养了学生在商业运作中的数学思维。科学是解决问题的成果,蕴含许多生动的问题解决案例,值得我们从数学教学实际出发,探寻富有教学意义的问题线索,使之成为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

(四)借用科学原理

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原理是相通的,往往可以相互印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学生已知的科学原理,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习平面和立体几何时,引入科学领域中的光学原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几何形状,建构更完整的几何概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物质的质量是其他物质质量的整数倍?”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用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比如用天平来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一些物质的质量是其他物质质量的整数倍,这就涉及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发现一些规律:如果一个物质的质量是另一个物质质量的整数倍,那么这个整数就是它们的倍数,而这个物质的质量就是另一个物质的因数。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可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合作探索,互相交流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同时,通过引入科学原理,如质量和整数倍的关系,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融合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原理,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开展综合性学习

将数学与科学联结,不仅是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应是两个学科共同的追求。两个学科可以携手开展综合性学习,以课题(主题)、项目为核心共同探索科学奥秘。这样的综合性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不同面、棱和顶点的数量,学生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同时,可以引入科学领域的知识,如物体的形状和结构,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特定的属性。接着,可以通过一视图、三视图的绘制和摆放小正方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视角下的正方体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表示三维空间中的物體,学会运用图形的运动和变换,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的价值。例如,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搭建一个长方体的模型?”让学生思考和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其创新精神。通过融合科学知识,进行跨学科合作,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结语

数学与科学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应特别重视将科学知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与自然、现实的直接接触中更深入地感受、认识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教学实际,深入发掘数学与科学的联结点,积极运用多种有效途径推动学生数学与科学素质的融合发展,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植根于生活与科学的数学,学到有趣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熊海金,王正阳,吴梓俊.基于Cite Space的国内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态势分析[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177-186.

[2]叶志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归因及建议:基于NVivo的质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3(4):78-84.

[3]贾旋,袁涛,吴凤桥.2000~2021年间国内外数学问题提出的比较研究:基于Cite 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13-21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4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哲学评论(2017年2期)2017-04-18 01:15:17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4:19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59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7:27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