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融合“做”与“思”

2024-03-27 06:47:34马吉芳
小学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实施小学科学

马吉芳

〔摘    要〕  “做与思”是教学中常见的两种偏向,缺一不可,需要教师将其巧妙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有效融合“做”与“思”,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研究对象,阐述“做与思”融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探讨“做与思”有效融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

〔关键词〕  小学科学;“做与思”;实施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7    016-018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与人类对万物真理的探索从未停止,而科学教育的地位越发凸显。科学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做与思”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

一、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有效融合的价值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做”与“思”相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在思维探究中提升能力,并培育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这也是科学启蒙的重要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思维训练则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实施,让小学生拥有成为栋梁之材的希望与未来。

二、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有效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课堂所学内化的过程

“做与思”有效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题海型作业设计。教师根据“做与思”融合理念而布置的作业,符合“提质减量”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将精力集中于内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且将知识应用在实际存在的问题之中。通过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让学生爱上科学学习,并且,通过操作实验或者观察现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使之成为自己“三观”认知的一部分,并且更容易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科学课课程的设置,就是让学生在保持对自然好奇心的同时,实现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三观培育等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因此小学科学不是单纯进行知识灌输就能够获得满意的教学成果,而是要让学生全方位发展,让“做与思”有效融入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行事作风。这种融合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从而将知识具象化,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提高學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材包含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与内容,其内涵在于教学联系实际、教学联系生活的课程理念。因此,“做与思”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科学问题。在完成实验或观察后,学生可以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践与总结的循环,学生还会产生各种好奇与疑问,提出新问题的同时,继续寻找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做中思考

教学中,“做”是基本的学习方式,而“思”是科学学习的关键,“做与思”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做与思”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在实践的同时深入思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热与冷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塑料瓶制作一个简单的热水瓶,注意不要烫到手,然后将其放到温度计上。在制作热水瓶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热水瓶的温度变化,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水瓶会变热。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热是物质不停地运动而产生的现象”这一科学道理。

(二)巧设问题,引导思考

“做与思”的有效融合,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教师可以在“做”中体验科学学习,在“思”中探究科学本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做与思”的作用,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声音》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制作一个响铃。当教师提出这个要求后,学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观察有关响铃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来制作响铃。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诸如“怎样使响铃发出声音?”“具体选择怎样的材质?”基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额外的相关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制作完毕后,可以将学生所做响铃发出的声音组合成一首曲子,作为班级的上课铃声。

(三)尊重差异,鼓励思考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意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不同条件的学生报以同样的教学热情,通过教育消除学生的差距,而不是将目光只放在学优生上。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思考。通过质疑,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光与颜色》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颜色吗?为什么会有颜色呢?哪些颜色能在不同的物体上表现出来?如何区分它们呢?”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时,如“在漆黑的房子里,我们只能看见黑色,那说明黑屋子里所有颜色都是黑色还是物体的颜色需要光告诉我们?”说明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开展活动,深化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活动的优势,通过开展科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综合类课程,是学生的科学启蒙课程,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设置跨学科课堂,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或者将不同学科所得技能与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自身的素养。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一次“小小运动会”。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跑步比赛”“跳绳比赛”等“小型运动比赛”。活动开始后,学生会积极地运动,教师可以在其中讲解运动技巧及其运用到的科学原理。学生在运动中就会将运动技巧与科学知识一起刻进脑海中,短时间内难以忘却。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赛跑比赛”:“现在我们的跑道上有五个人在赛跑,请问谁先跑到终点?怎样节省体力?”学生会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比如,“跟在前面的人身后跑可以节省体力。”教师可以解释:“这是因为风阻被前边的人分担了。”

(五)小组合作,共同思考

科学研究离不开团队的努力,而小学科学教学作为科学启蒙的重要途径,需要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思考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物体的沉浮》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实验一种物体。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物体的沉浮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六)积极引领,独立思考

在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应该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足发展。在“做与思”融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做”的方式,做到“积极引领学生思考”但不“代替学生思考”,为学生保留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种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进行种植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中涉及的科学知识,避免直接给出相应的知识。比如,学生在观察植物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份观察报告。在写观察报告时,学生要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描述和分析。然后教师让学生对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分类和整理,将不同类型的植物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如有的植物喜欢阳光,有的喜欢阴暗;有的植物喜欢湿润的环境,有的喜欢干燥的环境;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

(七)展示交流,分享思考

“做与思”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做与思”融合课堂教学中的收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做的实验记录下来,然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遇到的自然材料与其替代的人工材料。在分享交流中,小组成员会积极地总结各成员分享的例子。教师可以对各小组学生所做分享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鼓励他们把自己对人工材料替代自然材料趋势的感悟写下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科学学科的教学不能是僵硬呆板地灌输,而是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布置各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巧设问题、尊重差异、允许质疑、开展活动、小组合作、独立思考、展示交流等策略让小学生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在“做与思”的有效融合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与对科学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王小琦.从改变学习方式到赋能科学素养: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行与思[J].新智慧,2023(23):80-82.

[2]刘茂军,朱彦卓.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科学“做思共生”教學模式的构建[J].教书育人,2023(16):20-22.

[3]李余仙.思政视域下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以“探索宇宙”一课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9):60-62.

[4]曹佃福,张小勤.内聚与耦合:做思共生视域下小学科学课程全方位育人的通道[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5):45-49

猜你喜欢
实施小学科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6:17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54
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品三口而知味
人力资源管理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有效实施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