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2024-02-18 15:51王靖娅
传播与版权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媒体教学模式

王靖娅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获得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拓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渠道。文章聚焦于新闻传播类基础课程—传播学概论,阐述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指导原则,分析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笔者认为,传播学概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教师运用新媒体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对加强新闻传播类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思政;传播学概论;教学模式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1]。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传播学概论作为新闻传播类基础课程,发挥着核心主干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新闻传播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概论课程应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深化课程思政实践。

一、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指导原则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播规律的学科。当前,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挖掘课程思政内涵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要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的重要原则[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也是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定星盘。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交往”理论和传播学基础知识相結合,有助于启发学生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观察传播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传播观,建立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

(二)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传播学是触及意识形态的学科,任何传播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体现其所属地域的经济社会结构、精神旨趣与文化特质。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要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例如,在讲授西方传播学理论时,教师要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本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学生成为党和国家的宣传工作后备军。

(三)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讲授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学好传播学理论的同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要结合新闻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新闻媒体是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渠道、新闻传播从业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自觉肩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3]。

二、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课程思政局限于课堂

传播学概论作为新闻传播类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传播学学科知识和西方传播学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目前,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只重视课堂教学,导致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较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削弱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既体现传播学作为交叉学科的特性,又凸显传播学作为社会学分支的特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对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也应结合课上和课下,联通课内与课外,立足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过程。

(二)教学形式较单一,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清、讲明、讲透知识点,又要融合思政元素,结合新闻传播热点事件,完成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在传统的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形式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效果不佳。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较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适应当前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要求,教师应改变教学形式,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

当前,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讲授法为主,将课程思政局限于课堂,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思政元素的选择与结合,再到具体教学步骤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需求,使学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参与度不高,无法对教师“深入挖掘”的思政元素与“精心策划”的教学过程产生情感共鸣,甚至因教学过度强调知识传授等而产生抵触情绪,没有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此外,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以教师为主,也不利于开展相关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背离课程思政教学的初衷。

三、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应适应新的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找准思政案例和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中产生情感共鸣,并得到思想升华,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多维度应用新媒体,实现课程思政教与学互动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尤其是微信平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授自我传播理论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多媒体信息发布功能[4],在课前把自我传播理论相关内容发至微信学习群,让学生提前了解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传播形式,其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长期的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的内省,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内省[5],并由此导入内省的思政教学点,以图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论语》中有关内省的名言和故事,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发学生在内省中提升品德修养;在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总结、思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指导学生将内省式思考运用于实际生活,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加强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发至微信学习群,鼓励学生在微信学习群里思考和讨论自我传播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多思考、常反思[6],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勇于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实践。教师通过课前分享、课中记录、课后互动讨论,多维度地将理论学习、案例宣教与大学生的价值观、家国情怀培养融为一体,拉近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和学生的距离。

(二)多角度深化实践教学,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课程内容,适时开展丰富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知行合一”。例如,在传播效果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网络问卷展开社区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银发数字鸿沟”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传播学调查方法和传播学效果理论,实地了解数字时代老年群体面临的困境及诉求,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新媒体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更关注社会和生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辅以教师引导,打造高效课程思政课堂

在新媒体环境下,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新媒体素养,及时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助推者。以把关人理论的教学为例,如图1所示,教师助推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前引导。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根据教学目标提前布置小组作业,并指定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自学内容和相关作业资料的整理与归纳。二是课中组织。教师针对课前自学内容提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结合课堂进展,及时导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新闻把关活动的复杂性,理解其实质,让学生除了能够分析新闻价值、新闻要素,还应考虑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意识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三是课堂拓展。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做好把关,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新闻职业道德教育[7]。

(四)多平台联合强化教学,提高课程思政联动效能

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构建和拓展课外实践教学平台,使课程思政延伸至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组织多平台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在学校的支持下,联合社会力量,结合教学实际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丰富并充实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传播功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内蒙古展览馆后备厢集市,助力毕克齐镇农副产品销售活动,让学生通过拍摄图片和Vlog记录活动情况,并选送好的作品发布到学校宣传平台及相关媒体,引导学生体验新媒体的传播功能,用实际行动助农兴农,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在学习大众传播理论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录制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黄河魂》,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加深对大众媒介特征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四、結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概论作为新闻传播类基础课程,要强化课程思政教学,鼓励教师深挖思政内涵,解决存在的问题,利用好新媒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互动有效的课堂,积极开拓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让思政教育直抵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12-1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

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丁柏铨.新闻学科课程思政:特殊性、有效性及实施路径[J].当代传播,2020(06):9-13.

[3]赵红艳.新文科背景下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赜[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1):32-34.

[4]胡静柔.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4):185-187.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高焕静.思政元素融入传播学课程内容初探[J].传播与版权,2023(21):96-99.

[7]夏临.《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析:以“新闻真实”和“把关人”理论的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2(09):85-87.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新媒体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