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星星 高军波 蒋玺
摘 要: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肩负着矿产资源勘查和公益地质服务重大使命,为全面提升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人文素养培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讨论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文素养培育方式,使其成为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人文素养;资源勘查工程;本科高校
Think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Cao Xingxing Gao Junbo Jiang X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Guiyang 550025
Abstract:To enhance the humanistic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ThreeAllRound”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humanistic cultivation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ways to cultivate humanistic cultivation in the major of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so that they can become highquality composit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nd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guaranteeing national mineral resources security 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untry.
Keywords:Humanistic Education;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2018年5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坚强阵地,努力用中华民族一切优秀的精神谱系来育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它要求高校不仅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1] ,进而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良好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工程科技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工程教育是国家创新的重要引擎[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人文素养偏低的缺陷日益凸显[3] ,无法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新工科人才的需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在我国资源勘查、油气开采、资源评价、资源管理和公益地质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亟须培养新时代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本专业人才的三全育人目标。
一、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
立德树人中的“树人”内涵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需要在教育中构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全球观念和生态意识[4]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人格、气质和修养[5] ,通过优秀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环境熏陶,并通过自身实践,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
(二)社会用人单位需要
以往工科教育以“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的培养方式为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仅是学识渊博和扎实的专业基礎的“工具型”人才[6] ,还需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让学生知道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激发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人文素质教育完善学生人格
人文素质的教育范围比德育更宽广,内容更丰富,蕴含着巨大的德育功能。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3] ,前者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精神是人文知识的核心和灵魂,进而改变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和激励,让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通过日常言行举止、做人做事体现人文行为,衡量人文素养的高低。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
二、资源勘查工程人文素养培养举措
(一)提升人文环境,加强人文知识宣传平台建设
继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是地质行业优良传统。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中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勉励他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因此,围绕内化地质精神和回信精神,以及校训、院训精神,致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地质文化,在专业所在学院入口陈列典型矿物,院内宣传栏宣传地质精神、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并利用学院新媒体平台传播地学文化和地学精神,进而塑造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形象,举办丰富文化活动,立体构建资勘专业人文环境,充分带动学生融入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二)丰富课程设置与教学,强化人文教育
课程体系的完善是从主观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原有课程体系设置基础上,增设单独的人文素养模块,即通识拓展课程,如文学历史与品格素养、中外哲学与思维素养、社会科学与公民素养、数理科学与科学素养、生命科学与生态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属于地质类工科专业,而地质类课程中关于地球形成与演化和时空结构蕴含丰富的系统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思维,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形态(如古代中国的“沧海桑田”)到近代的自然科学形态(如达·芬奇、魏格纳、赫顿、赖尔的地质思想),再到现代的自然辩证法形态(如我国的地学辩证法、找矿哲学)[7] 。此外,地质类课程还包括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乐观、坚韧、奉献的地质精神,以及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等政治素养[8] ,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勇担当、知荣辱、甘奉献等“中华思想文化”传统优秀思想传递给学生,提升其人文素养。
(三)通过专业实践操作,提升学科素养
资勘专业内涵丰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建立“入学—毕业”全过程、全方位学科素养培养工作,在本科生入校后深入学生生活,主动参与学生各项文体活动(如在新生欢迎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中设计地质工作前辈的实干报国事迹),融入地质前辈报国精神及地质工作对经济建设重要性的教育;为大一学生主办地质精神传承主题活动,如老教师实干报国事迹宣讲、领域内大师人生经历分享、实干报国专题活动、校友回校讲座形式等;在军训阶段,组织学习《勘探队员之歌》,结合实干报国电影宣传,让学生认识实干报国精神。进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崇尚科学,树立学习新榜样。
(四)地质实践环节与人文教育融合
野外地质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唯一途径,通过地质实习基地,并依托省内外重要地质类博物馆、世界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等,为学生全面认识地质魅力与地质高科技提供平台,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在实习中让学生了解地质作用、物质循环过程和矿山开采意义,思考矿产资源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习中还需注重地质精神的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如石油行业的“铁人精神”、现代地质资源开发与“绿水青山”共存、地理信息系统的“北斗精神”、第十一颗“金钉子”与“科学家精神”等。
此外还可利用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家精神。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选定适宜科研训练项目,锻炼专业技能,高年级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比赛(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使学生在内心深处萌生崇尚科学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专业知识,并积极利用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素养,同时,在活动中锻炼优秀团队,打造“科研新星”,形成榜样引领效应,形成老带新机制,全面提升科研素养。
(五)发挥班主任核心纽带作用,扩展育人空间
班主任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和主要实施者。班主任主要由专业教师担任,在掌握各年级学生时代特点和大学阶段学习规律后,应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班委会契机,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学习地质行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地勘项目各工种的协同分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此外,班主任还应多走入宿舍和教室,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以课外文体活动为载体,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摸清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知识教育。
(六)提高专业教师人文及学科综合素养,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而教研室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日常教学活动和开展科学研究最基层组织。因此,教研室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和师资人员素质培养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组织全体教师读经典原著,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坚定教师的政治信仰和职业道德,并注重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利用教研室活动,相互交流教学育人方法,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好教学氛围,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锤炼青年教师成长。此外,通过开展“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课堂讲授方面,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任课教师需在教授專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地学的人文知识,将矛盾论、事物发展观、系统论、实践论等哲学思维融入理论教学;以李四光、刘东生、黄大年等地质学家的事迹为主线,开展地质人爱国主义教育,展示一名地质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地质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能力和人文素养培育有机结合。
结语
面对新时代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更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以更加坚定的自信、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中,并在行动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奋力在新一轮找矿战突破战略行动中建功立业,扎实开展公益地质服务,展现新时代资勘人的新姿态。
参考文献:
[1]唐雪梅,李思琪.探索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高校人文教育模式.光明网[EB/OL].20230428[2023612].https://reader.gmw.cn/202304/28/content_36530904.htm.
[2]康志强,白令安,杨金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21(03):2932.
[3]王琦.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J].城市学刊,2022,43(06):104108.
[4]冯建军.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J].人民教育,2019(18):3944.
[5]张睿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公关世界,2022(10):161162.
[6]许建琴.刍议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陕西教育(高教),2017(09):6566.
[7]王恒礼,毕孔彰,忻梅主编.地学哲学与地学文化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8]郑德顺,石梦岩,李云波,等.“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识体系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04):3942.
*通讯作者:曹星星(1989— ),男,汉族,江西九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表层地球化学的教学与研究。
作者简介:高军波(1985— ),男,汉族,陕西渭南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沉积矿床学、农业地质学教学与研究;蒋玺(1977— ),男,汉族,贵州瓮安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喀斯特地貌演化与第四纪地质环境研究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