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西 邓卫红 郭邦顺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引入智慧学工系统。高校要结合学工大数据,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打造网络思政平臺,融入多元化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学工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研究部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支撑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以不同形式开展“四史”教育。
在学工大数据背景下,文章精准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动态及面临的难题,积极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和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校应结合多媒体、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探索构建新的网络育人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工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智慧学工平台建设推进缓慢
目前,智慧校园建设在全国高校稳步推进,其以网络中心为主,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智慧校园涵盖了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每一个系统至少对应一个职能部门,因此其功能模块建设要争取多方意见。智慧学工系统建设涵盖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组织管理、奖助学贷、心理健康教育、宿舍管理、第二课堂管理、就业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建设要争取多方意见,考虑全面[2]。例如:在学生成绩方面,教务处提出相应的要求;在组织管理方面,组织人事部和团委结合党员、团员个人信息提出要求;在就业管理方面,招生就业处提出要求,即如何将就业信息录入与省里要求相统一,便于下一步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等。智慧学工平台争取多方意见需要时间,其项目招标也要全方位考察、走访,因此其建设每一个模块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而且后期还要通过测试不断修改调整。智慧学工平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只要出现部门意见不同、功能无法实现、资金无法保障等情况,那么整个平台的建设进度都会受影响,由此导致智慧学工平台建设缓慢。
(二)学管人员信息化服务技能有待提高
智慧学工平台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审核制度对学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第一,部分高校辅导员在使用智慧学工平台时过于依赖计算机功能,认为学生上传成功的信息即无差错。其实不然,形式审查可以依赖智慧学工平台系统,但内容审核还是需要依靠人工认真把关,否则不实内容录入就会影响到整个智慧学工平台的数据汇总。第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能力有待提升。随着近几年高考人数的增加,本科院校并没有大幅度的扩招,导致更多的压力下移到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师资相对匮乏,大多数专业背景为教育学、社会学等,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并不熟悉,因此学生工作数据化管理难度也有所增加。第三,学工大数据的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这对学管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更高。对此,高校应加强数据处理人才引进和学管人员业务培训,以提高学管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智慧学工系统通过对学生画像多维度、全方面信息收集和精准分析,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因此高校提高学管人员的信息化服务技能非常重要。
(三)学生对智慧学工平台存在抵触心理
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高校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日渐增加。学籍数据整理、专业修改、留级和退学的处理等都要通过学工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基础数据的变动不仅涉及学生工作部学籍调整,还涉及财务处、教务处、校园一卡通、图书馆等多个部门的信息变动[3]。但是由于各部门使用的系统不同,协调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学生数据很难实时更新和统一。智慧学工系统包含的数据信息较多,如学习情况、第二课堂、志愿活动、获奖信息、实习实训、就业等,教师通过使用该平台可全面掌握学生画像数据。现今,智慧学工系统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线下收集转为线上审核,而由学生本人结合自己的情况上传相关资料的要求更加严格,如扫描的文件要清晰以及对上传的图片格式、大小、角度都有明确的标准,这些要求给学生带来较多困难,使学生难以适应线上角色的转换,同时线上工作的烦琐让学生对智慧学工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
二、学工大数据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相对单一。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智慧学工、智慧教务等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理念的融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思路。例如,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路径,让学生通过手机实现随时学、随地学,使其在网络世界的交互或任务中,达到寓教于乐目的。同时,教师通过学工大数据平台掌握学生信息,会让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目标也更明确,科学性更强。
(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
对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以教材为主,结合书本进行知识传授,而新时代部分大学生面对繁杂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单调而枯燥,学习兴趣有所降低[4]。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下,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诸多高校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课件、视频讲解、动画演示、可视化案例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技术使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课程设计到视频拍摄、剪辑、字幕添加、视频上传等,每个环节的深入学习都能让其受益匪浅。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使信息化技术与专业相结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
(三)增强“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聘用兼职辅导员来管理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成员大多来自一线专业教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难度明显较大,一线专业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管理学生,需要付出大量時间和精力。而智慧学工系统的推出,有助于减轻辅导员队伍的压力,从之前烦琐的线下资料整理转为线上审核,闲暇之余就可以完成学生管理任务。另外,专业教师结合数据分析,会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对高校育人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启动以来,在教育教学过程发挥协同育人和整合育人资源的作用,学工大数据平台可以更加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让学生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家长和企业都能参与育人过程,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学工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服务意识
教师要全面熟悉智慧学工系统,掌握系统的每一个模块功能,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教师通过学工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上网等行为习惯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工大数据加大对学生学业、资助、就业应用对策等的研究;充分利用智慧校园、超星学习通、易班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帮助,提升其综合素质[5]。教师通过学工大数据平台,可简化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精确掌握大学生的成长路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服务意识。
(二)推进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建设
目前,不少高校都成立了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或易班建设中心。易班建设中心由教育部易班中心指导各省教育厅思政处有序开展工作,易班总站每周会选出全国高校头条新闻,每学期会组织易班线上线下培训和比赛。例如:2021年,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易班开展了党史知识竞赛活动;2022年,易班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技能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2023年,易班优课开展“学习二十大”教学课群比赛等。截至2022年11月,易班在全国已有1799所共建高校,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3126万大学生,日活用户达百万,由此易班已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的“学习强国”App上线,其内含“要闻、思想、亮点、法治中国、党建、科技”等近60个板块200多个一级栏目,涵盖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内容。“学习强国”App要求全国党员进行下载并坚持学习,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不少高校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平台以及易班优课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智慧职教平台等课程思政资源库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领域[6]。
(三)融入多元化的新媒体技术
高校运用学工大数据要想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如刷脸支付、微信支付、电子证件等。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打破常规,开拓新局面。
教师通过学工大数据分析,将三维动画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大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结合VR、AR、MR技术,使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在虚实结合的世界里穿越历史长河,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等[7]。另外,教师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努力学习新技能和新思想,探索新媒体技术,真正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交互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需要厘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8]。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要积极学习新技能新本领,充分利用好学工大数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向,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12-22].http://cpc.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0.html.
[2]张迪.基于大数据下的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研究:以西外大学学工系统为例[J].黑河学刊,2019(04):135-136.
[3]蒋骏卿.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J].信息系统工程,2023(08):92-95.
[4]吕宗瑛,刘微.高校学生管理从智能化走向智慧化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94-96.
[5]邹丽伟,刘晋禹.智慧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信息精准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21(08):120-125.
[6]朱华西,谢厚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内涵与机制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74-75.
[7]刘婧.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据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8]王健,郑旭东.新时代信息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框架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22(01):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