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仕凤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实,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采取先学后教和合作探究等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能动性.教师采取课前有效预习指导、课上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课后优化作业设计等教法,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学习抽象的物理知识.
【关键词】“双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学科知识复杂繁琐,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课前及课上和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和更好的学习体验,值得深入研究.
1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1.1 设计微课
微课是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有短小精悍等特点,可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例如 在学习“声现象”的相关内容时,教学重点是了解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是设计探究实验,分析解释声现象,会计算声速等.课前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布置跟踪训练习题,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线上讨论预习结果,包括预习中的问题等.教师整理学生的预习问题,作为课上讲解的重要内容,确保学生的深度学习.
1.2 前置性作业
教师在预习环节布置前置性作业,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初步掌握知识点和背景知识等,便于提高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积极性.教师遵循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原则,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再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合理布置前置性作业.
例如 在学习热学等相关内容时,布置“调查厨房中的相关知识”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1.3 预习单设计
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及学情等,合理设计预习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例如 在学习“物态变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预习单中,一是要明确阐述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习目标,明确阐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二是阅读文本完成填空,包括温度的意义、摄氏温度的规定等温度相关的概念知识;包括原理和使用方法等温度计相关的概念知识;包括用途和特殊结构设计、量程、使用方法等体温计相关的概念知识;三是课堂导学部分,要求学生思考“使用温度计的‘两看清’是指什么”“使用温度计的‘三要三不要’是指什么”“体温计和温度计的差异”等问题;四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预习疑惑;五是知识整理;六是跟踪检测,包括各种填空题和选择题等;七是知识拓展,分析“水银温度计浸在被测的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发生此现象的原因”的问题.
2 课上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信息载体方式多样,包括视频与图片等,便于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
例如 在学习“光的传播”的相关内容时,在生活化教学的新课导入后,借助课件的方式,直观描述光传播的路径.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直线表示光沿着直线传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轻松和直观.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出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光速等物理现象,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2.2 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更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先让学生围绕开放性与综合性的问题,结合多种学习途径独立思考,获得独到的见解,避免学生处于旁观者的态度.再在小组中交换意见,通过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获得完整性的结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性等,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 在学习了“功率”的相关内容后,教师要求学习小组讨论“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吗?与机械效率无关吗?”的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小组在讨论交流中梳理知识点,拓展学习的思路.教师发挥引导者和启发者的作用,先让学生弄清功率、机械效率的知识点,再进行小组讨论.功率物理意义是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做功越快,单位时间里做的功越多,机械功率就越大.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之比,总功一定时,有用功与机械效率呈正相关.由此可见,机械效率与做功的快慢无关;反之,做功的快慢与机械效率无关.
2.3 实验创新设计
物理实验便于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验创新改进的设计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完善性.
例如 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通电电阻丝加热等量的煤油,观察煤油中温度计的变化,了解电阻丝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在实际的实验演示中,运用到大量的煤油,实验现象的进展缓慢,需要较长时间的加热,无法进行连续实验.师生之间加强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发现传统演示实验设计的不足,发挥创新思维,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协同改进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操作.改进后的实验操作中,用气体的热膨胀取代液体的热膨胀,借助液柱的方式取代温度计示数,利用注射器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缩短实验时间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改进后实验设计的优势突出,一是条件相同,相对于液体的热膨胀,气体热膨胀的实验效果更加理想,实验时间短,實验效率高;二是实验可重复演示,用注射器控制玻璃气管的液柱变化,有效控制变量,可迅速降低温度,实验的时间短;三是不利用电流表测电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液柱高低变化上.
2.4 问题设计
初中物理问题设计,需要教师遵循思维驱动和启发引导、深入浅出等原则.尤其是问题链的设计,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去设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阶梯式的问题链中掌握理论内涵,产生建构理解.要求教师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用递进的方式设计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可以情境为引导去设计,教师创设物理实验、自然现象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解决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错误前概念,有透过现象研究本质的能力.以总结归纳为目标去设计,教师根据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特征,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研究中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例如 在学习“光现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围绕生活现象,提出“为什么先看到閃电,后听到雷声”“光与声音传播方式的差异”“雨后出现彩虹的原因”等问题串.
3 课后复习指导,巩固课上所学
3.1 传授复习方法
教师向学生传授有效的课后复习巩固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复习.学生根据课上学习的薄弱环节,课后通过反复观看微课与课件等方式进行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点,减少思维混乱.
例如 学生围绕“光”的学习内容,延伸出光的偏振、光的色散、光的衍射、光的干涉、光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激光等知识点.再围绕“光的偏振”关键词,延伸出自然光、偏振光、偏振现象、偏振现象的应用等知识点.围绕“光的衍射”的关键词,延伸出衍射现象、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三种不同的衍射现象等知识点.围绕“光的干涉”的关键词,延伸出干涉现象、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双缝干涉与薄膜干涉、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等知识点.教师将学生整理的思维导图置入资料库内,作为后续知识学习的宝贵参照材料.
3.2 优化作业设计
3.2.1 层次化作业
教师要根据学情设计层次化作业,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 学习了“电能表和电功”相关的知识后,对基础层次低的后进生,布置低难度和封闭性的习题,如“家庭用电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以电能转化为内能为应用目的的电器有哪些”等基础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概念知识,维持学生的学习自信;对基础层次中等的学生,布置中等难度和半开放性的问题,如“用电器中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的功就一定越多”“消耗的电能越多,电流做的功一定越多”判断题等,旨在引导学生课上多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对基础层次高的优等生,布置高难度和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素质能力.
3.2.2 实践类作业
教师可将趣味小实验等作为课后实践类作业的内容,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现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例如 在学习了“滑轮”的相关内容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合理选取器材,或是利用自制器材去改进优化.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用一些材料自制滑轮.学生根据“轮与轴之间存在较大摩擦,提重物时的绳子易脱落”等问题,学习小组自主创新实验,提出问题解决的实践方案.组装简易滑轮组模型,感受不同情况下的省力情形.课后小组以视频的形式上传至教学网络平台,小组代表清晰讲述实验原理和过程.
丰富课后实践作业设计的类型,一是巩固知识,深度理解知识.例如,学习了“光的反射”内容后,布置“用三角板和量角器自制日晷仪,观察铅笔影子的变化”的课后实践作业.
二是用已知探究未知,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思考“吊车起重量的影响因素”的问题,再通过实验探究吊车起重量与吊臂的长度和倾角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轮滑与杠杆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是通过社会调查,渗透社会即教育的理念.例如,学习了“全球变暖”相关的内容后,布置调查周边河水资源状况的作业,对水的净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环境与建设,关注内河的污染和治理问题.
3.2.3 多学科融合教育理念
如古诗词《浪淘沙》中“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做参照物的习题;“池水照明月”是指光的什么现象的习题等,实现了物理与语文学科知识的融合,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等高阶思维;如力学计算重力的习题;沙子与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等实验数据,实现了数学与物理知识的整合,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习题中渗透指南针的磁场知识、日食和月食的光学知识等理论,实现物理与历史和地理等知识的整合;习题中渗透近视眼矫正方法、电压表测量铜片和锌片在盐水中自制电池的电压等生物和化学等知识;习题中渗透钢琴音色不同的原因、运动会接力赛交棒时不能停下来等音乐和体育等相关的知识,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其对作业思考的兴趣.
4 结语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设计,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及教材内容等,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安排.教师通过课前的有效引导、课上的师生互动、课后的有效复习巩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动学生思维自然过渡,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难度,感知物理知识学习和运用的价值意义.教师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便于学生对后续高难度知识的有效学习理解.
参考文献:
[1]江勇.“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合理革新[J].亚太教育,2023(08):4-6.
[2]景燕霞.初中物理课堂落实“减负增效”理念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3):49-51.
[3]陈延花.“双减”下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亚太教育,2023(01):145-147.
[4]徐艺鸣.基于“双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3):66-68.