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背景下的融合出版新形式探索

2024-02-18 15:51:14潘娅张楠
传播与版权 2024年3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知识服务

潘娅 张楠

[摘要]为了发挥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知识赋能特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工业出版社启动数字化转型知识赋能工程,为进一步推动各产业、各行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抢抓发展机遇提供必要的知识服务和智力支撑。文章围绕电子工业出版社知识赋能工程实施近两年取得的工作成果、起到的支撑作用、遇到的困难及未来的重点开拓方向等角度进行论述,探索电子工业出版社在知识服务背景下的融合出版新形式。

[关键词]融合出版;知识服务;视频课程;人才基地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为此,国家相关部委积极部署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系列工作,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了配合和支撑国家相关部委的工作,落实国家相关部委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决策部署,发挥电子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电子社)的知识赋能特长,电子社于2022年4月启动数字化转型知识赋能工程(以下简称知识赋能工程),为进一步推动各产业、各行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抢抓发展机遇提供必要的知识服务和智力支撑。文章将围绕电子社实施知识赋能工程近两年取得的工作成果、起到的支撑作用、遇到的困难及未来的重点开拓方向展开论述,以探索电子社在知识服务背景下的融合出版新形式。

一、知识赋能工程的工作成果

知识赋能工程这一融合出版新形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出版“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相关业务;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工作。

(一)总结数字化转型先进企业的相关经验,稳步推进丛书出版工作

2020年9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2],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作出全面部署。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布通知,指明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等方面的探索方向。根据知识赋能工程的建设思路,电子社紧跟行业需求,主动联系数字化转型先进企业的各层次专家以及科研院所、行业咨询机构,如美的集团、微软(中国)、安徽电信规划设计院、中国电信、中信联等共同策划“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并将该丛书列入重点选题中长期出版规划,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造一套具有40本图书规模的丛书,逐步形成面向全产业链的内容体系。由于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各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企业面临技术变革、业务变革、组织变革、思想变革等多方面的变革,因此该系列丛书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内容分类。截至2023年11月,电子社已出版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新书23种,并且相关图书已触达超过7万名用户,引导广大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3]。

(二)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相关业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4]。为进一步总结、传播各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知识赋能工程着重面向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培训方面的相关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录制“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专家谈”视频课程。该视频课程汇集多个行业的优秀案例,内容覆盖数字化转型基础理论、数字化转型实践、数字化转型趋势与展望三大类别,聚焦呈现我国各行各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与具体实践情况。该视频课程可作为企业的内训资料供各层次人员学习,目前已销售近10家企业。

第二,面向企业开展技术、管理、思维类培训。知识赋能工程依托多位院士以及100多位联想、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华为、腾讯、三一重工等头部企业的数据业务高管、资深大数据技术专家、人工智能应用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等专家资源,面向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培训。目前,知识赋能工程已为20多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培训服务。

第三,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为企业精准把脉并制订详细解决方案。知识赋能工程通过与多个科研团队开展密切合作,基于数字化转型理论及实践,提出适合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和路径,为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辅助[5],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同时,在与第三方数字化转型研究咨询团队的密切合作中,电子社不断深入产业、行业内部,拓宽知识赋能工程的业务范围,锻炼了团队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内容价值的生产力,储备了数字化转型研究人才。

(三)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工作

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我國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要超过30%。为此,电子社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工作,并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授予的数据平台架构运维师、数据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据治理工程师共4种证书的授权资质。截至2023年11月,电子社通过知识赋能工程已建设4家企业基地以及3家泛产业基地;围绕各类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需要的团队能力设计内容体系、搭建学员学习平台,为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相关证书。预计在未来2年内,电子社还将评估建设7家人才基地,并再申请3种证书授权资质。通过人才基地的搭建和人才证书的授权,电子社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既具备数字化转型理念和技术能力,又熟悉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了出版传媒企业的独特作用。

二、知识赋能工程起到的支撑作用

(一)切实落实中央精神和工作要求

若想完成我国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各产业就必须扩大信息化、数字化边界,升级现有的产业体系。电子社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大做优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通过发挥知识赋能工程的特长,为进一步推动各产业、各行业落实数字强国战略、抢抓发展机遇提供必要的知识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为企业降本增效添贡献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各行业、各产业重点关注的变革方向。电子社依托知识赋能工程所积累的体系化内容资源,根据需求构建以视频课程为主的融合产品服务体系,并积极拓展数字化转型培训、研究、咨询等相关领域业务,不断为各产业各环节输送数字化转型理念、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以及拓展数字化转型路径,积极为各产业、各行业降本增效及提升竞争力贡献力量。

(三)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知识赋能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电子社在数字化转型出版领域的优势,聚拢了业内专家。此外,电子社通过实施知识赋能工程不断发掘大中企业用户,推进融合类产品的开发工作,探索针对精准用户群的营销模式,打造多元化形态的产品,尝试建立从内容生产、知识服務到线上线下销售的运营全链条,摸索出版商业模式的新方向,进一步提高出版品牌的价值以及自身影响力。

三、知识赋能工程面临的困难

(一)调研难度大

虽然数字化转型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但是相关研究和实践都处在成长阶段,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在标准制定方面,以企业最佳实践为引领的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例如,零售业、能源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千差万别,各行各业虽深知唯有破局才能实现转型升级,但升级的路径并不只有一条。这就对专家调研、企业内训、分析难点问题提出了挑战。

(二)授课专家不足

电子社在选择授课专家时,对其专业及实战经验要求较高:授课专家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数字化转型理论储备,能总结实践案例的经验教训;还要能够探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聚焦各产业、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关键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厘清各行业、各产业运营管理方面的知识需求。因此,满足相关条件的授课专家较少,具有基础研究工作经验和标准研制经验的授课专家严重不足。

(三)营销体系尚未健全,未形成品牌优势

融合出版产品为新兴业务,目前各家出版社均不具备太多经验,因此知识赋能工程在创新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遇到的困难较多:一方面,电子社在培训行业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因此在面向B端(企业)推广知识赋能工程时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电子社在借助传统图书销售渠道进行知识赋能工程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原有的图书市场,行业内尚无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可供借鉴。这导致面向C端(消费者)的图书销售额不高,电子社仍须在不断摸索中前行、探索高效路径。此外,在探索知识赋能工程营销新模式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生产运营体系的转变,因此电子社内部同样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四、知识赋能工程的未来重点开拓方向

(一)加强调查研究,挖掘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内涵与需求

电子社将进一步加强编辑对数字化转型相关规划、政策的学习和解读,做好知识赋能工程的基础研究工作;深入调研各产业、各行业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知识需求,做好产品设计和宣传;通过挖掘更多具有示范效应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优化产品设计,贴近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6],更好地为各产业、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

(二)加强与多渠道的互动合作,不断拓展专家资源

电子社将积极承办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会议和论坛,建设知识赋能工程专家智库;积极联络行业智库、重点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不断积累行业资源及专家资源;更加注重研究、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形态开发,加大融合出版和多元化知识赋能力度。

(三)加强宣传,积极开展立体化营销

根据市场需求,电子社将进一步优化知识赋能工程的产品体系设计,使其更加满足各产业、各行业需求,降低视频产品、咨询服务产品的推广难度;发挥传统出版业务优势,运用传统销售渠道为知识赋能工程引流;通过各种产品触达用户的机会,积极开展知识赋能工程的多元化产品宣传,积极与各产业、各行业等多元化平台开展合作,强化服务支撑作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推动销售利润转化。

五、结语

出版业作为传承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7]。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出版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融合出版能够充分发挥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因此,在融合出版视角下,各家出版社制订出版策略可以帮助行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效益。总之,出版业需要主动拥抱融合出版,以顺应时代变化。只有这样,出版业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闯出一条新路,为传承和传播知识作出更大贡献。数字化转型知识赋能工程正是出版业在探索融合出版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其虽仍要面对许多问题和挑战,但已行进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沈文玮.以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J].国企管理,2022(5):18.

[2]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EB/OL].(2020-09-21)[2023-12-03].http://

www.sasac.gov.cn/n2588020/n2588072/n2591148/n2591150/c15517908/content.html.

[3]林风霞.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助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J].产业创新研究,2021(17):26-28.

[4]郑爱翔.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N].科教新报,2023-08-30.

[5]吴江,陈婷,龚艺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和研究展望[J].管理学报,2021(12):1871-1880.

[6]王沛.图书出版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06):194-196.

[7]傅玲.“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图书出版[J].传媒论坛,2021(9):104-105.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知识服务
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科技传播(2018年14期)2018-08-16 20:32:48
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养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出版参考(2017年4期)2017-10-27 20:35:31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匹配模型研究
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 23:34:35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 23:32:05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现代情报(2016年10期)2016-12-15 11:41:13
中学师资培训系统的设计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5:26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