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荣玲
[摘要] 每一個班级总有几个“刺头”,其实刺头的内心世界是柔软的。笔者遇到这样的学生,总是迂回触摸学生隐藏的内心世界,找出“刺”的根源;通过周记、演讲、班会等活动营造一种情感场,融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让信任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田;采取家校、师生、伙伴等多种方式消除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安全感”,最终用信任缝补师生紧张的裂痕,打开学生设防的心扉,架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桥梁。
[关键词] 信任;爱心;安全感;真善美
新接手这个班级后,刚开学我就发现明明同学很特别。课堂上看似很专注,实则一脸茫然。于是,我向前任王老师了解,王老师说:“他呀,就是个‘刺猬,四处惹祸,还撒谎成精。”看来前任老师很是受伤。与家长联系,家长也说:“这个孩子真的没有希望了,我们已经放弃了!”听得出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看起来眉清目秀的孩子用一身“刺”来包裹自己,让自己变得这么惹人厌呢?怎样才能在他的心里注入阳光呢?
一、迂回了解,触摸学生隐藏的世界
每一个“刺猬”的内心都是柔软的,我迫切需要找到他的软肋。于是,我决定从明明的外围迂回了解,走进他的故事。
(一)家长为何“放弃”
我与明明的家长约好,趁着明明不在家,我进行了一次家访。
明明家住在学校附近的豪华别墅,明明有自己的独立卧室,连着卧室的还有一个儿童世界,是书房、儿童乐园的结合体,里面有很多价格昂贵的玩具。看得出这是一个物质非常富足的家庭。
明明妈妈一见到我,就有无数的委屈要倾诉。原来他们的家庭是离异后重组的家庭,孩子对后妈一直存有敌意。后妈的一再隐忍,反而让明明更加目中无人,与后妈总是唱反调。随着明明长大,后妈的忍耐在明明的讥笑、敌视中被彻底打败。而明明的爸爸因忙于工作,对明明的关心也只表现在“拳头”上,“爸爸”的威信也在“拳头”下丧失殆尽。
这次家访,让我体会到家境优越的孩子,小恩小惠是收买不了的,他需要的是家人真诚的关爱。
(二)老师缘何“失望”
明明的前任王老师告诉我,当初明明转学过来时,她就发现了这个孩子不对劲。后来经常把他叫到身边帮他补课,与他谈心,花费了很多心血,可是收效甚微。有一次,明明在班级里与其他同学发生口角,他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与几个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引起了班级家长的众怒。连续十几周班级因为他的表现无缘常规流动红旗。最不能容忍的是,他对老师一脸的漠视,任你如何劝说都无动于衷。末了,王老师感叹道“我被彻底地打败了”。
王老师无力的表情告诉我,尽管她非常用心地对待明明,可是明明没有领情,春风没有换回柳绿桃红。是王老师下药太猛,还是没有对症?这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直接面对,破防学生柔软的内心
通过外围的迂回了解,我认为明明表现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我需要直接面对明明,让他破防,让他收心。于是,我利用开学初组织“师恩难忘”主题队会,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与过去老师交往的故事,在集体感恩的氛围中让明明感受到王老师对他的厚爱,从而打破他对老师的戒备之心。
(一)周记“回忆师恩”积累素材
我请语文老师帮忙,结合《师恩难忘》这篇课文、《走进老师的窗前》的歌曲传唱,布置了一项周记习作作业:谢谢你,我最爱的( )老师。为了让学生将写作聚焦到与明明交往最多的王老师身上,我私下里找部分特别喜欢王老师的孩子交流,让他们回忆有明明参与的王老师故事的点点滴滴。不出所料,语文老师收上来的周记,很多都是回忆王老师的文章,还有一些学生的日记角色里有明明同学。
(二)故事“再现师恩”积淀情绪
这一周的晨谈活动,我组织了“我和老师的故事”五分钟演讲活动。同时还对学生们说,如果心里对我有所期待,在故事结束时也可以提出来。一个个老师陪伴学习的感人往事、曾经让老师生气如今无比后悔的尴尬事、班级组织春游时无意掉队让老师四处寻找的窘事……那些藏在学生心中的小心事、小秘密在故事中流露,班级里形成了浓郁的感谢老师的氛围。
(三)班会“师恩难忘”敞开心扉
教师节到了,我们班举行了“师恩难忘”主题班队会。我特意邀请了历任老师莅临现场。在学生们动人的回忆、精彩的小品演绎、感人肺腑的歌声中,师生情谊在教室里流淌。王老师即兴演讲,顺带提及了几个学生的姓名,当然包括明明,王老师真情的回忆、真挚的祝福,感动了每一个学生。随后,我让班委会代表与明明一起给已经卸任的老师们赠送鲜花。刚开始明明还有点羞涩,当走到王老师面前时,王老师拍拍他的肩,一下子让这个家伙破了心房,敞开了心扉。明明向王老师连连鞠躬,表达感激之情。
这次主题队会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明明同学,他回忆起老师对自己的好,可是自己还不领情。在王老师讲话特别提到他时,他确实被感动了,渐渐放松了自己的戒备之心。我相信,只要他对老师、对班级友好一点点,我就有办法把他引向“真善美”的方向。
三、多方助攻,融化学生内心的坚冰
表面冷漠的内心一定有着渴望温暖的需要,它只差一个融化它的火把。我根据明明的情况,为他量身打造了一些活动,让他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于我、对于同学、对于班级的价值。
(一)重点关注,提升信心
明明因为以往拖欠知识太多,课堂上自然是很难跟上别人,单纯依靠课后补习反而会增加他的依赖感,所以课堂上我对他特别关注,经常用目光、肢体、语言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重视,以此来减少他做小动作开小差的机会。我还会时不时地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提升他的自我存在感和学习的信心。
(二)专项辅导,因材施教
给学生开小灶是我们补救“差生”常用的方法,但是“差生”也有自尊心,所以我就给两三个学生专门组个团,给他们“开小灶”。
1.课前小灶热锅。每次新课前,我会给明明他们开小灶,设计一两道针对性较强的与新课相关的铺垫题,为他们的课堂学习起到热锅的效果。
2.课内小灶细煲。数学课有一个特点,即课堂上学生会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我利用这个时间,走到这两三个学生面前,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题目,引导他们思考,随后在集体讲解时再让他们自己讲解比较简单的题目。慢慢地,明明有了自己的小团队,有了一群可以讨论的伙伴。
3.课外小灶精煨。好汤需要慢煨。疫情后的错峰就餐,让我们班学生午餐前有15分钟的空闲时间。这时我常常请明明把作业送给我面批,我随后借此机会,请他回忆每一道题的思考过程。一开始他很困难,但是经过长期坚持,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渐渐达到了正常水平,思路也渐渐活络起来。我知道这碗“汤”越来越浓了。
(三)师徒结对,结伴而行
平时,很少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做明明的朋友。我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陪着明明学习,于是我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让明明有一个成绩好的朋友。
1.动员组建师傅团队。召开班委会会议,将我们班级里的成绩、常规表现情况与大家做个分析,请小助手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形成共识,组建师傅团队,以此来监督“差生”学习,推动“差生”进步。
2.激发“差生”学习需求。我特意为班级里几个“差生”进行了学习现状分析,引导他们寻求提高成绩的解决办法。他们都表达了同伴互助的请求,并说出心目中师傅的人选,由我帮助申请。
3.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在对“师傅”进行再次动员之后,班级里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并邀请校长来助力。我还授予他们一个特权,师徒可以同桌,徒弟可以课间请教师傅,师傅有空就来检查徒弟的学习情况。
从此,我们班级里有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业整理时间小老师们经常用数学书、作业本上的习题来考查徒弟们,乐学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在他们的感染下,结对的师徒越来越多。徒弟在与师傅交往的过程中,也结成了好朋友,班级生态越来越好,久违的流动红旗又频繁地飞到我们班级。
(四)特别家长会融洽了家庭关系
在班级QQ群里,我经常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明明也时常获得表扬。家委会的班级日记、值日班长的表扬也经常提到明明。明明的家长对待明明的态度也渐渐好起来。我判断开特别家长会的时机到了。
1.准备:夸夸他
对于参加特别家长会的家长,我会特别布置一项任务,用照片、视频等记录孩子在家的衣食住行,以此夸奖孩子的变化。我也要求孩子以“谢谢你,我的爸爸(妈妈)”为题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2.主题沙龙:我爱你
在家长的支持下,我们在学校阅览室举行了这次沙龙“猜猜我有多爱你”特别家长会。
(1)老师的肯定。在家长会上,我将孩子们的作业、课堂表现、师徒结对等学习场景,制作成PPT向家长汇报,充分肯定了这些所谓的差生合格乃至让人惊艳的表现,给孩子与家长极大的鼓舞。
(2)师傅的鼓励。学习师傅以“他变了”为题,讲述了与徒弟交往的故事,变化就在眼前,进步非常明显。徒弟非常激动,原来自己的点滴进步同学和老师都看在眼里。家长备受鼓舞,我的孩子原来并不差。
(3)家长的夸奖。家长也用投屏等方式,将孩子在家里的变化与大家分享,明明妈妈说:“孩子,你永远是我们的宝贝。这几个月是我们心情最好的时候。谢谢你,孩子。”妈妈的真情告白,融化了明明那颗冷漠的心。
(4)谢谢你家长。随后,孩子们阅读了他们给家长写的信。听着孩子们的感谢,家长们热泪盈眶。明明说:“妈妈,原谅我,我不是故意的,我过去一直以为你对我好是装给爸爸看的。”母子俩抱头痛哭。
家长会后,我问明明为什么对王老师的关心无动于衷。明明不好意思地说:“有一次王老师表扬了我,我下课想去谢谢她,却听到她在讲我的事。原来王老师一直都在骗我。”信任就像一张纸,不小心弄皱了,即使尽力抚平,也很难恢复原来的样子。明明与后妈的紧张关系,不就是原生家庭的悲剧加大了信任的裂痕吗?明明与王老师的对立,不就是无意中偷听了老师的“秘密”而让信任消失了吗?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如果他覺得受伤了,得不到信任了,就会如蜗牛般将自己裹在厚厚的壳里;如果他觉得不安全了,就会像刺猬,用刺对准每一个人。其实这种不信任,正是因为成长中的学生缺乏安全感。
面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时,不要失望,也不要灰心,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真诚换来学生的真诚,做学生信任的好朋友。用信任缝补师生紧张关系的裂痕,用信任打开学生设防的心扉,架起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苏]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庄传超,蔡涛.感谢那些“折磨”我的学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