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静飞, 樊雪, 岳路, 张大雷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皮肤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玫瑰痤疮为发生在面部中央, 以阵发性潮红、 持续性红斑、 毛细血管扩张、 丘疹及脓疱为典型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该病整体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病变趋势, 晚期可形成鼻赘, 严重者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和心理健康[1]。 当前根据玫瑰痤疮具体临床表现, 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即Ⅰ型红斑血管扩张型、 Ⅱ型丘疹脓疱型、 Ⅲ型增生肉芽肿型、 Ⅳ型眼型。 虽然临床分型有所差异, 但治疗方案制定遵循的原则却无明显差异。 一线治疗一般选择甲硝唑、 壬二酸等, 二线治疗一般选择异维A 酸、 四环素、 激光手段等。 近年来, 光子嫩肤技术包括点阵激光、 脉冲染料激光、 完美脉冲光等不断发展完善, 其中500 nm 精准脉冲光 (DPL) 属性温和, 且符合血红蛋白光热吸收特点, 针对皮肤或皮下组织病损具有光束稳定以及可应用脉冲宽度大等优势[2]。 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500 nm DPL 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1 年4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玫瑰痤疮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 观察组男23 例, 女27 例; 年龄22 ~51 岁, 平均 (31.52 ± 6.59)岁; 病程2 个月~7 年, 平均 (2.41 ± 1.82) 年。 对照组男24例, 女26 例; 年龄21 ~49 岁, 平均 (30.05 ± 6.11) 岁; 病程3 个月~7 年, 平均 (2.48 ± 1.84) 年。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符合玫瑰痤疮相关诊断标准[3]; 纳入本研究前1 个月未接受相关治疗;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妊娠期; 存在视网膜疾病; 存在日光性皮炎疾病; 慢性非特异性皮肤炎症、 脂溢性皮炎、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合并其他严重皮肤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甲硝唑凝胶 (商品名: 丽芙, 生产厂家: 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10980213) 外涂患处, 2 次/d;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商品名: 玫满, 生产厂家: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74080) 口服, 50 mg/次, 2 次/d, 连续治疗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500 nm DPL 治疗, 1 次/月, 连续治疗3 个月, 具体方法如下: 嘱患者清洁面部并擦干后, 为其患处涂抹光子冷凝胶, 佩戴护目镜, 仪器采用以色列飞顿, 选择DPL 治疗头 (波长500 ~600 nm), 脉冲宽度设置为15 ms, 能量5.0 ~6.5 J/cm2, 一般冷却为50%, 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皮损情况进行对应调整, 对于皮损情况较为严重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的区域, 采用拨片遮挡正常皮肤, 能量可适当调高至7.0 ~7.8 J/cm2; 对于额部及眼睛周围皮肤照射能量可适当降低, 以患者的红斑、 毛细血管消退或变模糊为准, 治疗后对皮肤进行冷敷处理, 时间30 ~45 min, 术后用4 ℃的医用修复贴膜外敷, 外敷时间15 ~20 min。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 根据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 版)》[3]内容, 评价患者的红斑、 丘疹、 脓疱、 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 每个项目0 ~3 分, 分值越高则相应临床症状越严重。 ②临床疗效。 治愈: 疗程结束后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红斑等临床症状消失, 皮损消退程度>95%; 显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改善, 皮损消退程度80% ~95%; 有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皮损消退程度30% ~79%; 无效: 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皮损程度恶化。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③不良反应。 包括肿痛、 胃肠道反应、 皮肤萎缩、 水疱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相关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的红斑、 丘疹、 脓疱、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相关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 ± s, 分)
表1 两组的相关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 ± s, 分)
时间组别n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治疗前 观察组 50 2.03±0.45 2.07±0.47 2.01±0.43 1.97±0.41对照组t 50 2.05±0.46 2.08±0.48 2.02±0.44 1.98±0.42 0.2190.1050.1150.121 P 0.8260.9160.9090.904治疗后 观察组 50 1.09±0.28 1.15±0.20 1.05±0.18 1.02±0.17对照组 50 1.33±0.32 1.44±0.37 1.30±0.30 1.24±0.28 t 3.9914.8765.0534.749 P 0.0000.0000.0000.000
2.2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对照组的84.00%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8.00% vs.6.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
玫瑰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多认为蠕形螨及局部反复感染在玫瑰痤疮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作用[4]。 甲硝唑凝胶、 盐酸米诺环素是治疗玫瑰痤疮的常用药物, 其中甲硝唑凝胶能有效杀灭毛囊蠕形螨、 抑制厌氧菌, 盐酸米诺环素针对绿脓杆菌、 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突出的抑制及杀灭效果, 改善皮肤组织炎症。 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光电治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传统强脉冲光 (500 ~1 200 nm) 虽然在穿透皮肤深层方面效果突出, 能够有效消除黑色素沉淀, 从而达到嫩肤、 美白作用, 但其局限性在于能量分散,有较大的波段差异, 对血管性皮肤疾病疗效不足, 在多次治疗下甚至可能引发不良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的红斑、 丘疹、 脓疱、 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低于对照组, 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提示500 nm 精准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具有显著效果和较好的安全性。 分析原因在于, 500 nm DPL 窄谱强脉冲光在滤除多余的无效光谱后, 最终截取自500 ~600 nm 波段的窄谱光, 相对于传统强脉冲光其能量照射与血红蛋白光吸收峰值更为贴近,能够最大化发挥光热解作用, 改善血管性问题, 避免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5]; 同时, 500 nm DPL 能够将两端无效光谱能量进行转化, 成为有效的治疗光谱, 这种转变使目标段波能够凝聚到更高的能量, 从而对浅层红斑、 血管扩张等通过针对性光进行直接治疗[6]; 另外, 500 nm DPL 较宽谱光能量相对集中,无效光能量下降, 治疗过程中所输出的总能量低于传统激光,因此可反复操作治疗, 损伤程度轻微且治疗后短时间内皮肤即可完成修复, 进一步确保整体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 500 nm 精准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