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站在体育的视角,运用体育管理的模式并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探索班级管理策略,拓展班级管理思路,形成可操作的、带有体育特点的带班策略,以供班主任同仁参考。
[关键词] 体育育人;班级管理;带班方略
班集体的构成、发展、定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协调配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决定了班级的起点。建班初期,班主任需要了解班级生源所处的地域文化、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因素,也要了解新建班级中学生的涵养、特质、学习态度及习惯等现状,在短时间内摸清班级情况,并及时调整带班育人的步伐。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見》,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班级管理有其独特的元素。
一、育人理念:健身“育心”,体育“育人”
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的过程。教育不是培养只会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会逃避、自卑,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人”,而应该培养“健康的人”,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梦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站在体育的视角,笔者借助体育的管理策略、育人价值、运动项目特点等改善班级管理问题,立足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等综合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加强班级建设。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青浦区珠溪中学八(3)班是典型的上海市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初中班级,全班共32人:上海市户籍23人,非沪籍9人(来自全国6个省市);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入校建班时,全班学生行为习惯、文化成绩等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兴趣特长较为单一。
(二)班级问题及特点
在班级组建后的一段时间里,笔者通过日常观察和调研发现,来自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被家庭溺爱: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较为自私,没有团队荣誉意识;(2)被家庭打击:学生胆怯,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自信;(3)家长放任不管:学生没有规则意识,缺乏自我约束力。
学生的个体问题主要表现为:(1)存在自卑心理;
(2)缺少成功的体验;(3)没有规则意识;(4)面对新环境感到恐惧等。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解决,对于班级的后续发展与学生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还可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被放大,不利于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三、班级发展目标
基于班级情况,对照国家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和班级育人理念,笔者制定了班级发展目标:培养有纪律、会合作、有归属的青少年;培养敢吃苦、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青少年;培养爱自己、爱生活、爱国家的青少年(详见表1)。
四、带班策略探究
就班级管理初期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师生谈心交流、家访、与任课教师探讨等形式展开问题调查,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问题、现状并分析原因,通过家校沟通、班级自治、目标达成等措施管理班级。
(一)家校沟通——“冲冠”雏形
针对建班初期的学生问题,可以体育为媒介进行家校沟通,具体做法为:以每人在校每天一打卡、居家每天一练习、每周亲子一互动等形式,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要求,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运动项目(详见表2)。
通过以上实践发现,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体育单项运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育亲子互动活动能够增进亲子情感,体育运动规则能够很好地完成“规则”教育,体育运动也能够凝聚家、校、科任教师之间的合力,共促学生成长。
此外,沪籍与非沪籍学生的班级组合,呈现出来的各种差异是班级管理的问题源头。除了父母受教育情况和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外,客观上存在的差异也影响着班级管理。初建班级呈现的问题应该寻找到一个合理的突破口,尽管问题的根源不尽相同,但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打破僵局。体育运动可以让同伴之间有共同的话题,让大家敞开心扉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使得同学之间更加团结。
初建班级最大的障碍是建设班级文化。对于这样一个不同地域组合的班级,确定怎样的班级文化,并让班级文化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接受班级、融入其中、爱上集体,是非常重要的事。为此,在建班后,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我们初步确定了班级文化基调——冲击自己心中冠军的班级文化。
(二)班级自治——“冲冠”管理
“冲冠”不仅仅是在运动项目中努力获得奖牌,也可以是设置一个目标,然后不断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可以是自身某一种不良的习惯或惰性心理等导致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改善;也可以是文化成绩以外的一次进步、一次突破。“冲冠”应该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自己想象中那个优秀的自己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冠军只有一个,拥有冠军就要在一个“冲冠”的环境中实施行动。为此,班级中“冲冠”的管理模式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和目标,并且共同执行(详见表3)。
管理岗位升级的原则是将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班规的制定是在集体共同努力的前提条件下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最后形成一套有效的、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目标达成——“冲冠”会议
班级在前进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声音,当遇到班级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班会是最好的解决途径,这一过程能够充分体现班级的民主。对于班级近期既定的阶段性目标要有正向性的反馈和行动,班级中的每一个角色分工与任务有差异,但所有的目标都必须统一。例如,校运动会前,关于怎样取得更好的名次需要讨论相关的参赛策略,如运动员的挑选、运动员的训练、运动员的准备与比赛等,每一个团队都在为这一次活动付出行动。再如,期末考试前,开展班级考试誓师大会,大家集中分析班级的成绩现状,结合科任教师的建议制定前期的复习计划,达成共识,形成策略,完善班级结对、同伴互助等监督机制,冲击文化成绩的“冠军”(详见表4)。
五、班级管理特色
形成班级议事机制。在体育赋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级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都是民主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班主任,形成相应的策略和应对机制。这一过程对于班级小干部的培养与锻炼效果良好,对于学习习惯欠缺的学生提出建议和引领性纲领,对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均衡问题,达成了团队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共识,实现个人梦想与团队梦想的有机结合(见图1)。
六、班级管理成效
(一)身心健康习惯的养成
班级经过一年的成长与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体育为建班元素的班级文化。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改善,班级同学之间更加团结,关系更加融洽,已形成班级特有的活动特色。
在一学年的干预中,每一位学生都制定了初中生涯规划,明确了自己的学业目标。线下学习期间,大家养成的每天运动的习惯延续到了疫情期间线上居家学习中,学生与家长的亲子互动交流达到100%,学生的心理焦虑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班级处于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上。
(二)学习习惯的优化
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却是学习能力的体现。成绩受诸多因素的干扰,班级在不要求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主要指标的驱使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提升,内驱力在加强,期末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升。此外,学生参与班级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参与频次也在增加。
(三)自信心的提升
借助体育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在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给予鼓励和信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成功并收获自信。
(四)永不言败品质的形成
体育赋能班级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永不言败的优秀品质。体育运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学习;学生在参与体育改进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阳光、乐观、自信,对于成败、胜负有了正确的认识,胜不骄,败不馁,形成了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永不言败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张玉平.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家校协作实践探索[J].中小学班主任,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