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翠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 400065)
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第一资源,同时也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瓶颈,如何锻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培养一批“教育情怀深厚”的新时代乡村教师。然而,我国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太高等突出问题[1]。现行强调改善条件待遇等外围支持政策,只能暂时缓解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的实际压力,而支撑小学教师长期扎根乡村的内在动力则未获得应有的关注。在内部动力中,职业认同感是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既支配乡村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观念和行为选择,也引领着乡村小学教师在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方向。
以往学者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结构因素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大量研究都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结构,概括起来分别有三因素、四因素、五因素、六因素和九因素模型[2]。比如典型的三因素模型,早期研究者Beijaard等人[3]指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包含了学科认同、教育认同和教学认同三个因素;孙利和佐斌[4]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由职业价值、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三个因素构成。在四因素模型中,魏淑华等人[5]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模型被广泛引用,其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由职业归属感、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角色价值观四个因素构成。也有李晔[6]率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验证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主要包含四个因素,即职业价值、角色概念、职业自尊和职业自豪感。关于五因素模型的探讨成果则集中在体育教师群体,周珂等[7]研究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一个由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能力认同、持续认同和投入认同五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另一项研究发现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由目标认同、情感认同、效能感认同、信念认同和持续认同五个因子构成[8]。在六因素及以上的结构模型中,关文军和王阳针[9]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六个因素包括职业支持感、双语教育认同、职业价值认同、职业情感认同、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能力认同。于慧慧[10]通过访谈中学青年教师,发现他们的职业认同包含九个维度:职业能力、职业意义、职业特征、对领导的认同、对工作回报的认同、对工作背景的认同、对同事的认同、对学生的认同、对所在学校有归属感。
而目前乡村小学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仍是研究的弱点,这不仅制约了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测量工具的编制,也不利于该群体职业认同感培养措施的制定。鉴于此,本研究将采用深度访谈法,挖掘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所包含的具体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旨在构建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结构模型,以期能为今后设计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测量量表和提升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根据目的性抽样原则[11],采用强度抽样策略抽取25位乡村小学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年龄介于23~26周岁(M=24.04,SD=1.19),平均教龄2.04年,学历本科,均为农村户籍,分布在重庆市开州区、忠县、奉节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綦江区、黔江区、云阳县、梁平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10个区县。其中男教师5人,女教师20人;已婚1人,未婚24人;少数民族5人,汉族20人;来自单亲家庭4人,核心家庭15人,联合家庭6人;独生子女7人,有兄弟姐妹的18人。
根据专家意见、团队讨论确定深度访谈的问题提纲,包含的主要问题有:1.作为乡村小学教师,您是如何理解职业认同感这一概念的?2.您认为高度认同自身职业的乡村小学教师会有怎样的心理行为表现?3.您认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包含哪些具体要素?4.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不同要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5.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利用讯飞听见软件将访谈录音转成文字,共得到约13.8万字的访谈逐字稿。访谈数据分析以Strauss和Corbin提出的扎根理论研究步骤为依据[12],并利用Nvivo11.0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开放式编码阶段初步产生了155个自由节点,如喜欢热爱、学生成长等;关联式编码阶段析出了5个主要范畴,分别是职业价值、职业角色、职业情感、职业效能和要素关系;选择式编码阶段确定了1个核心范畴,即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结构。根据三级编码结果,建构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结构模型。
上述扎根理论建构完成后,检验了访谈数据分析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利用Nvivo11.0软件质询功能的编码比较技术,计算编码一致性百分比为0.90,说明本次数据编码的信度较高。另一方面,回归原始资料检验编码的扎根度、听取熟悉研究主题的同行专家反馈意见、询问受访者意义分析准确性等手段佐证了数据分析的效度,其中受访者关于描述型效度、解释型效度和评价型效度的平均分依次为4.86、4.70、4.94(五点评分),因此本次数据编码效度非常高。
表1显示了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结构的编码结果,得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由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角色和职业效能组成,四个要素的出现频次分别为149、170、110、104,涉及受访者超过80%;这些因素之间既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也是共生性的有机整体;同时展示了8个影响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具体因素。
表1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结构的编码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一个重要要素是职业价值,在总体中占比28.0%,其包含社会进步、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三类。社会进步被提及的次数最多,教师发展被最多的受访者认同。社会进步是指乡村小学教师这一职业能够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乡村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价值共有18位受访者提及59次。例如,受访者直接描述“乡村小学教师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缺老师的问题,也为留守儿童带来了希望,所以我觉得从事这个职业是有意义的(LSB)”。教师发展意为乡村小学教师从事这一职业可以满足教师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共被提及50次。访谈中汪老师认为“通过乡村小学教师这份职业体现自己的一些价值,帮助自己成长或者说实现自我价值,也愿意去坚持从事这份职业(WXX)”。17位受访者非常关注学生成长,描述了乡村小学教师对于教学对象的巨大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学业成就的提升、体育技能的训练、个性人格的健全等。还有一位受访教师提到乡村小学教师“把所任教的学科教得很好,对于学生的整个成长,对于学生的发展前途都很有用,当然也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各个方面(TX)”。
在访谈中,被提及频次最多的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要素是职业情感,其所占比例为31.9%。职业情感分成了喜欢热爱、幸福快乐和使命归属三类,这三类情感被提及的总次数与描述所属的受访者总人数总体相当。喜欢热爱是指乡村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抱有发自内心的好感、热忱和青睐,就像有些教师在访谈中直接表达:“我喜欢教育,就是为了乐趣而教,特别喜欢教书这个职业,自己也想当老师,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老师(WQ)。”这种职业情感被20位受访教师共提及了58次。幸福快乐主要表现为乡村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体会到的满足感、愉悦感、舒畅感和投入感。访谈中幸福快乐共出现了54次,其典型描述如“能够教书,培养这些学生对我来说是很美好的、很幸福的事情(ZYP)”。使命归属共有21位受访教师认同,内容主要围绕乡村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归属感、教育情怀、教学激情几个方面展开。受访教师对使命归属的代表性论述如“认同感使我对教育小孩子们充满了热情,行动力是非常强的,对于小孩子、对于教育工作是激情澎湃的(LSB)”;“教师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能够抱有尽心尽责的使命感(YB)”。
访谈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是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第三个要素,占比为20.6%。通过分析发现,这一要素包含处事认真、身份接纳、敬业奉献和临难乐观等四个方面,其中处事认真出现频率最高、材料来源也最多。职业角色中的处事认真是指乡村小学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出认真、严谨、耐心。这种职业角色在受访教师看来是“每堂课都特别认真地备课,而且对这份职业要求的每项工作都非常认真(WXX)”。而临难乐观这一职业角色要求乡村小学教师在遇到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时,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充满正能量。正如一位付老师所说:“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不会想着要退缩,而是想着积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看待问题都是抱着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心境(FQC)。”另外,职业角色中的身份接纳和敬业奉献,被受访者论述的比例相当,这两类分别阐释了乡村小学教师发自内心地接纳自我期望的身份,甘于为教育教学事业付出精力和感情。其典型描述如一位冉老师访谈时激动地承诺“愿意一直默默地为自己的这份职业付出自己的所有(RYH)”。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还有一个要素是职业效能,占受访者描述总量的19.5%。受访者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他们能否具有课堂教学、培育人才、人际沟通和个性匹配四个方面的效能感。职业效能中的课堂教学侧重的是乡村小学教师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效能,培育人才关注的则是乡村小学教师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效能,人际沟通体现为乡村小学教师做好家校沟通、师生交流和同事对话的交往效能,这三个方面聚焦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被受访者提及的次数依次为31、20、34,都比第四个方面个性匹配多。受访者关于这三个方面的表述比较综合,比如“我会思考自己能不能像小梅花课程那样真正实现融合教学,能不能培养出品行优秀、成绩也好的学生,能不能做到高质量的人际沟通,特别是那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沟通问题(ZZY)”。此外,相对较少的个性匹配考量的是乡村小学教师对自身人格特质和职业能力需求契合度的信心。访谈中,有些受访者表达了他相信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使其“特别适合做一名小学全科老师(HL)”。
关于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四个要素的整体性被提及的次数最多,材料来源也最多。在这些受访者看来,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角色和职业效能共同构成了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这些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随意割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
关于四个要素的整体性,一位受访乡村小学教师谈到,“教师认同的内容包含职业本身的价值、理想的角色,也有情感成分,还有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一职业,四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RYH)”。此外,访谈中部分要素的具体特点也有描述。9位受访者11次提到职业价值和职业角色指向社会对教师的需求,而职业情感和职业效能则依赖教师本人的体验与评价,先后被6位受访者共描述了8次。由此,本次访谈关于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内在结构的主要结果可被整合在以下结构模型图1中。
图1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结构模型
表1关联式编码6结果显示,影响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分别来自教师个人、社会环境、培养高校和供职小学四个方面。其中,物质环境、民主权益属于供职小学因素,技能操作性和全科落实度属于培养高校因素,舆论氛围、亲友支持属于社会环境因素,从教动机和发展规划属于教师个人因素。
首先,供职小学因素对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被提及得最多,其中物质环境占比最大,被反复提及了68次。他们所说的物质环境主要是农村小学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客观教学条件。受访者对工作的物质环境表述如“你想做什么教学工作,领导和同事都很支持,大家也会互相帮助,就这样的氛围会让我更加认同这份职业(HL)”。共有19位受访者说明了民主权益因素对其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这一因素主要指乡村小学教师能够参与学校相关事务的决策,获得休息休假、职称晋升、进修培训等切身发展权益,特别是“学校提供比较大的晋升、发展空间,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ZQH)”。
其次,影响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另一个主体是职前培养高校,其中技能操作性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被23位受访教师认可,在同类影响因素中材料来源最多。技能操作性描述的是高校在培养全科师范生过程中,重视教学实践技能及其操作性的程度。一位受访者如此论述这一因素的作用,“大学期间非常注重训练教学实践能力,这种技能可以直接应用在现今的教学工作中,对提升我的职业认同感比较有帮助(CFC)”。此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全科落实度,展示了乡村小学教师对高校期间自己所掌握的全面学科知识、融合教学方法的关切,共有23次相关说明。例如:“在校期间我们专业虽然学了很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但限于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一专多能并没有完全落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的职业认同感(LSX)。”
除了学校的作用,受访者还提到了社会环境因素对其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其中舆论氛围被18位受访者提到了42次,论述的是公众关于乡村小学教师的看法以及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影响其职业认同感。例如,有受访教师谈道:“社会对我们全科教师这个行业的支持和理解,还有社会对教师地位的尊重都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职业认同度(WQ)。”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亲友支持也会影响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特别是家人、挚友、教师的推荐,能直接作用于“我们对于专业和职业的选择以及认同程度(LSX)”。
最后,在影响职业认同感的教师个人因素中从教动机和发展规划因素的描述量相当。受访者所回答的从教缘由中,最多的是出于对教育工作的兴趣,例如田老师说:“我自己对当老师这个较为感兴趣,就是为了乐趣而教,所以我非常认同教师职业(TWZ)。” 发展规划因素主要是乡村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前景和发展空间的认知,犹如“我认为全科教师是未来小学教育实践的必然趋势,非常认同这个职业(TX)”。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概念。在本次访谈中,受访者在职业认同感的结构要素和影响因素方面做了深入阐释,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明显发现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角色、职业效能共同构成了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其中职业价值和职业角色属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认知要素,职业情感和职业效能反映的分别是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情感和意志要素。这四个要素对应知、情、意三个维度,符合学界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解释要求。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的乡村小学教师,表现出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本身的宝贵价值和角色期望,体验教师工作带来的愉悦、幸福等的情感,相信自己能够实施融合教学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得到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要素既有一致性,也有独特性。首先,一致性表现为相似的要素出现在其他研究者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结构要素的研究结论中。如前所述,周珂等人的五因素模型、孙利和佐斌的三因素模型都涵盖了职业价值和职业情感这两个重要成分。此次访谈研究中教师职业认同感中职业角色和职业效能成分虽然不像其他两个成分那样,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也有少部分相关测量研究证实了它们的必要性。比如,李晔等人、魏淑华等人的四因素模型都包含了职业角色这一要素,而且李笑樱和闫寒冰[13]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职业归属感、教师职业效能感三因素模型和王鑫强等人[14]提出的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因素模型也都出现了职业效能成分。上述研究的相似性恰好说明了本次访谈所建构的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四要素模型的合理性。究其缘由,乡村小学教师本质上仍然是教师,其职业认同感结构与其他普通分科教师的职业认同结构相似,便可以得到合适的解释。
本研究发现的四个要素并没有同时出现在其他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中,而且也较早地探析了这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系统共存的关系。除了整体组合的创新性,乡村小学教师这一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职业认同感四个要素的内涵和强度也有比较独特的意义。其一,相比普通分科小学教师,当前乡村教育场域中的乡村小学教师需要面对艰苦的教学条件,承担跨学科的融合教学任务,导致他们职业认同感中职业效能的内涵更丰富,强度也更大。其二,由于绝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都是定向培养,毕业后必须长期扎根在偏远农村工作和生活,故其职业认同感中职业情感饱含浓厚的乡村情怀。如果乡村小学教师心灵深处缺失这种乡村教育情怀,他们很难在乡村学校“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15]。其三,乡村小学教师遇到的教育对象中有很大部分是隔代教养、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这一群体的数量大约为697万,其中51.9%是留守小学生,在农村工作的小学教师们承载着留守儿童学业进步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乡村教育的使命。毋庸置疑,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中职业价值的内涵超出了普通城市小学教师。其四,包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远离父母的教育对象,使得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不仅仅包含常见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同时也扮演了照顾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亲人角色[16]。总之,本研究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四个成分与普通分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区分,但也非常符合其所处的真实教育实践背景。
访谈发现,受访教师认为最直接影响职业认同感的是从教动机,归属教师个人因素,这表明受访教师在选择职业时充分考量了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才会产生喜欢的职业情感和积极评价从教潜力的职业效能,进而展现出较高水平的职业认同。从教动机这一因素启示,今后在乡村小学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应设计科学的测量工具筛查其从教动机,录取那些真正热爱、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教师;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适当引入退出机制,减少公费师范生学习动机低下、能力倾向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弊端,使乡村小学教师的“进”和“出”有章可循[17]。
受访者也强调,社会环境中的舆论氛围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和“全人启蒙”的教育理念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加入小学全科教师群体,并认同这一职业的巨大价值。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全社会营造程门立雪式的教育气氛,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小学阶段儿童教育的特点,理解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未来小学教育发展的应然之路,这一群体扮演了乡村教育振兴推动者、小学教育模式和理念变革的引领者、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的角色[18]。
受访者还关切了自己从职前培养高校所获专业技能的操作性,能否学以致用对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存在较大影响。目前教育实践领域,乡村小学教师需要习得的专业技能种类比分科小学教师更丰富,除了常规的教师教育技能,还需要掌握音乐、表演、绘画、舞蹈、体育等艺体学科的技能[19]。但是通过短短四年的师范生阶段训练,多数只能达到浅层次的理论模仿水平,在实操性的教学情境中离灵活应用还有一段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警示承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应适当调整技能训练的广度和强度,既要避免“全科”字面上的学科数量叠加,也能适应未来开展融合教学的实际技能需求[20]。
本研究基于25位访谈者观点的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由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角色、职业效能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互相影响、系统共存,主要受教师个人、社会环境、培养高校和供职小学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后续设计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测量工具和培养机制提供了建设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