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强调以学生自身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探究,这与小学科学活动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同样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等方式探索科学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将综合实践课程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整合起来,有利于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及自主性特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文章立足科学探究视角,分别从活动目标、课程资源、教学措施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路径,为创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开展路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问题探究、科学实验及生活体验,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科学探究”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包含丰富的实践与创新元素,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采用恰当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设计更多探究活动,进一步彰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 基于科学特色,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目标,这样才能有序实施教学计划,并基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进行精准引导。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把握这一特点,为小学生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确保教学效果。
1.1培養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也是新课标强调的学生必备的学习素养。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学生以往封闭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状态下展开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借助集体力量顺利解决学习问题。
教师可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将具有不同学习特质的学生均匀组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彼此借鉴对方的学习方法以获得自我提升。
1.2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存在理论性灌输过强的问题。教师往往过度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水平,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去发现材料、环境及各类生活事物的特点,并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在保障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优化教学活动流程,完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动手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1.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创新,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发现事物的更多规律,并联系自身生活与学习经验开发更多的用途。因此,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注重这一特点,借助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2 聚焦学生需求,挖掘科学探究活动资源
兴趣是促使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为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引入各种有趣的科学探究资源,使学生不仅能够认识更多新鲜事物,而且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所在,进而奠定活动开展的基础。
2.1借助游戏资源,展开趣味探索
喜欢游戏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很多知识经验都是通过游戏积累起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将游戏与科学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展开实践探索,或者自主开发生活中的游戏素材,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2.2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难免会对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效率。
为此,教师不妨采用跨学科学习的形式,将各学科知识与科学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依托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陌生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科学视角来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更多事物,有效提高认知水平,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3 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探究活动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3.1问题导学,展开自主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并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避免学生机械化地执行课堂任务指令,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尝试解决相关的学习问题,促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提升。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形式,为学生布置丰富的课堂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自主展开科学探究实践。
例如,在“鸡蛋的力量”科学实验活动中,学生对成语“以卵击石”并不陌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鸡蛋是脆弱的。此时,教师不妨取出4枚鸡蛋放置在石板表面,逐渐在其上方垒放砖头达到鸡蛋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随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脆弱的鸡蛋能够承受这么多砖头的重量?”“如果减少一枚鸡蛋,剩下的鸡蛋还能否承受同样的重量?”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并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3.2情境创设,凸显教学价值
小学生无论生活经验还是知识储备都明显不足,因此,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时,常常难以正确理解活动的深层涵义,导致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不尽如人意。
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多元认知,使学生能够通过情境将相关的生活与学习经验迁移到科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则有关“山体滑坡”的视频资料,学生在观察山体泥石在水流冲击作用下逐渐滑塌的过程后,会对这一环境灾害形成深刻认知。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倾斜木台制作“山体滑坡”的模型,并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教学价值。
3.3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相较于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而言,家庭教育同样具有其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为学生打造更为全面的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开展“厨房里的奥秘”家庭科学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与父母一同进行科学研究,学习“如何判断蔬菜的新鲜程度”“怎样消除蔬菜里的农药残留”“了解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等。在此情境下,学生能够在父母的陪伴下深入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常识,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类活动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当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创新评价体系,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价值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客观评估学生当前的发展现状,而且能够及时帮助教师察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进行创新,以便于进一步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
4.1科学实践记录手册
科学实践记录手册相当于学生的“学习档案”,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每学期之初为学生发放一份记录手册。在每次科学实践活动中,由小组成员自行整理相关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果、资料、感悟、图片、奖状等内容,并详细说明小组在不同探究项目中所采用的方法、经过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小组学生有效积累学习经验,而且有助于教师根据学习档案给出相应的星级评定,为学生制定更高学习目标提供支撑,让学生能够明晰自己的学习状况。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1~3星的标准,分别表示“有待努力”“良好”及“优秀”等等级。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成果给出准确评价,而且需要聚焦学生的活动经过,对其在学习中采用的方法及态度给出建议。这样能够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4.2学生“职业等级证书”
相较于记录手册的即时性评价而言,“职业等级证书”则代表学生的阶段性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每学期之初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科學探究任务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围绕“劳动”“创造”及“实验”等不同方向建立完整的系列性学习项目。每个系列中分别包含5~7个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每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颁发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
例如,在“农作物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栽种、施肥、驱虫及农具发明等不同科学探究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其中两项的学生可以获得“农业新秀”证书;完成3~4项的学生可以获得“生产达人”称号;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的学生则可以获得“农业大师”称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获取称号的等级与数量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并结合学生当前拥有的“职业头衔”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科学探究视角,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措施,强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教学创新,同时关注学生发展需求,优化教学方案,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仕春.综合实践活动与本土资源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2(33):109-110.
[2]张璇.浅析如何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科学评价[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3):131-132.
[3]沈伟云.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J].物理教师,2017(8):38-40.
[4]周密.以实践活动为依托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J].新课程(上),2018(11):114.
[5]崔建军.浅析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与互动[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