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晶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民间舞蹈集中体现出某一地区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在锻炼幼儿体魄的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提升其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对于强化幼儿的综合素养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使其舞蹈技能与兴趣爱好得到有效培养,为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间舞蹈起源于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更多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劳动场景,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传承下来,能够切实体现出某一地区独有的地方特色与生活习俗。民间舞蹈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呈现出我国各时期的社会发展面貌。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舞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类别的民间舞蹈具有十分鲜明的区域特征与民族风格,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
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载歌载舞,善于利用乐器与道具等来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民间舞蹈的主题与内容十分鲜明,它是一种表现性与娱乐性兼具的舞蹈结合体,可以同步呈现出某一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所具有的动作特征是不尽相同的。
民间舞蹈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同步折射社会发展状况,它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美学价值。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间舞蹈在保留自身原本特征的同时不断进行改进创新,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美学标志。民间舞蹈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生活的反映,还能够展现人民群众的内心期盼。从民间舞蹈的伴奏、服装以及动作等元素上来看,它价值独特且优美。
民间舞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会被其生动的舞蹈动作和韵律感极强的舞蹈伴奏所吸引,与民间舞蹈形成初步的情感共鸣,体会到民间舞蹈魅力,审美意识随之提升。当幼儿具有审美意识后,其审美能力也会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深层次学习而进一步强化。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来源于生活,幼儿在学习民间舞蹈时,会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当这种情感体验被迁移到舞蹈实践中,幼儿的审美能力会得到明显增强。
民间舞蹈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我国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其予以足够的尊重。民间舞蹈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幼儿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切实感受到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在民间舞蹈的感召作用下,幼儿逐渐亲近并喜欢上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被激发。
民间舞蹈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舞蹈的认知。例如,学习民间舞蹈中的傣族舞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象孔雀翩翩起舞的画面;学习拉祜族舞时,可以引导幼儿想象麻雀啄开葫芦的场景。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舞蹈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使其对舞蹈艺术形式树立正确的认知,加深其对民族舞蹈的体会与理解。
民间舞蹈可以切实强化幼儿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包括想象力、审美力、模仿力与创造力,在民间舞蹈学习与模仿的过程中,幼儿身体感知能力随之增强,逐渐掌握民间舞蹈的初始表现形态。在学习民间舞蹈时,幼儿随着音乐的律动做出各种动作,在模仿与创造中感受民间舞蹈的独有魅力。
民间舞蹈中的动作通常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历朝历代人民生活点滴的真实写照,可以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劳动面貌。民间舞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民间的生活习俗。例如民间舞蹈中的采茶舞,其所呈现的就是我国赣南地区劳动人民采茶的过程。幼儿掌握了民间舞蹈的特点与韵味,就会对我国民间生活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形成初步的认识。
民间舞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从乐曲与舞蹈动作中切实地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幼儿学习民间舞蹈,可以深入地了解我国各个地区与民族的习俗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民间舞蹈中有一部分体现出宗教文化,有助于传承宗教仪式。宗教舞蹈是民间舞蹈的一个分支,它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与人文情怀十分显著。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间舞蹈中的宗教舞蹈教学体现出对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宗教舞蹈有着优美的动作与韵律,幼儿通过学习,对宗教仪式的认识有所加强,传承有价值的宗教仪式。
当前,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授课比重较小,这无疑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推动民间舞蹈的发展,就要加大民间舞蹈的授课比重。幼儿时期是打下舞蹈基础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立足于文化自信的角度,从民族文化传承层面出发开发幼儿舞蹈课程,更加有针对性地研发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民间舞蹈校本课程,提高民间舞蹈教学的课时比重,为幼儿提供接触民间舞蹈的充足机会,进一步开辟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空间。幼儿园教师要树立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的意识,制订行之有效的民间舞蹈教学计划,构建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确保民间舞蹈教学中真正落实到位,使幼儿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艺术与其他舞蹈艺术协同发展,明确其主次关系与舞蹈教学重点,以此保障民间舞蹈教学质量。
为了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可以将各种舞蹈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引起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幼儿教师可以在民间舞蹈教学设计中融入芭蕾舞、拉丁舞和韵律操等,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舞蹈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精准捕捉民间舞蹈与其他舞蹈形式之间的契合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融合渠道,强化舞蹈艺术创新融合意识。例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选择将现代舞与民间舞蹈融合在一起,就需要考虑到现代舞明快开放的特点与民间舞蹈舒缓起伏的特点,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此创新幼儿舞蹈教学形式,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其他舞蹈形式的机会,促使其对舞蹈更加热爱。
促进民间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发展,需要教师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制定合理的民间舞蹈教学目标,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第一,培养幼儿舞蹈综合素养;第二,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这种优秀的舞蹈艺术文化。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着重提升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的舞蹈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化与序列化,以便幼儿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舞蹈学习要领,达成舞蹈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带领幼儿感受民间舞蹈所体现的文化特点与风土人情,巩固幼儿的民族文化认知。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上,而不要一味关注幼儿对民间舞蹈的完成度,应潜移默化地向幼儿渗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正处于十分活泼好动的阶段,教师在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其足够的耐心与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播放动画等形式来呈现民间舞蹈艺术,这样更加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民间舞蹈学习的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教学目标。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民间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成效,幼儿舞蹈教师需强化舞蹈素养与教学水平。教师若不具备扎实的民间舞蹈基础,形体动作不够规范,则容易误导幼儿,不利于其学习民间舞蹈。很多幼儿是第一次接触民间舞蹈,教师的民间舞蹈动作不够规范容易使得幼儿对民间舞蹈产生误解,对其学习热情有所下降,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幼儿园要十分重视提升教师的舞蹈综合素养,组织丰富的理论与技能培训活动,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座谈会与进修等多元形式提高教师的民间舞蹈能力。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当为教师提供民间舞蹈才能展示平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教师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带领幼儿直接地对成人舞蹈动作加以模仿,而要科学选取带有鲜明儿童特点以及民族风格的民间舞蹈,既要保留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又要合乎幼儿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促使幼儿对民间舞蹈学习更加富有热情与兴趣。对于民间舞蹈,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教学准则,先带领幼儿学习民间舞蹈的典型动作律动,确保幼儿有动作基础后,再将各个分节动作贯穿起来,以便幼儿掌握民间舞蹈的精髓。教师在编排幼儿民间舞蹈动作时,要善于利用各个民族的舞蹈素材,体现出显著的民族特色,并且最大程度上与幼儿的实际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合理提取动作形象,这样更加便于幼儿掌握民间舞蹈动作。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与民间舞蹈有关的音乐作品,这类音乐风格活泼欢快,可以促使幼儿自主进行舞蹈动作展示。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既有助于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又可以促使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加深认识。因此教师需加大民间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授课比重,将各种舞蹈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依据幼儿认知特点制定民间舞蹈教学目标,强化自身的舞蹈素养与教学水平,推进民间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