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凝聚美术教学的智慧和力量

2024-02-20 10:29刘知非
教育界·A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美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其中,对于课程的教学评价也给出了详细的建议。高效的美术教学评价是检验、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分析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运用多元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探究,旨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刘知非(1993—),女,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美术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个性的表现,不易用量化的标准给予评价。因此,美术教学评价要发挥出学科的优势和价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的独特魅力,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核心素养。

一、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评价思维固化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思维模式,仅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作业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如只根据他们的作品是否美观来对他们进行评价[1]。这样简单呆板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也与美术教育的初衷相悖[2]。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但如果教师设计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考虑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甚至用苛刻的方式评价学生,很容易打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信心,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具备发现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的能力,以其身上的优点作为促进其进步的切入点。

(二)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足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然而目前,不少学生在评价环节的参与度较低,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点评的情况出现。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学生往往缺少将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发现他人的优点和创意、主动参与思考的机会,思维也得不到碰撞,进而降低评价的积极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改进策略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教师在评价前也应认识到这一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坚持多主体评价,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评价主体或角色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增强学生学习艺术的动力和信心。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其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除教师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对学生做出评价之外,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及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也拥有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权利。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协作探究、交流展示等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7课“霓裳之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赏一赏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斗篷的相关历史和艺术特点,并深入分析服装设计师们是怎样运用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和创新的材料来对斗篷进行创意设计的。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各自的思维。然后,教师可以要求每组学生用皱纹纸、毛线等不同材料动手制作斗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作为模特,让模特穿上制作好的斗篷,到教室中央进行走秀[3]。在热闹非凡的斗篷时装秀中,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清晰地欣赏每一件斗篷作品,获得愉悦的视觉享受,审美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最后,教师可以让每组的代表上台,对本组制作的斗篷进行解说,并随机挑选三位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对这件作品进行点评。基于学生的点评,教师应做出中肯的评价,以增强学生想象与创作的信心。

其二,引导家长参与评价。现代教育提倡家校共育的理念。家长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看重孩子的创作结果,而应当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情感。

其三,许多学校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外开展一些作品展示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此类活动的时机,举办学生作品展,让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评价。此外,学校可以与当地美术馆进行合作,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借助社会资源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让评价变得更加全面、客观。

(二)评价标准差异化

美术教学的评价内容不是唯一的。这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制订评价标准。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天赋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异,对于美术课的心态和兴趣也有所区别。对此,教师要为不同学情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班级学生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将远超出平均水平的学生划定为学优生,将与平均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定为中等生,将远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划定为学困生。对于学优生,教师要为他们制订较高的目标,设定较为严格的评价标准;对于中等生,要關注他们是否已经掌握课内主要知识与技能;对于学困生,要放宽评价标准,帮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技法。

例如,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4课“动感生活”的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如何观察人物的动态和分析人物的特征,借助动态线准确把握人物的头身比例和动态关系,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对于该课程,一些学生可能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或容易在绘画时出现人物头身比例不协调或人物动作不自然等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应对挑战,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对于学优生,评价标准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否运用所学的方法精确地描绘人物动态,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动作特点;能否结合以往的知识技能要点,对人物面部进行一定的刻画;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在画面中设置适当的场景。对于中等生,评价标准包括:是否参与课堂讨论;能否运用所学的方法描绘人物动态;能否结合以往的知识技能要点,对人物面部进行一定的刻画。针对学困生,教师在评价中应关注他们的课前准备和课堂听讲情况,要求他们以线描的方式临摹站着或坐着的人物,并以人物的头身比例是否准确、是否满足“站七坐五”的比例要求作为评价标准。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评价时应关注学优生的作业效果和创意表达,而对于中等生及学困生,应注重他们的学习习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进步的空间[4]。在这样的评价标准的辅助下,学优生可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中等生可掌握主要知识,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不会被打击。

除了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教师也应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和进步,依据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变化,适时调整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需把某个学生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方面进行),做出该学生有所进步或有所退步的判断。以学习态度方面的比较为例,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较大的变化,由端正变得散漫,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并非批判,而是分析原因。若原因来自外部,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扫清障碍,助力学生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若是学生自身出现了观念上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其认识美术的重要性,并增加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内容及指标权重,以此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另外,为了更好地调整评价标准,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学习笔记等,将它们整理成学习档案,并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参与讨论、提问的次数等。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学评价的方式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开展多元化评价成为必然趋势。

1.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评价方式,具有及时性,能够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在开展口头评价时,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紧扣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结合具体课程的目标,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6课“日用器具”的学习为例,如果一名学生描绘了一个老虎造型的儿童水杯,教师可以这样点评:“你画的水杯造型真生动!老师觉得小朋友见了一定会喜欢。但是这个水杯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老虎的耳朵高了一点,不便于小朋友喝水。想一想如何修改,才能让这个水杯有趣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口头点评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也让学生明确了后续修改的思路。

2.书面评价

书面评价,即通过文字进行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性的文字,并且给出的评语要簡练而有针对性,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3.基于评价单的评价

教师可以课程目标为主线,以课程评价为抓手,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设计评价单(如“日用器具”一课的评价单见表1),设计好后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有条理地进行自评,并由教师进行把关。

以评价单为依托,学生更容易把握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的重点,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并且明确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收获和后续改进的方向。

4.信息化评价

如今,许多地区都开发了智慧教育平台,这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便利。教师和家长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换学生的学习信息。因此,在平台上,教师可以发布学生的课堂活动内容和作品照片,快速地向家长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先由教师发布活动,然后由家长上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照片和创作的作品,最后由家校双方进行评价。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教师还可以制作学生的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各个方面在内的学习表现,以便进行过程性评价。

结语

总而言之,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策略,打造高效课堂,始终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学促评,关注学生取得的进步,合理运用评价策略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引导,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评价机制辅助教学,凝聚美术教学的智慧和力量,构建以学生为本位、以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要义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敬东.美术学业评价的底层逻辑: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J].江苏教育,2022(90):16-18.

[2]夏华娟.道德与法治培育劳动价值观的策略探析:以“美好生活哪里来”单元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2(7):39-41,57.

[3]朱妹.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元性评价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134-135.

[4]李丽.多元化美术教学评价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4):150.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