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育人的策略与路径

2024-02-27 16:59杜海麟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杜海麟

[摘要] 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物理课程育人价值的挖掘、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落实新课标理念,推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革新。本文立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苏科版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通过联系生活情景、立足学生个性、发掘课程趣味、实施小组合作、实施任务驱动等,探析初中物理课程育人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程育人

一、联系生活情景,促进学以致用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出发,挖掘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与科学态度。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的教学为例,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第五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城市夜景图像及绚丽多彩的极光景象等神奇的光现象,由此无缝衔接课题。系列图像播放完毕,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城市夜景,领略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景象,这些美丽的景象背后是物理中的光现象,正是因为这些五彩斑斓的光,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迷人。今天我们就要进行光的传播相关知识的学习。”然后,顺势进行提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提问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张美丽的夜景图和极光图,那么在学习光的传播相关知识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探究光的来源是什么,请大家自学课本的相关知识,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有了交流互动的铺垫,教师总结点评:“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明确了光的来源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思考探究,以此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

提问2:生活中存在很多光现象,有很多可以发光的物体,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呢?学生回答:月亮、星星、太阳、点亮的日光灯、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反光的镜子、电视机的屏幕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亮的物体都可以发光的、所有可以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其实,月亮和反光的镜子不能发光,行星和卫星也是不发光的,星星当中只有恒星能发光。那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物理上称为光源,其中又分为‘天然光源’,如太阳;‘人造光源’,如白炽灯等。”

二、立足学生个性,助力全员进步

学生存在个性上的差异,每个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及实际学习能力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的个性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实现物理素养的提升,进而高质量地实现物理课程育人目标。

以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中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基于实际学情来设计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观念。在目标分层上,对于那些学科基础较差、物理学习能力不突出的学生,教师应当重点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他们正确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课堂学习明白“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基础的物理学科知识,提高物理学科基本能力。对于中游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积极进行动手探究,以培养科学思维,通过参与物理实践探究活动,获得“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受到外力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的感性认识,进而在科学推理中深化对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而对于物理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可重点引导他们感悟科学家研究相关科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大胆推理的科学精神,从而为他们高阶物理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掘课程趣味,畅享学习美好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教师要深度发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及课程趣味。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物理探究活动,着重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物理学科蕴含的趣味性,等等。

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中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的课堂上,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信息传递的方法和路径,并初步树立搜集信息、传递信息的意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掘课程趣味,通过学科融合教学,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跨学科教学模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实现物理学科思维的拓展,从而提高物理综合能力。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语文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从这首诗歌中读出了什么信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信息的传递。《春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诗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饱含无数战争中百姓的辛酸苦楚和渴望家人团圆的期盼。战争中通信不畅,书信的传递速度本就慢,受到战争影响又多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一封家书胜过“万金”;而现代,我们只需要通过手机等通信设备就可以轻易地传递并获得信息。人类信息传播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书信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这样的课堂导入让学生耳目一新,同时跨学科元素的融入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四、实施小组合作,培养集体精神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参与团体性物理探究活动,通过多向交流与课堂互动,以实现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合作探究的价值,进而培养集体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以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和透镜”中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带领学生探究并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思维碰撞,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内容学习,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初步认识实验器材,合作完成第一阶段的小组探究任务:(1)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物距及像距的概念;(2)尝试用简单语言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3)归纳总结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在学生完成小组第一阶段的探究任务后,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回答,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和充分互动,从而实现物理思维的拓展。

五、实施任务驱动,助力学思融通

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任务驱动的物理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对于初中物理重难点知识,也能让学生做到学思融通,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电路初探”中第一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的课堂上,教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目标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投屏呈现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电路的基本组成及作用;电路通路、断路和短路的状态;简单的电路图绘制。学生每完成一项,投屏就显示“任务完成”的动画效果,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实现学思融通,助力构建高质高效的课堂。在学生正确掌握电路连接的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后,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电源短路危害的认识,教师可借助相关教学资源设计“怎样使一个小灯泡发光”的虚拟实验,驱动学生思考探究。通过利用多媒体,呈现设计完好的电路,用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这样,学生能观察到电池冒烟。教师再以连接电路时“电源的两极绝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相连”中的“任何方式”这一理解上的难点,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验。经由虚拟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深化了对短路危害的认知,提高了物理实验探究能力,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青.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J].新校园,2023(10).

[2]徐玲.基于大单元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分析[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0).

[3]杨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0).

[4]王博.关注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方法[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0).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