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爔贤
[摘要]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单元内形成群文阅读的特点及优势。教师可以运用“在语言运用中关注个性表达、在思维发展中培养能力品质、在审美创造中重视品析鉴赏、在文化自信中突出传承弘扬”等一系列策略,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向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发挥群文阅读优势,探索打破单课教学时空界限的多种策略,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领略多主题的文化意蕴,发展多元化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语言运用中关注个性表达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积累个体经验。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与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与运用规律。初中语文教材一个单元内多篇课文形成的群文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语用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促进学生开展相应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有效实现语言建构。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组散文作品,其中的课文有《背影》《白杨礼赞》《昆明的雨》。不同作家在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与社会生活时,运用各具特色的语言进行表达,内涵丰富。阅读这一组散文,学生可在欣赏不同作家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体会散文语言表达上多样化的特质,进而认识散文语言个性化表达的特点。
在《背影》中,朱自清用朴实典雅、简净细致的语言表达出“我”对父爱的体悟,如“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句子中的“拣定”“照应”,就是以一种很朴实的话语来表达父亲在为“我”操心,“嘱托”“警醒”具有典雅的味道,在无意中显示出父亲言行上的绅士范儿,作者通过寥寥几句话体现出父亲的关爱。《白杨礼赞》的抒情味很浓郁,茅盾大量运用象征的手法,使散文语言在表达上令人回味,值得咀嚼,文中的白杨树本身就具有象征性,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以平淡自然又饶有趣味的语言娓娓道来,诉说自己在昆明生活中的琐事,让表达对象立体、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难发现,这几位文坛巨匠在个性化表达中,最关键的就是自成一家的语言运用。
二、在思维发展中培养能力品质
语文新课标中有关思维能力发展的培养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要求:“第四学段,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要求适合在群文阅读中落实,学生在面对一组群文时,会摆脱单篇文本学习中固有的思维模式,随之而来的是全面感知、客观分析、冷静评价、科学概括等学习方法的逐渐形成。尤其是运用对比、分析、提炼等手段辅助阅读理解,可以体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组议论性文章,其中的课文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单元学习要求提出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论证的方法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本单元指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适合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开展学习。
本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提炼议论文论证思路与结构模式作为学习任务,把找出适宜论据、辨析论证方法、明确论证路径作为教学重点,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1)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的论证方法与思路中,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呈现,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2)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绘制思维导图,以呈现课文的论证方法与思路;(3)对比阅读单元内四篇课文的论证方法与思路,分析总结它们的个性与共性,从而实现举一反三。通过一系列学习实践,学生得以实现议论文思路、结构、模式的建构,让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
三、在审美创造中重视品析鉴赏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体验、欣赏、品析作品美的过程,群文阅读又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充分的审美体验,尤其是在经典文本阅读中,学生可以汲取文本的形式美、内容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创新意识与创造才能。可见,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并且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有《短文两篇》《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这一组课文尽管不完全是谈阅读欣赏的文章,但那些谈论艺术欣赏的课文与阅读欣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够给学生欣赏文章带来许多启发。从单元学习要求也能够看出,“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需要从众多文本中选择审美意象,引导学生进行评析、欣赏。在《不求甚解》中,抓住“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让学生懂得在鉴赏文章时不可断章取义。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聚焦“意境”的理解与欣赏,与文章尤其是诗歌的欣赏相对接。在《无言之美》中,针对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而不露等表达,引导学生懂得品味、欣赏文本中的含蓄美。在《驱遣我们的想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想象体验美感的方法与路径。通过上述群文阅读活动,学生从中学习、掌握、运用多种品析与鉴赏文章审美创造的方法。
四、在文化自信中突出传承弘扬
阅读活动中形成的积累不仅体现在显性的语言材料上,更体现在隐性的文化内蕴上。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能够发现相关文本中特有的文化特质,使文化因素的隐性特点逐步显现出来并发扬光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学习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单元学习要求强调文言词句段的积累与语感的培养。欣赏精彩句段有助于体会文本的思想与情感,使学生真正感受古诗文中蕴含的文化美,进而自觉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与洗礼。因此,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的內容与主题中寻找共性——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如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群文阅读中发现个性,如《北冥有鱼》中对远大境界的追求,《大道之行也》中对“大同”理想的阐述,《马说》中对千里马的渴求等,以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綦佳.观照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
[2]刘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群文阅读的意义和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03).
[3]刘长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中小学班主任,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