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鑫, 杜虎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41)
高血压脑出血 (HICH) 是指高血压患者脑内动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等引起脑实质出血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 好发于50 ~60 岁人群,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以突发性呕吐、 头痛、 昏迷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2]。 由于HICH 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 致残率、 致死率较高, 故患者一旦确诊需及时给予对应治疗[3]。 目前, 临床针对HICH 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常规穿刺清除术虽然能够彻底清除血肿液化坏死脑组织,但无法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 创伤较大, 容易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CT 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该术式在CT 引导下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病灶处血肿, 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效果显著[4-5]。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CT 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对HICH 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4例HICH 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 例。 观察组男18 例, 女14 例; 平均年龄 (70.62 ± 3.59) 岁, 高血压平均病程 (7.86 ± 1.55) 年。 对照组男17 例, 女15 例; 平均年龄(70.67 ± 3.61) 岁, 高血压平均病程 (7.92 ± 1.58) 年。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符合HICH 相关诊断标准[6]; 经CT、 MRI 等仪器检查确诊; 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颅内肿瘤、 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脑外伤、 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导致出血。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清除术治疗: 常规备皮进行全麻, 通过术前CT 或MRI 判断出血位置, 将穿刺针刺入出血中心, 抽取部分血肿, 通过分次应用纤溶药物溶化凝固的剩余血肿, 逐渐引流排空, 血肿在5 d 内可基本消失, 持续观察2 周。观察组给予CT 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治疗: 首先对神经外科术中超声笔式探头进行低温等离子消毒, 将探头置入骨窗内, 全方位、 多点化检查骨窗内部, 详细了解患者深部脑组织结构和脑室外形, 明确硬膜、 脑实质、 脑表面、 脑室壁血液情况; 然后进行CT 定位, 利用CT 比例关系扫描常用基线 (OM 线),以血肿为中心, 确定穿刺深度及方向, 切开硬膜, 按照定位方向及深度进针, 确定血肿位置, 然后全方位抽吸, 抽吸完毕后, 扫描血肿周围情况, 确定无异常信号后, 常规放置血肿腔引流管, 固定引流管, 外接引流袋, 术毕。 引流管常规放置3 d, 观察血肿腔有无新鲜出血, 后拔除引流管, 持续观察2 周。
1.4 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 于术前、 术后2 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进行评估, 包括意识水平、 肢体共济失调、 感觉功能、 上肢运动、 语言、 视野等11 个项目,总分0 ~42 分, 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②预后:于术前、 术后2 周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进行评估,包括运动反应、 语言反应、 睁眼反应3 个维度, 分值为1 ~5分, 得分表明患者预后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神经功能术前, 两组的NIHS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术后2 周, 两组的NIHSS 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NIHSS 评分比较 ( ± s, 分)
表1 两组的NIHSS 评分比较 ( ± s, 分)
组别n术前术后观察组3210.25±1.914.58±对照组3210.23±1.897.89±2 周tP 1.5812.9390.000 2.314.4350.000 t 0.0426.690 P 0.9670.000
2.2 预后术前, 两组的GO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2 周, 两组的GOS 评分均提高, 且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GOS 评分比较 ( ± s, 分)
表2 两组的GOS 评分比较 ( ± s, 分)
组别n术前术后2 周tP观察组321.52±0.233.68±0.5919.2960.000对照组321.54±0.222.45±0.4510.2770.000 t 0.3559.378 P 0.7230.000
HICH 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导致颅底小动脉出现病理变化,当患者情绪过于激动、 动怒、 劳累时, 容易引发血压上升, 造成微小血管破裂, 形成局部血肿[7]。 目前, 针对HICH 患者需根据其自身情况、 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以降低颅内压、 尽早清除血肿为主[8-9]。 常规穿刺清除术虽然能够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但手术时间较长、 创伤性较大, 且过度暴露脑组织容易造成神经功能受损, 影响手术整体安全性, 且部分患者预后不良。 CT 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术野清晰, 操作创口小, 通过CT 立体定位能够准确定位血肿穿刺点, 精细计算出穿刺方向及深度, 从而有效避开患者头部血管、 神经密集部位, 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精准测量出血肿体积和血肿部位, 有利于避免穿刺失败、 重复穿刺引发穿刺通道出血现象, 从而提升穿刺准确率, 有效清除病灶处血肿, 缓解患者病症, 最大限度降低致死率、 致残率[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2 周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提示CT 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较常规穿刺清除术可明显减轻HICH 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分析原因在于, CT 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可明确了解患者脑室外形及脑部组织结构, 有利于穿刺针精准刺入血肿中心部位, 有效避免重复穿刺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 此外,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术后2 周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提示CT 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较常规穿刺清除术可更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分析原因在于, CT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的创伤较小,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并发症较少, 从而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 CT 立体定位穿刺清除术可明显减轻HICH 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有效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