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慧 王耀曼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2.055
[摘 要]如何改善我国医科大学的办学成效,增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个值得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医生的职业素养是由规范取向决定的,它与医生的自我要求、病人的满意度及医疗协作伙伴的合作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重点研究医学生的定向培训,把多种职业素养需求纳入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中,实现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针对性和精准化培养,从而构建出一套有效的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計划。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塑造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1 医学职业素养定义
职业素质是一种职业的内部准则和需求,主要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三大核心需求,具体内容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高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优良的行为习惯等。
《新世纪医生的职业操守——医生的声明》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医生伦理准则。中国医师协会正式颁布《医学伦理公约》,并把其列为医生职业道德的典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以培养医生高尚的职业素养,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行业的自律性和规范化得到充分提高。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中国医师宣言》,对医疗行业的六项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即平等、病人第一、真诚守信、严谨谨慎、廉洁公正、终身学习。在此基础上,我国医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得以构建。重点研究“以目标为中心”的定向培训方式,把医生自身的要求、患者的要求等多种诉求结合起来,完善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制度[1]。
2 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2.1 职业素养教育观念落后
医学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教育观念比较薄弱,得不到上级应有的关注。大多数医科大学在教学过程中,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这就造成了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研究比较匮乏,不能养成相应的职业素质。并且在医疗工作中,由于缺乏职业素养,其思维也会变得功利化,最后会让其忽略原本的职业精神。
2.2 职业素养教育方法落后
当前,不少医科大学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时,通常以教科书上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这就造成了职业素养维度的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其应有的教育意义。特别是现在部分医学院校的教科书并不符合医疗行业的现实需要,让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导致其最后所形成的职业素养也会丧失其原本的有效性,学校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责任感等[2]。
3 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塑造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质量的关键。过去在我国,人们对医疗行业风气的评价一直都是消极的,这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医学教学更注重的是技术的训练,而忽略了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且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富有人文色彩的学科,所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
在当前阶段,我们需要拥有更高职业素养的医生。医生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医术、业务技能的提升,还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拥有仁爱之心的医生,才会更受人尊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大多数医科大学在培养医学生时,都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造成了很多医学生在职业素养养成方面有所不足,导致其职业道德参差不齐,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影响。通过对医学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为其未来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增强自身的能力和信心,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4 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4.1 学校方面
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一环就是学校教学。医学院校要建立起以医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为主导,以实习为主,以考试和评价为保证,从医学生进入学校到就业,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全过程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4.1.1 课程设置
第一,要使高校在设置上标准化,使各专业之间能够互相融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开阔医学人才的眼界。例如,在校园里可以举办辩论、演讲、论坛等各种实践课程,通过对优秀和典型医务工作者的案例进行学习,对医生的专业精神进行剖析,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职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把自己的发展成才需要与自身的社会价值相融合,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可以通过对其进行身份识别和角色仿真教学,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医学的价值、目的和医学本质进行认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专业价值观。
第二,健康的校园文化能为医学专业人才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高校中,应该鼓励医学生将自己的专长融入到各种不同的志愿服务和实习中去,突出医学生的专业进步和奉献,将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社团活动,还能够培养医学生的独立创造力和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前途的认识。
第三,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医学生道德修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理论教学、校外文化活动、实习等多种形式,将医学专业教学和职业素养教育相互融合,使医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把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按照医学治疗健康产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构建符合高校和业界公认的,由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质、医德修养等一级目标组成的职业素养考核系统,在每一级目标之下,还要设立相应的等级指数。通过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医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和医生的评价相结合,来评价其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评估的成果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2 构建职业素养教育“三全育人”格局
通过“三全育人”模式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课程理念的作用,促进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家有关政策的贯彻下,“三全育人”的模式已形成了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在保证优质教学的前提下,促进医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为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建设“三全育人”的新模式,一是要把立德树人当作学校的基本使命,这就要求医科大学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医学领域的专门人员提供服务。同时,必须把“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使命落实到医疗职业的每一个阶段,使其真正地渗透到医疗职业的每一个阶段。二是要突出抓好“三全育人”工作。“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以过程为主线,以全面育人为目标。在此基礎上,通过德技双修的培养机制,使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实现深入结合,使其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同步发展。三是为“三全育人”搭建了一个新的教学平台。高等医科院校要实现“三全育人”,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只有如此,“三全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以人的个性发展为本,使其沿着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前进[3]。
4.1.3 建立健全职业素养教育课程梯子
健全医学院校的督导评估体系,可以更好地掌握高校的教学实践情况,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然而各大医学院校在办学条件、办学体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构建和完善其监管评估体系方面,还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监管机制进行深入的剖析。由于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医科大学都已建立起了相应的监督机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现实状况来剖析监察制度,以便了解其缺陷[4]。第二,实行多种形式的监管。过去医学院校在构建督导评估体系时,大都采取单向督导的方式。这样就造成了最后的督导评估结论不够完整和科学,从而对医疗机构的各种政策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行政监督、公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手段,才能达到监督的目的。第三,实施多元化的督导评估手段。在实施督导评估时,不仅要从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教育方式等层面进行评估,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把握。例如,学校网站的创建、学校的教育运营等,都应该纳入职业素养督导评估范围之内。
4.2 医院方面
4.2.1 医患情景模拟,加强医患沟通能力
加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是树立职业安全观念,增强自身专业防护技能的一项主要举措。在国外,医生与病人交流的训练始于医疗教学的初期,并贯穿医疗教学的全过程。而在国内,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技能的培训与训练还比较欠缺,因此在医院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技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医院应该将医学患者的情境仿真融入临床实际中,在实操环节将一些常见的临床病例或者最近发生的一些医疗纠纷案件,通过情境仿真的方式让医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们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问题,从而提升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5]。另外,在与医学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他人,语气温和,耐心聆听,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治疗过程,同时要对患者的基础条件、心理行为等进行及时反馈,以减少职业安全的风险。
4.2.2 增强职业安全素养和防护意识
当前,国内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医院缺少有关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及自我职业保护方法的课程,也缺少关于职业安全及自我职业保护的教科书。在教学中,医院导师们在进行专业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对职业安全意识及职业防护知识的教导与解释。目前还无法确保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之前,就已经充分掌握了职业安全及职业保护知识与技能,以应对纷繁的工作条件与工作内容,所以当他们遇到特定的职业危险事件时,便会出现消极的情感甚至做出不法行为,同时也给医患之间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为此,在改进医院实习课程体系中,应该增加有关职业安全意识和职业防护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和自身的职业保护潜能。另外,在医疗卫生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和职业防护能力培养。专业教材应该适当、合理、系统地补充职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相关内容,帮助医学生尽快树立起职业安全意识和自我职业保护的能力。同时,根据医学领域的实际情况和医学的最新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多种途径,加强医学生对职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了解,并通过定期进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问卷调查,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医学生的职业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和培训。在医学生实习过程中,定期举办关于职业安全及自身职业保护方面的教育与普及活动,通过讲座、座谈会、临床实践经验分享等形式,使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有关职业安全的知识。
医院通过对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从而降低其以后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意外风险。例如,在对临床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专业的实际教学演示中,要注重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成熟性,还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操作测试,对其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其职业安全观念[6]。与此同时,从医学生开始临床实习的那一天起,就要把职业安全和职业保护的意识与知识融入临床的教育教学中,使医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己在从医的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职业安全危险隐患,通过亲身经历了医生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了解了职业安全的不利因素,从而增强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对自己的职业安全防护的意识。通过对医务工作者不安全行为的防范与治理,减少由医务工作者引起的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医生的专业安全素质。
5 结语
每位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无数家庭的悲喜,影响着医护人员的个人形象以及医护人员与医学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十分烦琐且长期的过程,必须在各个发展时期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才能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培养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逐步提高的教学过程。所以,必须要构建一个整合医学院校、医院和医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教育系统,才能持续地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邱波,袁志臻. 浅谈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J]. 当代教研论丛,2017(4):126.
[2]李进华. 浅谈实习期间如何培育医学生的职业素养[J]. 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1):70-71.
[3]孙玉锋,苏丹. 浅谈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J]. 善天下,2020(14):491.
[4]杨陆,滑婧夷,张双鑫,等. 廉政文化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与途径探析[J]. 新丝路,2021(31):99-100.
[5]董雯. 传承董子文化 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生人文素养[J]. 中国医学人文,2021,7(1):4.
[6]熊文娇,陈冠宜,苏腾伟,等. 中医药文化与医学生“不忘初心”教育研究融合的价值分析[J]. 医生,2021(2):32-33.
[作者简介]曹慧慧,女,湖北荆州人,南京市第一医院,副研究员(政工),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
王耀曼,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市第一医院,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教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