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与方法,能让学生在自主搜集、合作探究、踊跃展示中主动获取关键知识,并学会巩固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育人功能,通过聚焦生活情境、精准设计问题、课堂内外连接、个性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真实、高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探究式学习 教学路径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强调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在合理的预测、验证、推理、分析中获得真实的经验,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真实需要”,探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处”,聚焦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设计多元、丰富、个性的实践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聚焦生活情境,形成自觉认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入手,真实还原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习得生活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是一张纸》时,为了促使学生深入认识生活中的纸,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纸魔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普通的纸可以变成哪些有趣的东西,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思考:“魔术师为什么把纸变成了一棵树?变成一棵树有什么用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书、信封、日历等用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纸的用处,以此揭示本课的主题——“我是一张纸”。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园、家庭及公共场所寻找纸质用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纸的广泛应用,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纸的发展历史,将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从自身出发、从生活出发的思维习惯,教导学生学会珍惜用纸,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 精准设计问题,深化价值认知
有效的课堂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载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设计有效、精准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引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形成“同频共振”,深化学生的价值认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与内化所学的知识,还能通过将知识情境化、情境知识化,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获得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时,为了让学生形成班级荣誉感和班集体意识,笔者聚焦真实的班级生活,通过问题链的有效驱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班级事务,树立规则意识,真正做到“与班级共成长”。比如,针对班级“图书角”缺乏管理的现象,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探究活动。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观察一下我们班的‘图书角’,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发现“图书角”的问题,如‘图书角’的书越来越少,有借无还”“‘图书角’的书损坏严重”“‘图书角’的书摆放凌乱”等。其次,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图书角”的规则制订上,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制订规则的重要价值。最后,通过相对微观的“图书角”存在的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相对宏观的班级规则的制订。笔者提出问题:“除了‘图书角’的规则,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制订规则呢?请你当一回‘小医生’,诊断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具体的规则,使我们的班级越来越好。”这种问题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班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发言等流程中制订出最佳的班规。
层次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问题链,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正确审视班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学生在切身体验规则作用的时候,能强化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从而自觉践行班规,过更好、更有意义的班级生活。
三、 课堂内外连接,提高德育效能
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僵硬地把思想道德教育局限于教材与教室中,而要認识到,德育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任务。教师可以连接课堂内外,紧紧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主旨,充分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为例,旨在让学生从“体谅父母”的主动认识转化为“主动分担家务”的行为实践,引领学生主动为家庭做贡献,树立家庭责任意识。对此,教师可以融合家庭教育,设计一系列学习体验和实践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觉走进家庭生活,展开实践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发现和感恩父母的爱”这一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家庭生活,从中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其次,可以开展情感问卷调查,鼓励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么照顾你的?请写一写爱的清单,并且选择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在课堂中进行分享”,这一环节能引领学生有效感知爱与亲情。最后,可以设计“聊一聊”的环节,让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完成“一天的观察日记”,捕捉家庭生活中的温情时刻。这种活动能实现课内外活动的有效衔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庭责任,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分担家务,做好自身的内务整理工作,将感恩父母的行动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处,提高德育效能。
四、 个性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实践性、综合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性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的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为了引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鼓励学生认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收集资料、实地探访等形式,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及所处地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其次,可以联合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社区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保护周边环境。最后,可以在家庭中开展“低碳生活我能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绿色出行、减少铺张浪费、节约电源、节约用水等,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认知转为自觉行为。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樊淡如.探究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2(6):23-25.
[2]马爱霞.探究式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1(27):74-75.◆(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