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君, 田莉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病理产三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妊娠期糖尿病 (GDM) 是孕期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孕妇体内长期的高血糖环境, 可增加高血压、 巨大儿、 新生儿宫内窘迫等的发生风险, 危及母婴安全[1]。 研究[2]表明, 妊娠期女性肠道菌落数量及种类出现明显的变化, 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可对其能量代谢产生明显的影响, 进而引发糖代谢异常; 此外肠道菌群平衡打破后可致大量内毒素产生, 其介导的炎性反应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此前临床常规治疗方式为采用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波动, 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促进葡萄糖排泄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 但该种干预手段对患者的胃肠糖代谢功能无明显的调节作用, 在应用期间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较大, 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3]。 益生菌是肠道有益菌, 可调整肠道的菌群平衡状态, 恢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促进糖脂代谢产物的排泄, 减少有害菌的增殖, 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益生菌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GDM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0例GDM 患者, 采用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45 例。 观察组年龄21~34 (27.86 ± 3.24) 岁, 孕周24 ~28 (25.34 ± 2.44) 周, 体质量指数24 ~28 (25.67 ± 0.80) kg/m2; 初产妇27 例, 经产妇18 例; 孕次1 ~4 (2.20 ± 0.51) 次。 对照组年龄21 ~32(27.13 ± 3.10) 岁, 孕周25 ~28 (25.50 ± 2.31) 周, 体质量指数25 ~28 (26.81 ± 0.65) kg/m2; 初产妇30 例, 经产妇15例; 孕次1 ~4 (2.03 ± 0.46) 次。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GDM 诊断标准[4]; ②孕24~28 周; ③可正常交流沟通; ④单活胎。 排除标准: ①患有肝肾功能障碍; ②既往存在糖尿病史; ③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④合并妊娠高血压或甲状腺功能异常; ⑤过敏体质。
1.3 方法入组患者均指导其合理运动及饮食等。 对照组采用地特胰岛素治疗, 餐前皮下注射, 1 ~4 U/次, 1 次/d, 根据血糖值调整用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生菌, 3 g/次,温开水冲服, 2 次/d。 两组均治疗至分娩。
1.4 观察指标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小时血糖 (2hPG); 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 =20 × FINS/(FPG - 3.5); 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FINS × FPG/22.5;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Ln [1/(FPG × FINS)]。 统计两组早产、 羊水过多、 巨大儿、 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糖指标治疗后, 两组HbA1c、 FPG、 2hPG 降低, 且观察组HbA1c、 FPG、 2hPG 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 ± s)
表1 两组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 ±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组别 nHbA1c (%)FPG (mmol/L)2hPG (mmol/L)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11.20±1.85 6.31±0.64* 9.68±1.30 6.21±0.54* 13.70±2.12 7.05±0.67*对照组 45 11.16±1.80 8.67±1.18* 9.75±1.26 7.86±0.75* 13.65±2.17 8.64±1.23*t0.10411.7930.25911.9770.1117.615 P0.9170.0000.7960.0000.9120.000
2.2 胰岛功能指标治疗后, 两组HOMA-β、 ISI 升高,HOMA-IR 降低, 且观察组的HOMA-β、 ISI 高于对照组,HOMA-IR 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胰岛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 s)
表2 两组的胰岛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组别 nHOMA-β (%)HOMA-IRISI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19.9 7±6.54 83.12±13.45* 3.79±0.61 2.33±0.32* -5.32±0.81 -3.42±0.51*对照组 45 20.05±6.91 42.67±13.02* 3.74±0.57 3.04±0.46* -5.39±0.88 -4.31±0.74*t0.05614.4950.40210.8940.3936.643 P0.9550.0000.6890.0000.6960.000
2.3 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n (%)]
GDM 作为妊娠期常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随着生育政策的开放, 其发病率不断升高。 女性进入妊娠期后, 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阈值升高, 故胰岛素需代偿性分泌维持身体血糖水平的正常, 但长期的胰岛素异常分泌可引起体内激素大量释放, 引起生理性胰岛素抵抗, 久之导致GDM 发生[5]。 控制血糖平稳是治疗GDM 的主要目标, 目前常用方式有药物治疗及饮食干预, 而用于糖尿病的常规降糖药物在GDM 中的应用存在争议,故胰岛素成为治疗GDM 的主要手段。 地特胰岛素是长效胰岛素, 其经皮下注射后可形成双六聚体, 延缓胰岛素吸收速度,同时该药可经血浆扩散至靶组织, 保证其作用时间更平稳[6]。随着对GDM 研究的深入, 发现肠道菌群异常亦参与GDM 的发生过程, 菌群失衡可致大量内毒素产生, 引起的炎性反应可参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降低的过程[7]。 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或可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血糖指标 (HbA1c、 FPG、 2hPG)及胰岛功能指标 (HOMA-β、 ISI、 HOMA-IR) 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益生菌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可增强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并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分析原因为, 益生菌可改善患者的肠道微环境, 促进有益菌增殖, 进而改善胃肠功能, 促进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功能的恢复, 同时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炎性反应, 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 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提高其对血糖的敏感性, 更好调节血糖水平[8-9]。GDM 患者在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影响下可引起血管病变,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引起血管管腔变窄, 影响机体血液循环, 增加母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及胎儿高血糖的风险, 母体高血糖环境可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 致使胎尿排出增多, 造成羊水量过多,引发早产。 母体高血糖环境可致血氧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β 细胞功能, 导致胎儿高胰岛素血症, 降低其对脂肪等的降解功能, 防止其发育过快出现巨大儿。 胎儿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则增加耗氧量, 导致肺成熟迟缓, 引起胎儿宫内窘迫。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提示益生菌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 分析原因为益生菌可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 促进体内多糖降解, 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作用, 促进糖类物质代谢, 以此改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 益生菌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可降低GDM 患者的血糖水平, 改善其胰岛功能, 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