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音乐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将德育元素传递给学生。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德育教育的目标,提出了结合音乐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元素、利用音乐活动培养道德情感、发挥音乐教师的示范作用等具体方法。这些方法旨在通过音乐教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德育元素" 培养道德情感" 教师示范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路径实践与研究”(立项批准号:Fjxczx23-4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7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2-0148-03
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有审美教育作用,又担负德育教育任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继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情操。所以,对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价值
(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到了小学,学生们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等着教师运用知识、感情和智慧来刻画,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通过德育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这一价值观念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对于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有深刻的影响[1]。比如,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在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音乐之美,进而形成积极健康、阳光灿烂的情感态度。这一情感态度将进一步对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从而使其在生活中遇到各种挑战时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同时,小学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鉴赏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体会音乐之美,进而发展审美情感。这一过程既能促进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又能培养正确审美观念。这一审美观念有助于学生明辨美与丑、善与恶,抵制不良文化对学生的腐蚀。另外,小学音乐教育可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如组织学生们参加音乐比赛,举办音乐会,使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神奇之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类活动既能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学生在进行这类活动时,要遵守规则,尊重别人,公平竞争,而这些素质的养成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对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并进行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受到音乐熏陶,渐渐长成品德高尚、素养优良的新时代少年。这些少年将来都会是社会的中坚,其价值观念也会左右全社会的面貌与走向。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力求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
就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德育教育既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塑造,也无形中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音乐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继而推动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
首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经典音乐作品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接触到风格各异、内涵不一的作品。这些经典作品通常都包含深刻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学生们在学习与鉴赏这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这种认同感与自豪感会激励学生积极继承与发扬音乐文化。其次,小学音乐教学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与创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基础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尝试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与鉴赏。这一创作过程既是锻炼学生音乐才华,也是培养其文化传承能力。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深度地融入到音乐创作之中,以此来展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传承。另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组织音乐活动,进行音乐文化交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与理解音乐文化。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音乐魅力,感受到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在这一学习旅程中,学生不只是对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情,还可以与其他的文化形式进行互动和整合,进一步促进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发展[2]。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经典音乐作品,训练学生音乐技能及创作能力,并组织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文化的意识,从而推动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又能促进音乐文化创新与发展。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
明确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教育目标非常关键,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设计,又能够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道德熏陶。德育教育目标要与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密切结合,重视对学生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审美情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例,教师可选用《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这样一些富有爱国主义内容的音乐作品。教授这批歌曲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祖国的宏伟和民族的骄傲,进而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在授课时,可结合歌曲背景、历史故事等加以解读,让学生对歌曲内涵与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在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中,教师可通过举办合唱、合奏及其他集体活动使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与集体荣誉的意义。比如,在合唱曲目的排练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并培养其协作能力及团队精神。与此同时,以竞赛、表演等方式呈现学生们的收获,使学生们体会集体努力的快乐与成就感。另外,审美情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鉴赏优美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通过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调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规范[3]。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教育方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具体而清晰的目标对教学进行针对性设计,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方位的道德熏陶。
(二)融入图文视频资料
将图文视频资料引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不失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悟音乐作品中包含的道德内涵。
图片资料可以将音乐作品中刻画的景物、人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对作品主题、感情等有更深刻的了解。举例来说,在教授《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过程中,教师有机会展示有关阿炳一生的照片,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位杰出音乐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与此同时,出示和曲子有关的风景图片使学生体会到曲子所刻画的美好意境,进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这首歌的含义。
视频资料可以将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以及表演场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学生在观摩演奏家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正确的演奏技巧与表现方法,促进音乐素养的发展。与此同时,部分有教育意义的音乐视频也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中蕴涵的道德意义进行了解。比如,一些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题材的音乐视频可以使学生们在享受音乐时体会这些美好事物的魅力与价值。另外,图文视频资料的介绍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让音乐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这些素材呈现出来,使学生们在享受音乐之余,还能看得更远,听得更远,感受得更丰富,进而对音乐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应当指出,教师融入图文视频资料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来选择与设计。必须保证材料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与德育教育目标与要求相一致。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材料的时效性与多样性,更新与充实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三)讲解故事
小学音乐教学讲解故事就是一种充满魅力与感染力的德育教育方式,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有关故事的叙述,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道德寓意,进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培养其品德。
讲解故事有助于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与用意。例如,在教授《卖报歌》这首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享聂耳创作这首歌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聂耳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这种解释既能使学生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又能唤起学生的同情与关怀情感。讲解故事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道德寓意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享二小的智慧、勇气和对强敌的无畏态度,帮助学生感受英雄的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这种解释既能使学生对歌曲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又能培养其爱国情怀与勇敢精神。另外,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指导学生的道德反思与行为实践。比如,讲了一个诚信故事之后,教师就能带领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的情况,激励学生主动实践诚信行为。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增进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教师在使用讲解故事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重视对故事的选择以及讲解方式。故事要贴近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富有教育意义;讲解方式要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全面发展。
总之,讲解故事对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有关故事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道德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培养其品德。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利用这一方法来推动学生道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四)进行小组演绎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演绎方法,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生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深刻领会音乐作品中包含的道德寓意,使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音乐魅力,陶冶道德情操。实施小组演绎方法首先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及设计相关演绎任务,这类任务可包括角色扮演、情境再现、音乐故事创作等等,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想法。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例,这是一首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歌。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演绎,以动作、表情、歌声等形式表现歌曲中英勇御敌爱国之情。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体会歌曲的含义和爱国主义的巨大魅力,进而激发爱国情感。小组演绎方法既能促进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创造力。小组合作时,学生们要互相配合,完成各自的工作。
(五)组织实施情景化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组织情景化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别出心裁而又卓有成效的途径。情景化教学是指通过设置生动、具体的音乐情景,使学生在切身体会中体验到音乐的神奇之处,体会到其背后所蕴含的道德内涵,进而形成一种道德情感与行为习惯。实施情景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将音乐作品与德育目标相结合,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这些场景可为生活场景、历史故事、自然环境等等,其目的都在于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并体会其道德寓意。以《二泉映月》中的一首曲为例,教师可就阿炳的生平事迹设计情境化教学方案,通过对阿炳一生事迹的叙述,使学生认识这位大音乐家坎坷的遭遇与顽强的毅力。接着,在播放音乐时,带领学生设想自己置身阿炳作曲的情境中,体会其心中的寂寞和坚持。最后,组织学生们开展角色扮演,并通过对阿炳演奏动作及表情的模仿来进一步感受阿炳曲子中表现出的感情与意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又能从中吸取阿炳事迹中的精神力量,从而学习到阿炳顽强的毅力和对艺术的追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关键是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借助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同时,音乐教师起到示范作用。唯有如此,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秋菊.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J].吉林教育,2024(7):70-72.
[2]刘娟.刍议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4(1):38-39.
[3]冒晓燕.小学音乐:智育与德育“融合型课堂”的建构[J].吉林教育,2023(3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