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袁翠玉
幼儿园作为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教育创新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交往和合作机会。教育可以通过模拟社会情境、合作游戏、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幼儿园教育创新的路径,以供参考。
儿童在幼儿园阶段正处于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将对其终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育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培养儿童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互助友爱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创新幼儿教育,在不断更新幼儿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发挥其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道德为基础,对幼儿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道德是一种行为习惯,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规范,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各种品质,如诚实、善良、勇敢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德育内容贯穿到各学科中,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社会良好的道德环境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需要的条件,也是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幼儿道德认知能力。通过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获得道德品质上的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也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让幼儿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幼儿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需要理论依据的。现阶段,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但是这种方式是片面的。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时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并且幼儿自身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幼儿园日常生活为基础,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教育创新的研究,能够为幼儿园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工作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德育工作,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该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幼儿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的人。
一些幼儿园在教育中过于强调传授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采用机械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下,教育变成了单一的传授道德标准,缺乏培养幼儿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幼儿只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指令,而缺乏对道德背后原理的理解和对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有些幼儿园注重规范和纪律的塑造,但忽视了实际的实践活动。教育应该是实际生活实践的延伸,而不仅仅是在讲堂上灌输道德知识。缺乏实践活动会导致幼儿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有时候,幼儿园在教育中过于一刀切,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品德和道德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采用个别化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幼儿在德育上的全面发展。
一些幼儿园的教育孤立于幼儿园内部,缺乏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因此,应该将社会环境和现实问题引入教育中,让幼儿了解社会的各种角色和责任,并培养他们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些幼儿园在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存在不足。德育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应对幼儿的德育需求,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然而,一些幼儿园缺乏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导致教师在教育方面的专业性不足。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要在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中进行渗透教育。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时,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和谐、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身心愉悦中获取知识、健康成长。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如在走廊和楼梯墙面上设置“礼貌标语”“爱护公物”“安全小常识”等宣传专栏,对幼儿进行礼貌行为习惯教育。此外,还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德育主题活动区域,根据主题活动要求,引导幼儿自主开展相关活动,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面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时,教育的难度确实各异。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得到良好教育,那么他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往往较为出色,因为他们已有的行为习惯构成了扎实的基础。对于那些家庭教育支持不足的幼儿,教师则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教师应密切关注这些孩子的日常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行为中的不当之处。与此同时,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努力与家长建立共识,使之在家中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例如,针对生活习惯欠佳的孩子,教师可以在园内创造更多锻炼生活技能的机会,让孩子参与整理内务,培养整洁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与家长沟通,建议在家中为孩子安排适当的家务任务,如扫地、擦桌子等,助力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其健康生活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避免因孩子暂时的不足而代为完成任务。良好习惯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耐心,在日常的实践中逐步成形。孩子应被鼓励独立尝试,同时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此外,家访是教师了解幼儿家庭生活状况、教育方法和成长环境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拓宽沟通渠道。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情况和教育需要,以不同形式的家访为纽带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家园共育机制,实现教育合力。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深刻揭示了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幼儿日常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在园所生活中最常接触、最信任的就是他们的教师,因此,教师在言谈举止上需时刻自我规范,成为儿童模仿的榜样。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展现出积极正面的行为,成为幼儿塑造可仿效的正向行为典范。幼儿的心智和行为发展尚在成熟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行为模式,潜移默化地吸收和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其德育意识也随之提升。因此,幼儿教师肩负着塑造下一代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教师要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人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幼儿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标杆,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例如,刚入园的孩子们通常卫生意识尚未形成,常见的场景是垃圾随手弃置,对于垃圾桶的使用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理解不足。面对这一现象,仅靠语言教导似乎收效甚微。面对这一挑战,王老师和同事们经过深入讨论,决定采取行动示范的方法进行教育。在一次绘画课上,王老师注意到教室地面散落着废纸和彩笔盖,但她并未直接批评孩子们的行为。课程结束后,王老师和其他教师一同弯腰拾起彩笔盖,并按颜色分类妥善放回,随后拿起扫帚清扫地上的纸屑。孩子们见到老师们的行动后,未如往常般投入到课间休息活动,而是主动加入清理工作中。这种无声的示范,不仅向孩子们展示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更潜移默化地教会了他们通过实际行动维护环境的重要性,实现了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们学会如何爱护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对于幼儿园来说,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幼儿开展,因此需要将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并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班级环境等开展教育工作。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角进行活动,并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与同伴交流学习。教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幼儿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班级内设置一处区域作为“我是值日生”区域,帮助幼儿自主选择打扫卫生的时间、人员、工具等。教师可以将“我是值日生”区域布置为班级特色区域,并在班级内设立相应的值日生标志和值日牌。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促进幼儿从内心深处接受教育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和思想道德建设。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思考,使他们在思考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促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情境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友善和合作的故事,在故事中出现一个困难或问题,鼓励幼儿讨论该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者设计角色扮演环境,让幼儿扮演特定角色并面临问题。例如,创建一个小商店的情境,在购物时引导幼儿遇到某个问题,如找零钱或处理纠纷,促使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又例如,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面对一些挑战,例如建立一个高塔、解决一个简单的机械问题等。通过与其他幼儿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比如在花园中观察植物,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生长和需求的问题,然后组织小组或整个班级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观点。鼓励幼儿发表想法、提问和对他人观点的回应,从中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让幼儿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此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幼儿去社区进行公益劳动,如清洁街道、打扫公园、清扫垃圾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当地的工厂和企业,让幼儿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了解更多的生产知识和生产流程。这样既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和财富,又可以提高幼儿实践能力,从而为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载体开展活动。如:在开展“小小劳动”活动中引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是小小书法家”中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我是小小画家”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艺术之美;在“我是小小厨师”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不易;在“小小歌手”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之美……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劳动、热爱生活。同时,还要注重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如: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贺卡、绘本;让家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请家长来园与教师一起开展户外游戏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了家园共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运用孩子们偏爱的游戏方式,巧妙地将教育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受到品德的熏陶。例如,在教授诚实与守信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扮演诚实守信者和失信者的角色,切身感受到诚实守信的价值,认识到这种美好品格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游戏的互动和情感体验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而且更能在愉悦的氛围下接受德育的熏陶,逐步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教育的创新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新的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